阅读历史 |

我主后宫 第356节(1 / 2)

加入书签

霏霏点了点头。

“郊外原本的冷一点,又是殡宫……多带些保暖的衣裳,大毛的褙子也带上。”

六斤不急不慢的吩咐道,说了好几句都不带重样的,反倒叫孙公公一条条跟着应是。

直到六斤听见东边又有了掀帘子的声音,他这才叹了口气,道:“也就这么多了,若是有什么想不到的——”他稍稍一顿,道:“烦劳孙公公再去跟齐王妃禀告一声,这事儿还得说一说。”

“不用了。”开口的是霏霏,显得有点急切,“母妃才吃了药,原本就要睡下的,回头等她醒了我们慢慢告诉她就成。”

六斤也没多说什么,直接就走了。

回去宫里没两天,六斤就得了齐王府那边送来的东西,再叫太医一看,香里下了药,久闻使人虚弱。

这就明明白白的了,魏贵太妃下了药,想要霏霏跟恭越的命,霏霏察觉这一点,然后联合——

不对,霏霏没这个本事。

那就是太后想叫霏霏做点什么,然后发现了这一点,之后霏霏为了摆脱魏贵太妃,又去害齐王妃。

六斤摇了摇头,这孩子心肠从根子就是歪的。

不小心泼上水或者墨汁、不小心摔了,又或者说这味道不好闻不喜欢,除非魏贵太妃叫人掐着她的脖子给她灌药,怎么都能把这事儿搪塞过去。

非要去害齐王妃……这该是太后的引导。

六斤轻轻摸了摸大拇指上的扳指,仔细想了想最近的这两件事儿。

皇后那边,最好是要抓住证据,等他们一路赶去边关,怎么也得年底了,边关的守备太监还得先通个气儿,所以先放一放。

齐王府这一摊子……六斤叫了人进来,道:“找人给湘君下药,吃了之后身上起水痘,跟天花一个症状的。”

既然她出宫养病,那就别回去了。

这事儿虽然能栽赃在太后身上……可是谁做的就该找谁,况且栽在太后身上只是一时得利,如今太后式微,过上几年魏贵太妃才是心腹大患。

还不如把这事儿掐住,叫皇帝隐隐地怀疑魏贵太妃。原本就是她的手段,也不算是委屈她。

六斤在心里盘算了一圈,打定主意这才又出了司礼监的班房,往御书房去了。

皇帝正在看折子,见六斤进来问道:“何事。”

六斤平平静静道:“如今在外头的守备太监还是康平二十二年换的,在外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

他稍稍顿了顿,道:“江宁织造坊是司礼监外差的肥缺儿,奴婢听人说……一年下来怕是能捞上至少十万两银子。陛下……是不是该换一换了。”

听见织造坊三个字儿,皇帝心中一跳,想起元姝原先跟他说过,那个顾氏的哥哥就是织造太监,十多年捞了上百万两银子,又给自己活动到了司礼监。

他好像就是康平二十二年冬天回京的。

“换!是该换了!”皇帝斩钉截铁道,他从桌子后头绕出来,看着书房里那副巨大的大魏朝堪舆图。

“都得换,不仅仅是江南的……朕记得上回黄太监去新罗,就死在了半路上,辽东守备司的守备太监呢?”

六斤道:“五年死了三个。”

皇帝长舒了一口气,“八月了,快马加鞭两个月就够了。挑身强力壮的太监,江南富庶地方的守备太监一年一换,苦寒之地的……”

“陛下。”六斤急忙道:“去了那地方总是要适应水土的,路上也得走好久。”说着他声音稍微小了些,“边关着实没什么油水。”

皇帝叹道:“那便两年一换吧。以后去了边关的守备太监,赏蟒袍一件,月俸翻倍。若是不兴死在边关了,都葬入皇家陵园。”

“陛下大善!”六斤大声道。

皇帝笑了笑,道:“如今已经八月了,先去办这件事儿,过年前叫他们都回来——”皇帝微微一顿,“江南回来的太监……好好的查一查他们的行礼!”

六斤应了声是,又道:“只是太监换得勤,去了也得先摸一摸路子,尤其是盐税重镇跟织造大省,太监不捞银子了,怕是就要留在官员手里了……”

他说得越来越小声,最后连头都低了下来。

皇帝眉头一皱,这事儿他也听过,可是……皇帝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笑道:“这就是你想岔了。”

“这不是太监不捞银子,这是太监捞不着银子,他们若是捞不着银子,又如何能叫官员捞银子呢?”

六斤恍然大悟松了口气,道:“如此一来,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指日可待。”

皇帝点了点头,可是又忽然叹了口气,道:“只是这叫政治清明的法子……的确有点上不了台面。”

不过皇帝的忧思持续了不到三两息,“你去吧,也替朕给先帝上柱香。”

转眼便是八月十五,虽然是团圆节,不过慈宁宫里却是由个坏消息开始的。

太后才吃了早饭,端着一杯参茶坐在窗子前头,看着外头小花园的景色,正想那许氏贱婢霸道至极,自己觉得桂花的香气太冲,宫里就一颗都不许种,就听见宋妈妈跌跌撞撞的进来,叫道:“娘娘!湘君、湘君她——”

说了一半宋妈妈就哭了起来,太后急得连杯子都端住,直接摔在了桌上。

“究竟是怎么了!你快点说!”

宋妈妈抹了抹眼泪,道:“湘君得了天花,没救过来,死了。”

“啊!”太后猛地叫了一声,直接站了起来,然后眼睛一闭,软倒在了榻上。

“娘娘!娘娘!”宋妈妈吓得急忙扑了上来,又差人去请太医,又叫了小宫女上来,三个人分别给太后掐着虎口人中。

半晌,太后悠悠转醒,沉着声音有气无力道:“前两日汪氏进宫,不是说她好好的,还说她好容易出宫一次,养病怎么也得月余才能回宫,不如叫她在外头逛一逛,哀家还说——”

太后猛地回过味儿来,倒抽一口冷气,“那个时候她就已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