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领袖兰宫 分节阅读 1089(1 / 2)

加入书签

d性子,她不想主动到皇上跟前去,毕竟嫡福晋还在呢。

也或许还是因为皇上的缘故吧。

皇上对她,就是要在所有的皇子皇孙福晋里,都是最好的。

便如同当年以她一个钮祜禄家最没有地位的六房的清贫格格,却能被皇上亲选指配给了十五阿哥,而且是侧福晋开始,皇上对她便总是有些特别的。

老人家对她这样好,她是自然而然就对老人家心生孝敬之心去了。

皇帝用完了饽饽,心情欢快了许多。

廿廿亲自将碗筷收拾好,这才跪倒在地,代十五阿哥将奏本跪呈给了皇帝。

皇帝接过来看罢,也是轻叹一声。

颙琰在奏本内写:“子臣颙琰奏言:臣知识梼昧。虽自幼读书,日侍慈颜,粗识典要,但年齿尚少,阅事日浅,于措施经纬、全体大用,夙夜省循,斯未能信。惴惴焉深,以弗克负荷为惧。”

儿子虽然自幼读书,且每日都侍候在皇父您的身边,得以跟您学习治国之术。但是儿子终究还没能做到全都娴熟、明确,所以心下十分惴惴不安,担心自己不能担负起这样的大任来啊。

“臣既蒙恩册立,谨当备位储宫,朝夕侍膳问安之暇,得以禀受至教,勉自策励。敬俟我皇父期颐策衍,上仪庆成,惟时载颁成命,臣敢不敬谨祇承。”

儿子蒙您将我册立为皇太子,儿子自然当谨慎地承担起储君的责任来。儿子每天侍奉在您身边问安、照顾饮食之余,还能得到您的教诲,儿子自己也自当鞭策激励自己。

儿子我也如王公大臣们的希望一样,也想等您一百岁之时,庆祝完您的大寿,到时候儿您再传位给我吧,儿子到时候自然就不敢再做推辞了。

“所有现在改元归政事宜,伏祈敕停举行。臣慺慺寸诚,措词罔知体要,伏惟圣慈鉴察,俯赐俞允。”

儿子请求您,现在所有要改元归政给我的事,都还是请您下旨都停下吧。儿子说了这些也不知道说没说到重点,却还是请您圣心明察,体谅儿子的这一份拳拳孝心请您允准儿子的请求吧。

皇帝将颙琰的奏本放在了炕桌上,转头凝视廿廿。

此时的廿廿,刚刚虚龄二十岁,正是一个女子全然长大了的年纪。

廿廿再度跪倒,“阿哥爷本想当面向皇阿玛陈奏,倒是奴才自作主张给拦住了。奴才想着,奏本虽说要紧,可再要紧也要紧不过皇阿玛用膳吧既然奴才要过来伺候皇阿玛用膳,索性就帮阿哥爷带了过来,转呈给皇阿玛就是。”

皇帝轻哼一声,唇角却是微微扬起,“他呀,也是难为了。都是今儿叫礼亲王为首的那一班宗室王公给闹的,这回去就赶紧小心翼翼写了奏本来,饭都没吃吧”

廿廿含笑道,“阿哥爷回去,倒是没先忙着这个。阿哥爷还是依着这些年的老例儿,先去给婆婆上香。”

第2709章十卷78、扶着你,走稳了

皇帝不由得目光放远,悠悠道,“那孩子,他说了什么呀”

廿廿垂首恭敬道:“阿哥爷说,额涅您放心吧,总归凡事都有皇阿玛呢,儿子凡事都好,额涅在天上安然怡泰。”

皇帝轻轻阖上了眼,“那孩子,他那么说呀”

廿廿柔声道,“奴才在乾隆五十五年进了阿哥爷的所儿之前,阿哥爷是怎么说的,奴才不知道了;不过是自乾隆五十五年以来,五年了,奴才眼见耳闻着,阿哥爷是天天都这么说的。非独今日这一天。”

皇帝默然长叹,“唉”

廿廿离去之时,日光西斜。

廿廿停步回身,望向那明窗殿。

透过玻璃明窗,廿廿看见皇帝独自一人盘腿坐在坐炕上,仿佛陷入了别人走不进的世界里,默然,却是静静微笑着。

廿廿这才转回身来,悄然松了一口气下来。

一晚好眠,次日皇帝颁下谕旨:

“昨日皇太子、宗室王公大臣上奏朕逐加披阅,见其情词恳款,实皆出于至诚”

“皇太子、及臣工等日侍禁廷,渥承恩眷,胪诚吁恳,爱戴依恋,朕未尝不深鉴其诚悃。即天下臣民,外藩属国,饮和食德,久沐涵濡,实皆不愿朕即归政。”

“但朕斋心默祷之意,精诚孚格。则朕初心焚香告天之语,转为不诚,是实难以听许,毋庸再行渎请”

朕明白,皇太子和臣工忠诚之意,朕也知道天下臣民、外藩属国也不希望朕归政。

但是归政乃是朕的初心,是朕焚香敬告上天的话,朕岂能自毁初心,对天不诚了去

故此,朕是实在不能听你们的意见,不可以允准你们的请求。这事儿就到这吧,以后也不要再费事费心以此来请求了

此处皇帝用了“渎请”二字,“渎请”是确定的含义,乃为“一再恳请”之意。“渎”在此为“繁琐”之意。

皇帝在这道谕旨之中已经明白表示:尽管王宫大臣们的心意是至诚的,但是他可不会为了王公大臣的奏请就敢违背对上天的誓言,更没打算为了他们的“群情”就自毁初心。并且从此都不准他们在用这个事儿折腾个不休了。

这便是为皇太子颙琰,绝断了后患去,叫他能安心准备继位,再不必出什么自谦之词。

皇帝还特地又道:“况朕仰承天眷,纯嘏有常,一日不至倦勤,即一日不敢懈弛。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敕几体健,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可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

皇帝坚持叫颙琰继位,坚持将他先扶上皇位去,但是他却并未因此就放下了肩上的重担去他说他会再亲自指教嗣皇帝,也就是说将来嗣皇帝一切的政令所出,都是聆听他的教诲,说到底都是他的意思。

这便将颙琰继位之初,可能会因手腕的尚不够老道而可能出现的疏漏都揽在了老皇帝自己的身上去。

尤其是,摆在此时皇帝案头最最要紧的八旗生计问题若有宗亲王公为此而指责小十五,那他自可明白宣谕,“那都是朕的决定”

第2710章十卷79、“孝仪皇后陵”

忙完着立储的大事,九月初七日,皇帝便从圆明园挪到静宜园去住了。

静宜园的位置在香山,正是当年第一次大金川之战前,皇帝修建碉楼、亲自训练云梯健锐营所在之地。

此时九月,香山秋色最佳,驻跸静宜园中,自可尽揽香山秀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