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领袖兰宫 分节阅读 933(1 / 2)

加入书签

d

便是再不愿意想这样伤心之事,可是这事却已经到了不能逃避的年纪去了。

“若想叫你十五阿哥在毓庆宫里住得稳稳当当,除了朕自己的安排之外,”皇帝眯眼,“这便最需要你十五阿哥身边儿有能叫人放心的人。”

毛团儿忙道,“总管桂元是令主子亲自看好的人,几个嬷嬷也是从小就伺候着十五阿哥的人”

皇帝却摇头,“那些人虽说也妥当,却不足以叫人安心。终究他们与你十五阿哥的情分,不过都是普通的主仆之情。”

皇帝长眸轻扬,“毛团儿,你请求替你十六阿哥去守墓的事儿,朕不准朕叫你跟着你十五阿哥吧你心下对十六阿哥的愧疚,就都给你十五阿哥身上补回来”

毛团儿一怔,随即身子一颤,已然伏身在地,双肩轻颤。

“奴才只怕,怕奴才会再对不住皇上和令主子去”

皇帝亲自俯身,将掌心按在毛团儿肩上,“你十六阿哥的离去,不是你们谁的疏忽,是你们也都想不到,咱们这大清的后宫里会出了那么一个阴毒的女人去若说有错,朕立了这么一个皇后,错自然在你们之上”

“这会子便是你去给你十六阿哥守墓,又能抵偿你令主子几分去以她对你之心,若知道你又去守墓,她的心下又怎么能舒坦去”

“与其求去,不如留下。打起你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帮朕和你令主子,将你十五阿哥给护得铁桶一般去”

毛团儿落泪,重重叩头,“奴才,奴才誓不辱命若十五阿哥再有半点闪失,奴才便自己将自己给剁零碎去,再不入轮回”

皇帝怅然而叹,点点头,“好。”

经过三天斋戒,五月初四日,皇帝行祭地大典。

当晚回到圆明园。

次日端午,皇帝奉皇太后赴“万方安和”,与往年一样,在此处陪皇太后用膳、在水上戏台看戏。

陪皇帝一同,立在皇太后御座旁伺候的,自是婉兮。

皇帝尚且没将晋位的事儿说破,只是心下早与皇太后有了默契,这便不时抬眸瞟向婉兮,唇角挂着笑意去。

婉兮也不知道皇上这是怎么了,当着皇太后和内廷主位、皇子皇孙,以及宗室王公福晋的面儿,心下倒觉着有些不安去。

终究,她心下还没能放下小十六离去的悲伤呢。

想让她笑,她暂且还真是笑不出来啊。

婉兮这便深深垂下头去,尽量避开皇上的目光。

看不见,就不用勉强笑脸相迎了吧

可是皇帝偏偏问,“贵妃,你今年倒是给朕绣了什么呀”

内廷主位们在端午给皇帝进献香囊、燧囊,这都是惯例。

婉兮便红了脸,急忙低声道,“妾身可瞧见皇上都收了两大盘子的香包去了。皇上快别难为妾身了,妾身那一手针线,皇上又不是不知道。”

皇帝点头,“宫里从来都不缺精巧的手艺,反倒是那返璞归真的才最稀罕。贵妃的女红总有大象无形之妙。”

亏皇上竟然还有本事找出这么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婉兮都好悬被呛着。

婉兮明白,这是皇上怕她今年伤心,这便故意想逗着她开心吧。

婉兮不想让皇上失望,这便极力地勾了勾唇角,“瞧皇上说的,更叫妾身无地自容去了。”

皇帝索性绕着膳桌走过来,立在婉兮面前,向她伸手,“拿来。”

婉兮无奈,只得从袖口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香包来。

她自知绣工是拿不出手了,故此只在荷包的形状上下了点工夫:因着当年的白玉葫芦坠儿,故此婉兮将今日的香包做成了葫芦形。上头也没格外绣什么图案,只是应着节气,用五彩线分别绣了一个花瓣,凑成五瓣的花朵,应五月初五的意头罢了。

皇帝看了却是一把夺过来,含笑点头,“就这个了”

皇帝说罢就垂首,自己将那香包挂在腰间。

这便也是宣告,今年皇帝腰间的香包已是选定了,其余嫔妃也不用再猜测今年这个位置属于谁去了。

皇帝回眸望皇太后,笑意吟吟,“皇额娘瞧,贵妃的心意多好。今日不仅是五月初五,也正是儿子五十五岁之年,她用这最简洁的五瓣花儿,却最切中儿子的心意。”

皇太后只能无奈地摇头了,忍住心下的叹息。

儿子五十五岁了么怎么瞧这态度和作为,根本像个十五岁的去了

今日眼见婉兮不但代皇后为后宫之首,且与皇帝如此,愉妃心下总是有些不得劲儿。

既是端午,她自不会忘了重提永琪火中救父之事。

一众皇子前来给皇太后、皇帝行礼之时,愉妃忙抓住机会道:“永琪你这孩子真是的,腿病又犯了,这便连行礼都有些摇晃”

皇子列班行礼,因为那拉氏的情形,今日十二阿哥永璂是怎么都不敢以嫡皇子的身份为首的了。

没有了母亲护持的孩子,畏畏缩缩躲到后头去,只按着序齿的次序排列罢了。

四阿哥永珹又是出继的皇子,自不便为首,这便又叫永琪明晃晃地为首来了。

愉妃这么一说,倒叫永琪更加醒目起来。

愉妃自己说完,倒起身向皇太后行礼,“妾身替永琪给皇太后请罪不是这孩子不好好儿行礼,而是这孩子当年从火里背出皇上来,腿硬是给伤了。便是养了这两年去,竟也还没好。”

皇太后便也唏嘘,“哎哟,可怜见儿的。这伤都是孝心,哪儿能责怪,反倒该赏”

皇太后说罢,便将自己眼前的一盘样式新颖的五彩粽子,叫赏给永琪去。

愉妃瞟了婉兮一眼,得意道,“说来也是好意头,今儿是五月初五,又是皇上五十五岁之年,永琪他赶巧儿了就是序齿为五阿哥当真是吉祥之数。”

“还有巧的。永琪他媳妇儿进门数年都没有动静,今年这也有了喜了嫡子一脉有继,皇太后今年圣寿之时,自又有重孙可抱,那便自也是永琪的一片孝心了。”

有这样的喜事,皇太后自也高兴,这便含笑道,“好,好啊。再赏一笼粽子给永琪的媳妇儿去,叫她好好养着”

婉兮在畔听着,淡淡含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