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4节(1 / 2)

加入书签

林母笑了,光斑在她白皙明亮的脸上跳跃“怎么不累,养儿方知父母恩。生孩子是这世上最亏本的事。”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生我跟姐姐就不是他们的孩子吗”

林母轻轻摸着芬妮的脑袋,柔声道“我爷爷去的早,我奶奶拉扯我爸爸,好不容易活下来。当时村里头还有个小媳妇,肚子里头怀着孩子,丈夫没了。等生下来看是个女儿,族里头就抢了她家的房子跟田地,把她们娘儿俩赶走了。”

“现在又不是旧社会,都八十年代,要进21世纪了。”

林母微微地笑“可是人的观念总要落后一段时间。再过十年二十年,说不定观念才能完全转过来。”

“唱歌吧,蕊蕊,你唱歌。”苏木突兀提出要求。

马小晴也笑了起来,热情地鼓励着“对呀,蕊蕊你唱歌。”

苏木听不懂蕊蕊究竟唱的是什么,然而他知道,坐在自行车后面的女孩现在并不快乐。

正文 谁说你不行

文化宫的老师很好讲话。

几乎他们一提出要求, 还没有等林蕊开始公关策略时,老师就爽快地应下了请求。

盛夏天热,林家没冰箱, 猪肉摆一夜肯定会坏掉。

林母操刀剁肉馅,笑着招呼上门帮忙的邻居“今晚大家伙儿敞开了吃,十斤五花肉必须统统消灭。”

照常理说, 包饺子应该用猪后臀肉最合适, 白的少红的多,调馅正好。

不过1988年的江州, 粮油肉票都还没退出市场, 城市居民食用油按人头供应。

大家肚里没油水, 自然更欢迎肥瘦相间的五花肉, 最好咬一口满嘴油的那种。

林家住的是典型的筒子楼,钢铁厂给已婚职工分的宿舍。

十几平方米大小的屋子装进一家人都艰难, 哪里还有地方烧饭。走廊、卫生间都是公用的, 楼道就是大厨房。

现在煤气灶还不流行, 家家户户门口堆放的都是煤炉, 烧蜂窝煤的那种。

不到两米宽的过道挤得水泄不通,三四个人围在一处和饺子馅就转不过身。

林家更小,外屋一张双人床, 白天掀开被褥支起小方桌吃饭, 连张能擀饺子皮的大方桌都没有,自然不适合当聚餐地点。

然而人民群众的智慧无极限,不少邻居翻出自家备下的面粉, 直接在家里头和好面擀出皮,然后再过来包饺子。

林霏开,哦不,现在已经是林蕊,看着面前人头攒动的场景觉得稀奇。

剁肉的,洗菜的,切葱的,剥蒜的,起煤炉的,婶婶伯母们挥汗如雨,忙的不亦乐乎。

人人喜气洋洋,个个与有荣焉,好像考上大学的是他们自家的孩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