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领袖兰宫 分节阅读 106(1 / 2)

加入书签

d子的福气,大阿哥尽管好好长大,大阿哥的福气啊在后头呢。大阿哥还没满月就有了多罗格格当媳妇儿,大阿哥此时已是多罗额驸了呢”

芸香这才露出些笑模样来。

一时也不知道福灵安是听懂了婉兮的话,还是对了陌生人的恐惧,竟哭了起来。

他自己生得就瘦小,便连叫声也是细弱的,叫人心下更是跟着难受。

婉兮不由得问:“大阿哥可是饿了”

芸香忙自己给抱过来。

却是兰佩轻轻提醒了一声:“芸香”

这时外头走进来一个体态丰腴的妇人来,朝兰佩和芸香都福了福身,上前径直从芸香手里接过孩子去。

婉兮便明白,这位是奶嬷嬷。

芸香怀里失去孩子的刹那,婉兮瞧见她眼中涌起的浓浓不舍。

这一向都是宫里和宗室、公侯家的规矩,女子生下孩子来并不能亲为哺育,要交给奶嬷嬷去。这虽也是为了叫女子快些康复起来,可是总归于母子情分间有些残忍。

至少哦从这一层上来说,什么内廷主位,什么公侯家的夫人,倒都比不上普通民家了。

婉兮看着也是不忍,便轻轻拍了拍芸香的手:“你且歇着,我跟过去再仔细瞧瞧大阿哥。这孩子,当真是瞧也瞧不够呢。”

因是孩子吃奶,也不方便那么多瞧着,故此只是婉兮一个挑帘子进了那奶嬷嬷的屋子。

奶嬷嬷的身子极好,福灵安吃得也很顺畅。少时孩子吃饱了,奶嬷嬷又抱着拍了一会儿嗝,等孩子打完了嗝儿,气顺了,那奶嬷嬷才朝婉兮又福了福身。

婉兮伸手接过孩子来:“嬷嬷自去吧,我把阿哥抱回去。”

奶嬷嬷告退而出,婉兮小心地将婴孩儿贴近自己怀里。

这是九爷的孩子,是这个世上又一个小小的九爷呢即便此时尚且看不清眉眼,可是婉兮心下还是油然而生无可名状的亲近之感。

她无师自通,抱着他轻轻悠着。那孩子吃饱了,也感受到了婉兮的温柔,便不再惊慌,转而打着呵欠,想要睡了。

婉兮心下更是柔软,便趁着婴孩儿睡了,从自己怀里掏出一枚小小的翠玉的长命锁来。

第433章433、归赵5更

这玉锁片不是普通的用料。这块料是婉兮从软镯上卸下来的,也就是当日九爷送给她的那一对玉镯上的。

她一直觉着自己欠了九爷好几份礼,如今既然是九爷的大阿哥出世了,她便不能再欠着。

为了这份儿礼,她思来想去了多日。

她本是二等女子,自己在宫里也没什么体己之物;思来想去,还是什么都比不上九爷的这对玉镯好。

况且这本就是傅家传家的物件儿,正应该送回到傅家子嗣手里去。

这便也算得上是最妥帖的“完璧归赵”了吧

故此她悄悄儿从软镯上挑玉色最润的一段儿卸下来,偷偷求了四爷,叫内造办处的“玉作”匠人给重磨成长命锁片。

一片冰心,惟愿大阿哥能熬过眼前的磨难去,终得长命百岁吧。

婉兮将玉锁片给福灵安戴上。那玉锁片映了阳光,便放出瑞彩来,叫婉兮忍不住留恋地多看了几眼。

说起将这玉块拆下来磨成玉锁,四爷还正经不愿意了呢。彼时他跟个毛头小子似的跟她赌气,说她不爱惜他给她的软镯;还说什么“小九比爷重了不说,如今连小九的儿子在你心里也比爷重了”

此时想起来,她真是要无奈地微笑。

那位爷啊,唉

收回思绪来,只看着这玉锁片。这是九爷曾经的一片深情,也是四爷的万般呵护。

带着那两位爷的福气,相信大阿哥定然长命百岁。

婉兮又格外看了看用来悬那锁片的链子她没用普通的银链,而是将手上那挂由皇后赐的奇楠香手串给打散了,中间又加了些配珠,凑成链子。

皇后的赏赐,她也是还给皇后母家的内侄儿了,是将皇后的福气也送给这位小阿哥,这可不算不敬皇后了。

都说玉能安神,说来也巧,福灵安戴上玉锁片后果然就乖乖地睡着了,再不哭也不闹。

婉兮便放心将福灵安抱回去,递给芸香。

身为母亲的自然最是细心,芸香便一眼瞧见了儿子小衣裳领口里露出的锁片来。芸香亲自抽出来,便是惊呼:“好润的玉姑娘这是”

婉兮便红了脸:“我来一回,虽然是替皇后主子传旨,可是却觉着与大阿哥投缘。我便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便只有这一挂玉锁片。便送给大阿哥当见面礼儿,惟愿大阿哥长命百岁吧。”

芸香终究是傅家的丫头,自是有眼力,便看得出这玉锁片和用作链子的都绝非凡品,便不由得红了眼圈儿:“要我母子如何谢过姑娘。”

婉兮便轻轻攥了攥芸香的手:“不必别的谢,只一宗:芸香你跟阿哥都好好地养

着,你们都康健顺遂,我便安心了。”

他们一个是九爷贴身的侍妾,一个是九爷的长子。在未来的年月里,他们要长久地陪伴着九爷呢。于是他们母子得安,便也是九爷得安。

而她,既然今生与九爷缘浅,日后更不能常常见到九爷,便将九爷托付给他们了去吧。

只要九爷一切顺心如意,再无困厄愁苦,便已是她最大的心愿了。

一时前院派来小厮回话,说承恩侯富文已经吩咐请李玉在府内用饭。四福晋便也亲自进来请婉兮留饭。

第434章434、另香6更

李玉原本是皇上身边儿一刻都离不了的人,可是这一回皇上却派了李玉出宫来,婉兮明白,那便是四爷将她托给李玉照应才能安心。

李玉一向最是妥帖谨慎的人,今儿竟然还答应了在傅家留饭,这便更着实有些破天荒了。

本朝吸取前明宦官干政的教训,大清历代皇帝都严令规束太监。

到了弘历登基,皇帝更是严格制定宫中则例,将太监素日言行全都一项一项做了严格而明确的规范。皇帝又拿伺候过先帝雍正爷的大太监苏培盛开刀,更是叫本朝不论大小太监都再不敢有半点的行差踏错去。

故此太监是绝不敢与朝臣私相结交的。就算是奉了宫里主子的旨意,到主位母家问候,也必须是说完话就走,不准延宕停留,更不准留饭的。

可是今儿李玉偏就答应了,这看似是给皇后母家的特恩,可是婉兮心下自是明白这怕是四爷早就交待好的。为的只是遂了她的心愿,叫她这回好容易出一次宫,能在傅家多盘桓一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