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5节(1 / 2)

加入书签

林蕊叹了口气, 双目直视陈乐“你真想长久解决李老师的难题”

陈乐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我不是沽名钓誉。李老师是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李老师安贫乐道,但好老师不应该生活的好些吗领导人都说了要奔小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林蕊看着脸蛋气得通红的小男生, 莫名有点儿好笑“这事儿简单,安排李老师爱人进厂里的托儿所不就结了。”

江州钢铁厂就是个小社会,职工家的孩子从断奶后便经由厂里一条龙服务接管。一岁到三岁的孩子上托儿所,托儿所毕业去幼儿园,然后一路小学再到中学。

“李老师现在也算是钢铁厂职工,他儿子可以入托。刚好,他爱人在所里头看着,也不怕有人欺负了他。”

还摆馄饨摊子歇歇。

馄饨摊起码两个人才搞得赢。

要是边上再有个刚学走路的孩子,刻薄点儿讲,挣的那三瓜两枣还不够付孩子烫伤的医药费。

至于李老师自己的一日三餐,这么大的人不会自己解决啊。要真是不会烧饭,买个电饭锅直接插电不就结了。

她就不相信他爱人在街道工厂当临时工的时候,他还不吃饭了。

于兰在边上弱弱地举手“我听说省实验中学的食堂一日三餐都管。”

卖的饭菜还便宜又好吃。

要不是实在怕林蕊姐姐,当初她就跟着林蕊去省实验食堂蹭饭了。

林蕊同情心有限“那他得问问自己为什么被从省实验里头赶出来了。”

现在衙内含金量有限,陈乐一介初中生当然没能耐安排李师母进托儿所,只能回家找他爹。

结果陈副厂长极度有原则,直接拒绝了儿子的要求。

开什么玩笑,托儿所里头全是钢铁厂的未来,保育员那都是经过培训考试才能上岗的,哪里能随随便便塞人。

不仅如此,厂里头任何附属单位都不能接收李师母,而且他家孩子是超生的,不允许进托儿所。

计划生育是重点,谁也不能越过红线

林蕊惊呆了,没想到这时代竟然如此夸张,简直是要赶尽杀绝的节奏啊。

她回家跟自己妈汇报,觉得厂里头的做法有失公平。

超生是父母的不对,父母为此已经付出代价乖乖受罚了,可孩子是无辜的啊。为什么要剥夺他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这岂不是出身有罪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那一套。

郑大夫揶揄女儿“就你聪明,人家李老师两口子想不到要送孩子去托儿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