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6节(1 / 2)

加入书签

医生眨了眨眼,深呼吸一口气,将心下翻涌的情绪强压了下去后,便往外面走出去,给他们留下交流的空间。

在和江海潮擦肩而过的时候,迎上他担忧、焦急的眼神,医生无声地摇了摇头。

江海潮便心下紧了紧,眼眸黯了下去。

果然,他还是选择了拒绝……

知道张地生病情恶化后,江海潮来医院的次数便愈发频繁了,不是给他说现在物理界的科研进度,就是说国家现在又有什么新政.策,发展得多么欣欣向荣。每每说到祖国的强盛,他便能看到,身形干瘦地躺在床上的老友眼中便盛满了星光,都是欣慰和向往。

随着病情的恶化,张地生愈发的少语了,却每次听他说这些,都会低声感叹一句:“要是我还身体健康就好了,我也想亲眼看看祖国现在的大好和河山,想知道祖国未来会变得多么的强盛和兴旺,那是我的梦啊。”

看着那样呢喃细语的老友,江海潮真的受不了,便后来不敢老说这个,会换别的话题。

其中,张地生最为感兴趣和期待的明夏,经常是他们的话题中心。

江海潮告诉他,明夏现在又变得更优秀了,在把“周氏猜测”、“哥德巴赫猜想”两个震惊整个数学界的世纪难题给证明出来后,半年前,又加入了他十多年前组织的那个关于“黎曼假设”的研究讨论组,是组里的核心人物,除了关于投稿、发稿和开讲座等方面,他经验比较丰富,理论方面则是也得向她请教。

而且,明夏关于学术研究的想法和方式和他们很不一样,大大转变了组里大家对于研究数学的思路。虽然说,他们对于“黎曼假设”的证明依旧没有想法,但作为博导,对于教育学生,还有对其他课题的研究,都有了不一样的新的理解。

最令江海潮关注的,也最关键的,是他发现,明夏在和大家讨论“黎曼假设”的时候陈述的一些观点虽然不明确,但显然是对“黎曼假设”已经颇有研究和认知。不说别的,只说阅读量方面,绝对是广博的。他在数学方面做了几十年的研究,不说阅读量多么的高,最起码也是随便说什么数学相关的知识都能聊得上,而且不是浮于表面的那种,但明夏很显然是比他的阅读量还要大,并且,对一些理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一味的吸收前人的经验……

说着说着,察觉到老友羡慕的眼神,江海潮顿了下,想起来明夏之前闹出来的决定进军物理界的事情,赶忙提了一下。

他告诉张地生,明夏加入了首京的一个新开的私人物理研究所,研究方向是量子通信。据他打听到的消息,这个项目似乎还和一个国际上实力不错的科技公司有合作,希望可以实现量子通信的产业化,主攻qdk产品。同样参与了这个项目的来自法国的evariste不是第一次来华国了,也认识许多华国物理界的专家朋友,对明夏的欣赏和认同毫不掩饰,自然也就流传了出来。

得知明夏真的如自己所期望的那般,开始钻研物理,张地生满足地笑了。

“能在这个年纪就把‘1+1’证明出来,给数学界带来那样大的震荡,我真的很期待她也可以给物理界带来新的变革……咳咳……”

情绪激动之下,张地生一时没有忍住,开口,想要说的话有很多,却是没说两句,便空气入喉,下意识轻轻咳了一下,立时间,仿佛身体里的所有器官都在彼此摩擦,疼得连呼吸都屏住,只为减轻痛苦,面色也瞬间苍白。

江海潮医院来得频繁,却不敢过多打扰老友的休息,便总是聊的时间不长,此时,见好友面露痛苦,赶忙帮他按铃,叫来了值班的医生,见医生在帮着做按摩,还注入了一些缓解病痛的药剂,眉头愈发蹙紧。

曾几何时,老张年轻的,有着张扬的笑容和蓬勃的科研激.情,可此时,却只能躺在医院病床上,被病痛折磨,只为不再让后人再经历他们经历过的战火纷争。

回想起往昔的日子,江海潮紧紧抿唇,呼吸微微颤抖,干涩的眼眸中,有些许晶莹。

“你放心,我会把你的期望告诉给她。”压下心中的酸涩,他眨了眨眼,将眼泪憋回去,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依旧镇定,“你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配合医生,这样才能把资料给整理好。”

张地生被病痛折磨得额上有了几分虚汗,闻言,却还是露出了一个舒怀的笑:“这些我都知道的,你放心好了,不把资料整理完我肯定是不甘心的,怎么也要熬过去是吧?对了,最近状态不好,等我状态好点了,你带明夏来见见我,我有好多话想和她说。”

江海潮“嗯”了声。

病房的门被关上,老友痛苦的脸也被遮在了后面,江海潮站在原地,面对着门,和一旁负责保护张地生的军人并肩,年轻力壮和垂暮老人形成鲜明对比。久久,江海潮才叹了口气,转过身,和军人说了句“辛苦你了”,得到一个礼貌的敬礼,勉强笑了一下,便拄着拐杖,往医生的办公室走去,想多了解一些老友现在的病情和后续的安排。

*

得知了张老的事,本就已经很努力的明夏,便愈发把自己整个人都拧了起来,像是儿时玩的旋转陀螺,一刻不停地转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