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主后宫 第311节(1 / 2)

加入书签

又叫蔓珊去了趟尚宫局,说要看一看宫女名籍,要寻当过奶娘的人。

接着便是要张忠海去请戴恩来。

别的事儿好说,宋妈妈这事儿,是该叫戴恩知道的。一来他俩能互相验证,二来虽然说是要等新罗的人回来再动手,可是证据总是要先查一查的。

当然明面上告诉了戴恩,私下还要寻个机会再告诉六斤一声。

只是这等事情就不用六斤出手了,纵然是他也能安排人跟宋妈妈接头,可宋妈妈毕竟是九王爷的奶娘,又在太后身边服侍多年……万一不小心暴露了六斤呢?

戴恩的心情还算不错,进来行过礼便笑道:“太后才发了一年的大宏远,只是没两天就出了慈宁宫,也不知道这番破戒菩萨会不会怪罪她。”

许元姝也道:“这么一来,她就算再说闭关,也不过是个笑话了。”

戴恩跟着笑了两声,许元姝忽然道:“今儿宋妈妈说,能帮我。”

戴恩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僵住了,许元姝又把宋妈妈的话一说,道:“养心殿里都能有你的人,我想安排人跟宋妈妈接上头,应该也不难。”

“当然,还是要查一查她说的话是真是假。”许元姝摸了摸肚子,“我头一回有孕,心中自然是不安,这个时候开始寻奶娘也不算是多么出格的事儿,你拿这个当借口,不管是调派人手还是差人出宫等等都不难。”

戴恩幽幽地叹了口气,道:“娘娘,奴婢觉得太后……怕是逃不出去了。”

许元姝反问道:“难道你希望她逃出去?”

“那怎么可能?奴婢只恨她死的不够早。”

御书房里,皇帝正处理政务,忽然外头传来施忠福的声音,“陛下!陛下!”

皇帝面色一沉,道:“何事?”

施忠福几乎是跑了进来,道:“陛下。”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叠纸来,道:“有人状告福清大长公主府仗势欺人,奴婢正巧听见了,觉得这事儿不宜张扬,便将状纸要了过来,陛下请看。”

皇帝眉头紧紧皱在了一起,锦衣卫是有自己的诏狱,连处决都能自己动手,要搞到去状告别人……

“什么事儿!”

施忠福扫了一眼被皇帝丢在一边的状纸,道:“锦衣卫有一力士,前些日子缉凶的时候扭了脚,去孙太医的药铺开方子抓药,花了快十两银子,只是腿脚一直不好,连站都站不起来,去药铺子,那边只说要再吃一个疗程,又叫他买药膏擦。”

“前后花了快一百两银子。”

“他头上的小旗气不过,就去孙太医的铺子闹事,后来福清大长公主府的人出面,赔了他两百两银子说算了。”

“只是前头为了治腿凑银子,把田地卖了,现如今他站不起来,锦衣卫的差事也没了,一家人没了生计,只剩下两百两银子过活,他气不过,便要状告孙太医的药铺子卖假药骗钱。”

施忠福越说声音越小,说到最后更是话锋一转,“不过是百十两银子的事儿,也不知道他们闹什么——”

“你闭嘴!”皇帝一边说,一边拿了状纸来看,上头已经有了刑部的记号。”

皇帝冷笑一声,“这是你凑巧听见的?这怕是有人送到你手上,专门想要试一试朕的心意!”

第363章 由孙太医开始的风暴

施忠福顿时不敢说话了。

揣测圣心是人人都要做的,不管是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太监, 还是朝中的大臣, 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揣摩圣意。

可如果这揣摩圣意被皇帝看出来了,这就变成了私自揣摩圣意, 反倒成了罪。

施忠福的头又低了些, 一点声音都没发出来。

皇帝又拿起状纸看了一遍,他从小到大都不是作为皇位继承人来培养的,甚至他自己心里也没起过任何能登上皇位的想法。

倒不是他没想过当上皇帝,毕竟做梦还是做过的,只是按照现实来说, 他登上皇位的可能几乎没有。

所以等他真正坐上皇位之后,他反而比其他正统路子登上皇位的人更加的用功。

加上这皇位其实来的有的儿戏,顾命大臣托孤大臣一个没有,很多事情都是皇帝自己摸索出来的。

比方他天天看的大魏会典, 大魏律等等。

这闹到他面前的公案有什么难办的地方吗?没有。

寻常百姓告官,是要从县衙开始的, 不过告状的人不是百姓, 他要告的人也不是百姓,所以这案子直接便送到了刑部。

状纸写得清楚,诉求简单明了,容易查证,除了福清大长公主府意外,别的都很是容易。

可是福清大长公主府掺和什么呢?他们既不是被告也不是苦主。

皇帝又是一声冷笑,把状纸拍在了桌上, 道:“去拿一套大魏律来,一起送去给刑部尚书。”

施忠福应了声是,整理了大魏律跟状纸,双手捧着又走了。皇帝这意思很是明显了,按照大魏律来办,连他一个太监都看出来了,皇帝不可能看不出来。

御书房里没了人,皇帝略有生气地在屋里踱了两圈,还有点想去坤宁宫训斥皇后,甚至现在就想把孙太医从太医院里赶出去,只是走了没两步他便想许贵妃说过的话来。

“没事儿别老往后宫跑,好好处理你的政务。”

皇帝的气虽然没消,不过已经能控制住了,他又坐回案台后头,专注的看起了折子。

这事儿没瞒过六斤去,毕竟刑部那边动手的时候想的是能叫司礼监随便哪个太监知道都行,只要能告诉皇帝,管他是哪个呢?

再说大明律也不是什么薄薄的两本小册子,施忠福捧着出去的时候,多少人都看见了。

六斤想了想,便道:“去把消息投给皇后,就说……有人告了孙太医,恐牵扯到娘娘,小心为上。”

手下的小太监出去传递消息,六斤摩擦着手里那半根属于戴公公的毛笔杆子,喃喃地说:“这计划倒是不错,不过还得皇后也跟着配合一二才是。”

“皇帝没一开始就去质问皇后,也没有立即就革除孙太医,不是因为他没看出来,而是因为他想秉公办理,不想这个案子因为他出现什么误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