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领袖兰宫 分节阅读 1091(1 / 2)

加入书签

d起过王公大臣们的揣度,原本都以为是皇上重视这位十几岁的小亲王之意。

待得三个月后,十几岁的小亲王乌尔恭阿,竟然成为孝仪皇后的册封副使这便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一个小亲王,贵为八大家的第二位,只是年岁有点小。皇帝亲赐改名,以皇帝之威来加持,只为了让这位小亲王在成为册封副使的那一刻,身份卓然。

皇帝之所以如此执着令郑亲王家为孝仪皇后的册封使,除了郑亲王家在八大王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居爱新觉罗家族长之位的礼亲王家之后,还有一个更深的缘故

二十年前,婉兮薨逝,册谥为令懿皇贵妃之时,册封正使为简亲王丰讷亨。

简亲王丰讷亨,正是郑亲王乌尔恭阿的祖父。

郑亲王之王号,在传承的过程中曾经改称为“简亲王”,是到了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儿才改回为郑亲王,彼时在位的郑亲王为丰讷亨之子、乌尔恭阿之父积哈纳。

婉兮被册谥为令懿皇贵妃之时,册封正使已经贵为亲王,而且是八大王之中的第二位,这在彼时已然超乎规格。

当年便是雍正爷最放在心上的敦肃皇贵妃年氏,册谥礼之时,册封正使不过是大学士马齐,副使不过是礼部侍郎三泰同样是放在皇帝们心尖上的汉姓、出身自包衣的皇贵妃,册封使的身份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即便再往回溯,婉兮贵妃位分、妃位的册封正使已经是领班军机大臣、九爷傅恒。

而当年,九爷傅恒可是那拉氏册立为皇后之时的册封正使,副使为大学士史贻直那可是一位亲王都没用啊。

即便当年,乾隆二年册封元妻嫡后孝贤,也不过只是大学士鄂尔泰为正使,户部尚书海望为副使,同样并无一位王爵。

同样的封后、册谥,皇帝的心意,明白若此。

其实就连婉兮当年被册封为令嫔之时,册封正使也是超过规格的

婉兮这一生,身在后宫,从乾隆十年晋位嫔位正式有了册封礼开始,这五十年来,他给她每一次的册封正使,全部都是超高的待遇,五十年来,从未更改。

第2717章十卷86、完美地跳过和珅

除了册封正使、副使选派了远超过孝贤皇后、继后那拉氏立后册封礼的规制之外,皇帝更在册封使的选择上,极为用心,嵌入了“传承”的心意去。

这传承,首先体现在简亲王丰讷亨与郑亲王乌尔恭阿这一对祖孙的传承上;同时也体现在了睿亲王淳颖、郑亲王乌尔恭阿与九爷傅恒的传承上。

九爷傅恒是婉兮册封贵妃、皇贵妃之时,册封正使都是九爷傅恒而此时,九爷已经不在了。

九爷不在了,九爷的儿子们身份比不上亲王贵重。而皇帝选的睿亲王淳颖乃是九爷的女婿,郑亲王乌尔恭阿更是福康安的女婿

这一份传承,婉兮与九爷这一生的情分,皇上也都给小心珍重地延续了下来。

没有一个帝王的嫉妒之心,只有对他们的信任,更是对她这一生的最完美的句号。

她的一切,在他的心中,都是美的啊。都是,他要帮她一起,珍藏的。

册赠礼之后,是婉兮神牌在奉先殿的升祔礼。

奉先殿是皇家的家庙,太庙是国,更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奉先殿则是家,才是夫妻、父子、母子。

皇帝选派大学士阿桂、王杰,恭点神主。

皇太子龙袍补服,诣恭制神牌处行礼,恭捧神牌,由奉先殿左门入,进殿东门,安神牌于祇见位,恭代行礼,敬升奉于孝贤皇后神位之次宝座上。行致祭礼,如大享仪,礼成,奉安于奉先殿后殿。

孝仪皇后神牌,奉安于孝贤皇后陵享殿。遣皇十七子多罗贝勒永璘行礼。

整个升祔礼,皇子方面都是由婉兮亲自所出的小十五和小十七来行礼,这没有什么可说的;可说的,是皇上拣选来恭点神主的两位大臣的人选。

所谓“恭点神主”,就是民间所说的“点主”,也就是请人用朱笔来将灵牌上“主”字一点来补全的仪式。

能为神牌“点主”的,被称为“点主官”。

店主官的人选也极为审慎,都要延请“齿、德、爵三达尊者点主”,民间也要请老孝廉或者子贵受封诰者来点主。

皇帝是命两位军机大臣:领班军机大臣阿桂,东阁大学士、状元、上书房总师傅王杰。

微妙的在于这二位在军机处的排位阿桂为领班军机大臣,排位第一;王杰排位第三。

皇帝选这二位为孝仪皇后的点主官,完美地避过了军机处排位第二的和珅去。

若以“齿、德、爵三达尊位”的标准来选派点主官,和珅的年岁也已是当了祖父之人,爵位更是在王杰之上,可是皇上就是跳过了他去,用王杰来点主。

这一改皇帝这些年来,但凡什么要紧的、争脸的事儿都叫和珅去办的“老规矩”。

而且更要紧的是,若以“齿、德、爵”三个标准来选,岂不就是在拐弯儿说和珅“德行不够”,俗话说叫“缺德”呀

皇帝可以在内政、外交、财税、军事等方方面面都交给和珅去,却唯独不肯将婉兮的升祔礼点主之事交给和珅去,何谓宠,何谓爱,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去。

第2718章十卷87、心愿已成

十一月,皇帝在冬至祀天大典完成之后,正式下旨命皇太子移居毓庆宫。

毓庆宫是康熙爷专为皇太子胤礽所建的太子东宫,后在发生九龙夺嫡之事后,雍正爷创下秘密立储的规矩,再不明立皇太子,故此毓庆宫便也失去了太子东宫的地位,改为皇子们群居的住所。

就连雍正爷密立了乾隆爷,却也都没让乾隆爷在毓庆宫单独居住,这才出现了后来的以重华宫为潜龙邸。

而这一回,皇帝终于正式命皇太子颙琰住回毓庆宫去,重启毓庆宫为太子东宫的地位。

同一日,皇帝亦下旨:“皇太子生母,已追封孝仪皇后,其家例宜晋封公爵。但孝仪皇后居孝贤皇后之次,著加恩暂赏一等侯爵,世袭罔替。交该旗照例拣选带领引见。寻予世管佐领花沙布一等侯爵如例。”

在追封婉兮为皇后,尽快升祔奉先殿,在爱新觉罗家庙中名正言顺之后,老皇帝这便再着手推恩婉兮母家,令婉兮母家享受皇后母家的恩遇。

只是此时,婉兮的阿玛、兄长,甚至侄儿都已经不在人间。

魏家人丁本就不算兴旺,编立为世管佐领之时只够半分,到此时获得丹阐荣宠之时,能够有资格获得爵位的花沙布,已经是婉兮的侄孙,婉兮侄儿桂林的儿子了就是从这个地方来推算,德馨应该是婉兮的哥哥,而不是弟弟。

原本大清皇后母家,都是赏给“承恩公”的爵位,也就是公爵。且世袭罔替不用降等承袭。

但是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皇帝追溯开国几大功臣所得的爵位,那时候因为是开国之初,爵号所定不高,所以即便是额亦都只得二等公爵,而费英东的子孙承袭的竟是三等公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