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节(1 / 2)

加入书签

但是,别忘了,他们这届比赛的主题就是“我向全世界展示华国”,就算再多的古文化元素都不为过!更何况是明夏这种,一路都仿佛有所预知般,完全贴合比赛的主题。

从内容上来说,有内涵、有正能量、有文化底蕴、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从演讲上来说,台风稳健、语言流畅、所用单词恰当。

而且,虽然,明夏的“古文化”特色被其他选手学了,但他们基本都浮于表面。有的是技艺表演出了差错,有的是科普太过生硬无趣,听得观众和评委都面无表情,总之就是没有学到精华。

单独看看倒也还好,一旦和明夏放在一组对比,就明显不是一个档次的。

尤其是和明夏一组的居然有两个人表演空竹……这就实在太尴尬了。

综合说下来,第一轮,不给明夏高分,凭啥?

当然,为了不给选手心理压力,总决赛的分数不是即时公布的,要等三轮比赛都结束,才会拿去给记分员算分、排名。

第二个环节,是选手的自定主题演讲赛,要求和这一届总决赛的主题紧紧扣住,必须是“历史”相关。

比赛正式开始前,主持人对这个“历史”的要求进行了解释。选手所讲的“历史”应该和华国存在关系,但不一定要求必须讲华国的历史,只是要以此为相关展开的都可以,给选手尽量大的选择范围。

就拿明夏这组举例,一共五个人,第一个选手讲的是“三皇五帝”,范围略大,在有限的比赛时间内无法面面俱全,便流落于俗了,第二个选手讲的是“红楼梦”,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很多人物和事都很有意思,可惜她仅仅局限在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没有读透。

明夏是第四个上台的。

她选了“茶”这个主题,正好和身上那件卫衣上所绣的花纹一样。主持人冯峰,即吴琪琪的姨夫,还在串场的时候调侃了一下她的小心机,居然一开始就在暗示大家。

其实并不是,明夏只是单纯觉得这件衣服的款式比较简单,“嫩芽”虽然是机绣,但也戳到了她对“绣”类设计的喜欢,正好想到自己今天准备的演讲,感觉挺合适的,便穿了。

但明夏笑了笑,没有解释。

如果说,因为这个,大家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她接下来关于“茶”的演讲上,那就好了。

茶是华国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华国文化中的一抹亮彩。

华国的茶有许多种,有潮州凤凰单丛茶、太湖的熏豆茶、成都盖碗茶、杭州龙井茶、福建乌龙茶等,传遍世界各国,茶文化也分享给全世界,大家共同享受茶文化带来的精神上的洗涤和疏解。

每个人口味不同,喜欢的茶不同,可以理解,甚至说明夏也乐于去学习别国的长处。

但是,有的人却忘了本,将“茶文化”的起源直接归于他国。

那是明夏陪明母逛街的一个下午,路过一家茶馆,正准备进去,就听另一个路过的孩子称之为“日本茶馆”,而带他出门的那位母亲竟然也没有出言反驳。

那一瞬间,明夏就觉得被震惊到了。

怎么会有人把自己国家的文化认为是别国的文化!

日本茶的起源,是唐朝永贞年间,法号“最澄”的一位禅师来华国研修佛学,回国后,将带回去的茶种种在了当时的近江,也就是现在的日本滋贺县。

而宋代的时候,日本另一位“荣西禅师”也来华国学习佛经,便将宋代时的饮茶方法带回了日本,还带走了更多种类的茶种,结合自己的理解,写成了一本巨著:《吃茶养生记》,被誉为是“日本的第一部茶书”。

但事实上,早在鲁周公著《尔雅》时,便提及茶,那个时候的茶已是贡品,自汉朝起,华国便盛行饮茶,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更是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