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9节(1 / 2)

加入书签

现在人民群众对官倒的不满声越来越大,政府要不壮士断腕,后面惹出乱子来就难收拾了。

林蕊对舅舅的感慨没兴趣。她一门心思地暗暗祈祷,苏木可千万得拦住干爷爷,到手的鸭子坚决不能飞了。

入了秋,天黑的早。外头都黑透了的时候,公交车才开到港镇。

月亮像是被天狗咬掉了半边脸,羞答答地藏在黑云后面。

林母抬眼看天,笑着点头“月亮撑黑伞,明儿是个大晴天。”

越接近粮食成熟的日子,农民就越害怕刮风下雨。

熟透了的谷穗沉甸甸,一刮大风,稻子就要倒伏。再下两场雨的话,得,也不用收割了,稻谷直接泡在田里头发了芽。

林蕊这回没坐舅妈的自行车大扛,也没靠着拖拉机后车厢兜晚风,而是上了一种被称为“马自达”柴油农用机。

她挺乐呵的。

印象中她上辈子还是小时候坐过马自达,后来这车就在取缔“三小车”的整治中消失。再后来网约车频繁出事被整治时,这种车又开始悄然出现在街头。

只是那个时候,她已经习惯靠地铁跟共享单车出行了。

眼下港镇既没有出租车,也没有通往各个村庄的公交车,这种新出现的燃油助力车成了人们出行时除自行车的第二种选择。

“马自达”后车厢只关下半截,晚风拂来,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香气。

金秋十月,果然是收获的季节。

远远的,林蕊看到黑暗中有橘红色的火光,好奇地问“现在也在田里烧稻草吗”

上辈子,每到麦收稻收季节,她家对门在区政府工作的叔叔就要被抽调去监测队。卫星二十四小时监测,村村都有负责人,禁止燃烧秸秆。哪片出了问题,哪片就要人担责任。

苦不堪言的叔叔私底下还跟她后爸发过牢骚。这就是柿子专门捡软的捏,真要治理雾霾,让工厂的大烟囱还有街上所有的小轿车停开一个月,保准效果比禁燃一百年秸秆都好。

林母哭笑不得“你怎么净说傻话啊。稻草当然得拖回家。真这么烧了,你就吃生米生菜。”

“那烧的是什么”

“稻草杆子,稻子的根。十一月份就要种冬小麦撒菜籽了,这么短的时间,根烂不掉,还会吃土肥,要烧了,然后草木灰能当肥料用。”林母叹气,“我们蕊蕊真是城里的娇小姐了,什么都不知道。”

舅舅笑着应声“别说蕊蕊,鹏鹏也搞不清楚。前头还问我什么是挑河泥。”

林母笑道“你问蕊蕊,她还不是照样一问三不知楚。你别说,现在没了生产队组织挑塘泥,我看塘里头的水都没以前清了。”

以前池塘真是清澈见底。农闲时节挑塘泥沤肥料,是每个生产队的重头戏。

林蕊对塘泥兴趣不大,只好奇秸秆根“那以前生产队怎么处理稻草根啊”

“用钉耙用锄头挖啊。”林母揉着女儿的脑袋,忍不住忆苦思甜,“你现在是什么都不知道,往前倒推十年,你这么大的已经算半个大人要拿工分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