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章 第一零四章 昨日不可追(1 / 2)

加入书签

故事讲到这里,船舱里极其安静。

尚逢春在金融界的声望地位,几乎可以和股神巴菲特比肩。

但是,尚逢春这个人却十分低调,且行踪神秘。除了他主动接下的采访,媒体记者几乎抓不到他的小道消息。

而对于这种大神级别的人物,私生活当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

可媒体报道来报道去,报道的都是他和妻子窦君澜的陈年旧事,没有多少噱头。

窦君澜的祖上是正红旗,和尚家是世交,两人的婚姻很老套。

娃娃亲式的家族联姻。

这种故事太平淡,媒体早些年报道过几回,就开始想尽办法去挖尚逢春的情感轶事。

但是,尚逢春一生都格外小心谨慎,媒体轻易挖不到他的消息。

他与那女留学生的事,也被尘封于地下。

尚蔚蓝是在母亲入住乡下那一年出生的,一直都和母亲住在乡下,直到到了入学的年龄,尚逢春才将她接到了市区。

母亲却一直不愿意回去,哪怕与女儿分离,也不改初衷。

别人家的父母都生活在一起,她的父母却自她出生起,就分居两地。

开学,她就回去和父亲住;可父亲常常不在家,她总是趁假期回乡下和母亲团聚。

学校许多人都有兄弟姐妹,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不至于孤独寂寞。

她不能从父母这儿实现家人团聚的愿望,只能退而求其次。

她曾经和父亲提过,她想要弟弟妹妹。

父亲只是笑了一下,什么都没说。

后来,她又和母亲提了这一茬。

母亲也只笑了笑,但笑里似乎有她当时不懂的东西。

自此之后,她只要在母亲面前提到父亲,母亲总是这样的笑。

这样的笑,让她难受。

她无数次想要改善父母间这种冷冷淡淡的关系,可无论她怎么努力,母亲总是说:“等你长大了,如果婚姻不能让你觉得幸福快乐,你再回到妈妈身边,就会明白妈妈现在是多么幸福自在。”

“和爸爸结婚,您不快乐吗?”

而母亲沉默了片刻后,又露出一抹苦涩中带点释然轻松的笑来:“你爸爸不容易。他如果将来给你新找了一个妈妈,你不要抗拒,要学会和新妈妈相处。”

尚蔚蓝却说:“我问过爸爸类似的问题,他说,他只结一次婚,我的妈妈只有一个。”

在尚蔚蓝的记忆中,她从没见过父亲发自内心地笑过一回,似乎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只有在生意场上、谈判桌上,他才会神采奕奕,浑身都似散着光芒。

她自幼被他带在身边,目睹了他在自己擅长的金融领域里如何游刃有余,市场的每一次起落涨跌,他都能提前做好预测。即使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他也能将损失降低最小,全身而退。

她被他在专业领域的魅力和决断所折服,决定以他为榜样,在这方领域里闯出一番天地来。

在她和父亲提到自己的愿望时,父亲跟她讲了一大段话。

是她出生至今,父亲和她说话最多的一次。

他严肃又温和地告诉她:“你要涉及这个领域,就必须会读会思考。市场的每一次波动,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找到其中的规律,就算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你也能比别人做得好。当然,摸清市场在每一阶段的波动规律,这就需要靠你自身的努力了。你不仅要关注经济领域的时事新闻和政策,还得有极其敏锐的政治嗅觉,能够冷静地做出分析和判断,将眼光

放得长远一点,不能因眼前的得失就心浮气躁。

“就拿互联网来说,自互联网技术启动以后,凡是接入了互联网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在悄悄改变,不用行千里路,也能获知天下事。中国虽然还没被允许加入国际互联网,但是,这一天不会太远。你如果能抓住这次全球大机遇,提前做好布局,到时候国内互联网的领军人物,也会有你的名字。”

尚蔚蓝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创业公司,是跟着父亲去香港的时候,这是亚洲最早接入互联网的地区之一。

而父亲也一直在积极地为中国大陆地区加入互联网而努力。

到1993年,美国才允大陆加入国际互联网;1994年也因此被称作中国互联网的元年。

那之后,互联网在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人开始转战互联网。

她也得以在这股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将早些年规划好的互联网计划实施了出来。

父亲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经济世界的大门,踏进去后,所有的路都得自己来走。

自此,她才感觉自己与父亲的距离更近了。

两人之间,不单单是父女,更是师生,是朋友。

她也终于在父亲脸上看到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他为她骄傲。

为人父,似乎都爱操心子女的婚姻大事。

这些年,她为了事业,已经耽误了最好的年华。

而她也万万没想到,她那深埋于内心的情感,父亲竟然知道。

“你喜欢霍家的老大,是吗?”

“是喜欢,不过……” 对于感情,她并不忸怩,喜欢就喜欢,被人看穿,也不会遮遮掩掩,“他似乎有喜欢的人。”

“身为霍家人,他的婚姻大事,他自己做不了主。”

尚蔚蓝并不想做破坏别人感情的第三者,阻止了父亲要和霍家联姻的念头。

但是,她没料到,霍家的两位老人会主动向父亲提出这样的想法。

父亲询问她的意见,她当时就当着两位老人的面拒绝了这桩婚事。

没过几天,两位老人又带着礼物登门了,直接找她谈话,态度十分诚恳:“我们知道想娶你的人排着队等着你来挑,那些人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比我们霍家强百倍。霍家除了在政界有点声望,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那些人,更无法和你家比,让你嫁进我们家真的是太委屈你了,可我们还是想争取一下——你和锴英中学是同一所学校吧?虽然彼此不认识,但是,好歹是校友,以后也有话聊。你嫁进来后,还是和以前一样自由,我们不会约束你的!”

尚蔚蓝从没见过这样求着自己当儿媳的公婆,有点不太好说重话。

她尽量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您们太谦虚了。据我所知,想要进您们霍家门槛的人,应该也有很多吧?我……我和霍家大少爷没什么交集,所从事的领域也不同,以后相处起来,可能有点困难。而且,我看大少爷和您们家收养的那个养女之间的关系好像挺好的,两位老人家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话到最后,两位老人的脸色微微一变,似忿恨似难堪。

因在尚蔚蓝面前,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明显。

很快,老人家的脸上又有了笑容,说:“他们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都挺好,所以,你也不用担心进了门会和叔伯妯娌之间的关系处不好。”

尚蔚蓝真的很头疼。

她明明已经拒绝得很明显了,老人家话里话外却已然将她当成了一家人。

最后,她也不绕弯子了,直接说:“我

要嫁的,是全心全意爱我的男人!霍锴英他不是这样的人!”

霍家两位老人灰心丧气地离开后,她以为和霍家不会再有任何接触。

哪知霍锴英竟然登门了!

中学时,他高她两届,是学校的佼佼者,引人注目。

自然引起了尚蔚蓝的注意。

但是,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上听过他登台演讲过,她几乎很少听到他和周围的人高谈阔论。

而她确定他有喜欢的人,只因为学校周末放假时,总有个女孩在校门等他。

她知道那女孩是霍龄英,是他名义上的妹妹。

她也一直认为两人之间只有兄妹之情,直到那天在图书馆目睹了一切。

学校临近期末考试,图书馆针对学生二十四小时开放,很多学生都选择在图书馆复习。

当然,那些情侣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和对象在这儿约会。

尚蔚蓝来图书馆不是为了复习,而是为了借阅期刊文献。

受父亲的熏陶,她在念书时,就对世界各国的时事政治和经济形势格外关注。

在这里,她可以借阅各年份的期刊报纸,比外面报刊亭和书店要齐全。

除了借阅这类期刊文献,她对各大洲的地理、风俗也格外感兴趣。

当时,她正在地理区域的南美一类的书架前翻找能借阅的书籍,却发现她所在的书架对面也有人在挑选书籍。

那一块区域是冷门区,选书的人,除了她,就只有对面那个人。

她本来没太在意,继续挑选着合意的书,却听到对面响起了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又有人来了。

“哥,你还要多久啊?我快饿死了!”

她听到女孩子娇嗔的声音,很陌生,却让她十分羡慕。

从小到大,因为父母分居的缘故,她的心智比一般女孩都要早熟,更不会对父母撒娇。

不对父母抱有这方面的希望,她便一直渴望能拥有弟弟妹妹,让她能拥有一份简单快乐的亲密关系。

可结果呢?

她除了羡慕别人,不被拥有的依旧不被拥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