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领袖兰宫 分节阅读 724(1 / 2)

加入书签

d,嘴对嘴地哺进婉兮口中。

婉兮险些呛着,用力摆手。

终究,她还在亲自哺育小十五呢,这酒喝下去,怕是对孩子不好。

可是倒不用她担心,皇帝只将那酒在她檀口中转了那么一转,随即早已嘬着她的嘴儿,将那酒又嘬回去了。

这一来一回,虽说婉兮酒未曾入腹,可是这一副身心,全然都已醉了。

本已是酥软了半边,这会子更是整个人都软软伏在皇帝怀里,任凭皇帝如何了。

酒膳未用,皇帝便借着酒意,便将婉兮半抵在桌沿儿上,便又得逞了一回。

婉兮只听得见皇帝深浓的呼吸声,与之呼应的是那炕桌上的杯盘碗盏彼此撞击发出的叮当儿脆响。

婉兮想,这会子必定是那满桌的饭菜都成了精,变成了她的一部分。故此她的爷,只咬着她,嘬着她,指头儿变成了筷子尖儿在盘盏里挑弄而过,而那些汤汤水水在她身子里颠荡出了琅琅的水声。

这联想真是要命,婉兮只觉自己头皮一阵阵发紧,喉头更是一片甘甜。

下一刹那,她只好紧紧咬住了皇帝的肩膀头儿,才能叫自己不在这会子便尖叫得叫两道门外的奴才们都听见了去。

皇帝听见她的声音,满意又调皮地忽地捏住了她的鼻尖儿无法呼吸之下,她只得松了口。一松口,那叫声终究还是溢出了嗓子眼儿

翠鬟低垂着头,急匆匆回到“天地一家春”来,先找玉蕤复命。

玉蕤这会子正跟玉蝉她们一起在后殿门外伺候着,翠鬟还琢磨着该怎么跟玉蕤说,结果刚一走到门边儿,便听见里头传来的叫声。

翠鬟便吓傻了,急忙抬头望住玉蕤。

玉蕤便也红了脸,连忙拍她一记,“去,你先回你屋里去。皇上在这儿呢,先伺候皇上和贵妃主子要紧,旁的事儿等我下去了再与你讲说。”

翠鬟她们这批官女子,终究是伺候玉蕤的,还从见过皇上与自家主子间怎么着,故此也没这个经验;况且一个个儿的,最大也才十五周岁,还没怎么太通人事儿呢。玉蕤这也不想把她们给吓坏了。

翠鬟这便赶紧往自己的耳房走,一边走一边儿反倒心跳的厉害,方才贵妃主子那一声乍听之下是痛楚,可是细细回味起来,却是无尽的欢喜似的。

她便有些恍惚起来,想起方才临走,八阿哥还是忘了他自己的脚,放下自尊紧着追上来,一把攥住了她的手。

手攥着手,皮肉挨着皮肉

那一刻,她的心下仿佛也曾有过这样一种似乎痛楚,可是却也满是欢喜的感觉。

立在廊檐下,心便又是一晃。翠鬟急忙抬手拍了自己脑门儿一记,叫自己赶紧丢下那股子感觉。

片腿儿,这便赶紧迈进门槛去,将门登紧地关起来。

坐回炕上,将他给她的新章回小心翼翼地拿出来

那纸张和墨痕上头,还是温热的。那应该是留着他的体温,可也叠着她自己的体温经由这么一个话本子,她与他的体温,倒是先叠在一块儿,融在了一起。

她想到这儿,神思便又是一阵子摇晃,忙抬手又拍了自己脸颊一记。

可惜,便是这样儿,却也拂不去方才的记忆。

她想起来他说,“这书,一共有一百二十回。后头的都已经有了,只是我也是借来的,尚无刊印本,总要亲手抄写下来才能给你。”

“我手里现有的,是别人的笔迹,我才不准你看。我必须得亲手一笔一笔抄写了,才准你揣着,日日夜夜捧着,满心满脑袋地念念不忘着。”

他这么说,她唯有傻了。只能呆呆地看着他的眼,一个字儿都说不出来,连喘气儿都给忘了。

他见她那模样儿,反倒笑了,一双黑曜石般的眼,在那原本黯淡的烛光里,立时华光熠熠。

他攥着她的手,刻意不松开,他那么近地凝视着她的眼,叫她看见他眼里的光彩。他说,“这书我自己已是看过了几遍,我知道那如中毒、上瘾一般的滋味。我给你这些,你十天之内必定看完了。最多十天,你必须再来见我”

“我不管了,我也不等了,若你这回十天还不来,那我就直接到令娘娘宫里去找你”

那一刻她吓得两个膝头都是软的,她想给他跪下,却又觉着那会子跪下却是不合当、不奏效的,她只能心急之下翻腕也攥住了他的手,百般哀求,“八阿哥求您饶了奴才。您千万,千万别去”

永璇紧紧凝视着她,“那你就来听见了么”

她想到这儿,整张脸已是红得无法自持,更从那回忆里抽不回身来。她便只好在那回忆的漩涡里,尽量去想胖的事儿。

她想,那石头记

八阿哥若已经看完了

她使劲儿自己跟自己别着劲儿,将思绪往旁枝末节上引,手便无意识地乱翻着书页。

不想,一条秋香色小笺从书页之间飘然坠地。

她心下一慌,忙捡起来看,那小笺不过二指宽,上头唯有四句话。

“潇湘别院晚沉沉,闻道多情复病心。

悄向花阴寻侍女,问他曾否泪沾襟。”

她便微微一呆,此时虽然还不知“潇湘别院”为何处,又为何有人泪沾襟可是她却忍不住想起了湘妃竹。

皇帝本人极喜湘妃竹,这后宫里便也常见湘妃竹制成的坐榻、书架等器物,故此这湘妃竹为泪染成的传说,可说人人都知。

那么八阿哥所说的这潇湘别院,这泪,究竟是说那传说,还是说手上的这本书,抑或是说他自己

阿哥所里,翠鬟走了,永璇也是呆坐了好一晌。

面上一时微笑,一时惆怅。

心下更是时而欢喜,时而却是刀尖剜着一般地疼。

最终还是回到书案边,拂开桌上那些写过的条幅,重又捧过石头记来,一笔一笔抄写。

宝玉在旁看着,也是忍不住心疼,不由得上前劝,“主子又何苦非要亲自一笔一笔来抄便交给奴才和宝珠,奴才两个必定抄得一笔不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