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节(1 / 2)

加入书签

八十年代全民文学热,跟之前人们被思想压抑的太久有关系,也归功于当时的稿费水平相对较高。

眼下稿费千字十元至三十元,要是发表一篇万字,那就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了。

况且对于国营厂职工来说,稿费也是他们赚取外快的唯一出路。

林父工科出身,憋死他也写不出原创跟诗歌。他的俄语也基本集中在工学专业上,翻译俄语也不现实。

可他到底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脑袋瓜子灵活。

他翻译不了外国故事,可以当二道贩子啊,直接将电影厂译制好的电影再改写成故事,寄给杂志。

他试了两回,居然还真让他给投中了。

林父得意洋洋“这回美国电影回顾我也去,争取再多记几个故事,回来再投给杂志社。这一个月我要是中个十来篇,那说不定等到蕊蕊上大学就真能住上小别墅呢。”

林母嗔了丈夫一眼“你也不怕累死自己,惯的她。她就是三分钟热度,过了这阵子又不稀奇了。”

林父摇头“要真一时兴起,她也不会自己做小买卖,还撺掇你开诊所,让她舅妈养鸡养蚯蚓了。”

林母心疼地抱住丈夫“你就惯她。别管她,钱哪有那么重要,一家人平平安安踏踏实实地才最要紧。”

为什么大家都把做生意说成下海啊在海里头遨游的有,叫海水给淹死的不照样不少。

就比方说周家两口子,要是在深圳过得滋润,哪里还用得着周老太跟双胞胎如此没皮没脸。

门帘外头的响动渐渐停歇,林蕊却久久无法再次入睡。

月光如流水一般,从窗帘的间隙中流淌进来,明晃晃光亮亮,像是谁在看着她微笑,一直笑到她脸上发烧。

第二天早上,林蕊去楼下喊干爷爷跟苏木来家里吃早饭时,迟疑地告诉何半仙“干爷爷,我怀疑我做错了。”

她一直三十年后的现代人自诩,对父母长辈的生活指手画脚。

大人们未必赞同她的观点,但因为爱她,所以才会始终包容她的想一出是一出。

其实就是不出来单干开诊所做生意,上辈子的林工跟郑大夫后来也住上了一百个平方的房子。

钢铁厂并非不重视人才,后面起职工宿舍楼的时候,林父林母就凭借工龄跟优秀劳动者的资格,顺利分到了最好的房源。

就算两位老人的退休工资比不上同级别的事业单位跟机关人员,可他们也算衣食无忧。

他们真的需要她自以为是的指点吗郑大夫自己出去开诊所就不需要承担风险吗

上辈子,她大姨就有同事在外头开诊所,结果有人输液过敏没了,最后闹得同事连江州都待不下去,不得不离乡背井出去打工。

她拼命强调挣钱买房子,其实反而给父母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上次我妈就说她不应该养我跟姐姐,因为我们家没小洋楼也没有小轿车。我爸又说要想办法弄外国故事挣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