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福宝的七十年代 第81节(1 / 2)

加入书签

刘桂枝连忙赔笑:“老师,麻烦,麻烦了。”

以前这是知青,现在是老师了,刘桂枝对有文化的人有着骨子里的尊敬,在苏宛如面前甚至有些拘谨。

苏宛如笑着说:“你放心回去吧。”

这边刘桂枝离开了,福宝顾胜天跟着苏宛如进了教室,被分派了座位。

凳子用的是自己家带来的,桌子就是下面两摞土痞子上面一张破木板。破木板是一个长条,福宝和顾胜天挨着坐下来,加上旁边的三个小孩子,正好占满了一张木桌子。

福宝和顾胜天很快和旁边几个孩子说起话来,其中一个是陈翠儿,和福宝本来就认识的,只是没怎么玩过,现在大家挨着,几句话说起来两个女生都开始手拉着手关系特好,倒是看得旁边的顾胜天有点酸。

这时候霍锦云也过来了,他见到了福宝,也很高兴,当时萧定坤走的时候还让他要多关照福宝,现在福宝成了他的学生,他倒是方便多关注他了。

当下便让苏宛如拿来课本,分给福宝和顾胜天。

新课本是崭新的,是从公社里提来的,散发着油墨香味,很好闻,福宝满心喜欢,忍不住小心翼翼地打开翻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她看到门开了,孙丽娜带着一个小孩子进来。

是生银。

顾胜天纳闷了:“她怎么来了,比咱小一岁呢。”

福宝摇头,收回了目光。

她对生银并不是太在意。

生银是和自己一样,有些特别,但是那又怎么样,以前是姐妹,现在不是了,大家都各自学自己的书,干自己的活就行了。

生银要不要提前上,和她也没关系啊。

只要她不再像之前那样害自己就是了。

可是正这么想着,她就听到苏宛如说:“哎呀,没位置了,正好少一个座位。”

霍锦云便和苏宛如商量,商量了一会,他们觉得只多了一个学生,再搭这么一个木板桌子不值当,再说教室太小,也没那么多地方,干脆就让生银“抱桌子头”。

抱桌子头是啥意思,顾名思义,就是别人正儿八经坐在长条桌子前,生银却只能在桌子头那里侧着坐,位置狭窄不说,等到上课的时候,别人往前抬头看,她只能侧着身子看黑板。

福宝和顾胜天低下头,继续看自己的书,爱不释手。

生银攥了攥拳头,心里突然觉得好憋屈。

这个“抱桌子头”的位置实在不好,不说其它,你只是坐在这里看着就一种受气包感,就跟过去解放前的小长工陪读一样。

别人正儿八经地坐,你只能侧着在边角上坐,这算什么事啊!

第77章 小学生福宝

第一堂课是苏宛如上语文课, 她先开始教大家儿歌, 儿歌是“半耕半读实在好, 公社儿女上学来, 学校就在家门口,社员个个笑颜开。”

她用的是标准的普通话, 城里的口音, 这种口音对于这些从小生长在小山村里的人孩子们来说, 无异于天籁之音。

可以说所有的孩子都听傻了。

要知道他们的哥哥姐姐也有上学的, 但都是在山那边的隔壁生产大队, 那边的老师都是用农村的土话念课文,他们听过哥哥姐姐背书, 背出来就是平时大家说话的语调。

而现在,苏宛如用普通话说话, 马上那感觉就不一样,明明是同样的儿歌, 用普通话一说声音就显得格外好听。

苏宛如看着小孩子们那听傻了的样子, 笑了:“同学们跟着我开始读。”

大家你看看我,我都看看你,都觉得好像很难发出那种声音。

生银见了, 忙就要举手。

她上辈子后来进了城的, 自然会说普通话,这对她来说不难。

她重生而来, 这些对她算什么,她就要举手。

谁知道苏宛如却在这时笑望着福宝说:“福宝, 你来试试吧。”

旁边生银已经举起一半的手只能放下。

福宝有些不好意思地站起来,想了想,还是试着用刚才苏宛如的那种普通话把那首儿歌重复了一遍。

她的声音还带着一点奶音,软糯好听,普通话虽然并不算特别标准,但已经很好了。

苏宛如满意地点头:“很好,福宝同学说得很好。”

被夸奖了,福宝心里甜滋滋的,笑着坐下来。

她喜欢苏宛如称呼她“福宝同学”,这么一听就好像很有文化的样子。

顾胜天从旁边冲着福宝竖大拇指,嘿嘿笑,他也觉得福宝刚才普通话说得特别好听,果然不愧是他的福宝妹妹。

苏宛如又开始给大家讲什么是半耕半读:“就是上午读书,下午就去地里干活,不过因为咱们现在不是农忙,咱们又在本生产大队上学,所以可以适当地多读书。”

接着她就开始给大家讲第一课了,大家都起劲地跟着朗读,一个个特用心,福宝和顾胜天更是专注地跟读。

苏宛如读着读着,突然看到了旁边的生银。

生银并没有跟着读书,她正在皱着眉头不知道想什么。

苏宛如:“生银同学,要专心跟读,要不然这一堂课过去你没有听,会跟不上的。”

生银正想着自己怎么才能不坐在这个“抱桌子头”的位置,谁知道苏宛如注意到了自己的走神,只好假装很听话地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