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领袖兰宫 分节阅读 1074(1 / 2)

加入书签

d,倒不多说什么。

毛团儿见十五阿哥笑了,这颗心总算是放下了。趁着伺候阿哥爷梳头的时候儿,这便笑眯眯在旁说,“奴才想来,余大人的心病,这便能好利索了。老人家在刑部办事,必定更加老当益壮。闲暇时,同乡同僚也必定问候,余大人一定会说到十五阿哥亲去探望之恩”

颙琰淡淡一笑,“他终究是江浙人士,我额涅祖上、以及庆贵妃额娘的母家,都是那方人士。我便是为此,也理当去看顾于那老人家。”

“更何况,我是奉皇阿玛的旨意前去。若无皇阿玛的旨意,皇子严禁私自结交外臣,我也没机会去余大人府上与余大人相见。”

毛团儿含笑点头。

大清对皇子的管束极严,皇子皇孙每日都要入内上学,成婚之后的也一样,就是要断绝了皇子皇孙与外臣结交的机会去。

况且此时正是皇长孙绵德因结交外官而被削爵的风口浪尖儿之时就在去年,绵德刚被削爵;今年二月,三个月前,刚刚给封了个宗室最低的爵位镇国公去,这便是给所有皇子皇孙们一个活生生的“杀过的鸡”去,故此这个节骨眼儿上所有的皇子皇孙全都小心翼翼,绝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故此皇上派哪位皇子去慰问大臣,几乎就是将这口子给开了,将这结交的机会赏给哪位皇子呢。

这便更显出皇上派十五阿哥前去慰问余文仪此事,乃是圣心独运了。

毛团儿含笑点头,帮着那按摩处的梳头太监将梳头的家伙都收拾好了,毛团儿又笑眯眯盯着镜子道,“可是奴才却还觉着余大人这诰命有点儿趣味儿呢”

颙琰轻抚刚刚刮过的头皮,眸子却是从镜子里瞟着毛团儿。

“谙达又跟我打什么哑谜呢谙达快说”

毛团儿含笑躬身道,“皇上给余大人的诰命,是授予余大人资政大夫的阶衔。若奴才没记错的话,资政大夫是正二品的阶衔啊。”

“可是,皇上封赏给余大人夫人寿氏的,却怎么是一品夫人啊”

颙琰一听也是笑了,“好个谙达,素日里还跟我说什么你老了,你这分明还是明睿若此”

因大清朝廷官员的妻子,所得的诰命都是跟着丈夫的官职来走的。比如说此时给余文仪的阶衔是二品大夫,那余文仪夫人的阶衔就也应该是二品夫人;余文仪的老母亲之所以被称为“王恭人”,“恭人”就是老夫人所得的诰命,“恭人”就是四品官员夫人的诰命,是与丈夫的品衔相应的。

可是到了余文仪福气这儿,诰命当中却出了高低之分,反倒是余文仪夫人的阶衔高于丈夫去了

颙琰深吸口气,凝望着镜子里的自己。

他的相貌是与皇阿玛最为相似,可是那眉眼之间,依旧遗传了额涅的模样。

他望着自己眉眼间那抹熟悉的神情,眼圈儿已是微微红了,“这道诰命,皇阿玛是赏给贤妻良母的。”

余文仪得了诰命的二十余天后,五月二十八日,余文仪再度入内为惇妃请脉,给此案画下句点。

“臣,余文仪诊得敦妃娘娘六脉平和,别无病症悖妃之孕,屡用安宫保胎之剂,但经血应时而来。喜形消失,则不敢报喜。”

“今荣分既应时而至,脉不见娠象,其无喜已经归著,竟可不服汤剂。”

至此盖棺论定,惇妃月事按月而来,根本就没有过妊娠之实。

而顺妃那边也一样,都已经论定,没有孩子了。

至此,后宫花开并蒂,两位年轻妃子皆身怀龙嗣的双喜临门的一场戏,终于随着皇太后的崩逝而永远地落下了帷幕。

从此,后宫里便再也没有传出过什么遇喜的消息来过。而皇帝虽说年纪不小了,却终究才只是六十多岁的人。康熙爷六十多岁尚能生出允秘来,更何况皇帝比康熙爷年寿更高,身子根基更好,原本也更显年轻可是皇帝却从此断绝了此念去。

在婉兮薨逝之后的二十多年的时光里,皇帝更情愿将时光更多放在十五、十七两个儿子的身上。

因为这是他承诺她的,他独自一个人,履行了二十年。

第2671章十卷40、平安无事1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在皇太后崩逝、后宫最有可能问鼎更高位分的顺妃和惇妃两个皆灰头土脸,以查无实胎的结局落下帷幕后,可是前朝,乃至民间,奏请皇帝再立皇后的呼声依然还不肯止歇。

也许是因为皇帝太会养生,身子的状态太年轻,故此总有人相信皇帝若再立中宫,一定还能诞育出更多的子嗣,尤其是中宫所出的嫡皇子吧。

皇帝概不理会,乾隆四十二年的中元节,再度单独命皇十五子颙琰祭孝贤皇后陵。

中元节的祭祀乃是大祭,皇帝再度单独派颙琰来孝贤皇后陵行礼,其意义已是越发的明显。

因为“孝贤皇后陵”并不是孝贤皇后自己的陵墓,那是帝陵,只是因为皇帝还在世,故此以位分最高的孝贤皇后来命名;更何况,里面还同时葬着婉兮,以及之前的几位皇贵妃。

颙琰来祭孝贤皇后陵,便也是来祭自己的母亲了。

皇子祭陵之事,纵然外人未必知晓,可是宗室王公、内务府大臣们却都是完全明白的。

英廉的心思,又与宗室王公有所不同。

宗室王公们担心的是十五阿哥颙琰的一半汉人血统,以及他生母令懿皇贵妃的出身内管领的家世;英廉则极为在意的,是之前余文仪那件事。

那件事就那么有些模模糊糊地不了了之了,皇上没问任何人的罪,甚至都没给出任何明确的说法甚至连两位妃位的皇嗣是怎么来的、怎么没的,以及究竟到底有没有这皇嗣的真实存在,全都模棱两可,没给出过任何一个明确的定论。

这不符合皇上的性子啊。

英廉在皇上身边已经二十年了,从一个小小的内务府旗下的佐领,做到如今协办大学士、总管内务府大臣的身份,皇上颇为看中他的理财之能,故此他也算皇上的近臣之一。故此皇上什么脾气秉性,他都了解啊。甚或现在和珅对皇上的那些了解,都是他一点点给教出来的。

皇上一向做事杀伐果断,凡事都要说得明明白白,光明磊落,不想在史书上和民间口碑上落下半点瑕疵去。

可是这件事,偏偏还是涉及到皇嗣的绝顶大事,而且还是两位皇上却听其模糊,一个说法都不给了。

按说,若是太医误诊,太医自当问罪,而且是大罪。可是皇上非但不给当值的太医陈世官、罗衡治罪,反倒特恩赏给超过太医院历史的高品衔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