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节(1 / 2)

加入书签

这会她见人醒来,一面是扶着人坐起身,一面是端着一盏温水奉给人,口中是跟着一句:“夫人且先用口茶,润润喉。”

冯婉耳听着这话也没说什么,只是接过茶盏用了起来。

等到喉间渐渐润了,她是又看了一眼屋中,眼瞧着空荡荡的一片,便又气声道:“那个不要脸的畜生是不是又去找那个小贱人了?”

徐嬷嬷听人这般说道,却是轻轻叹了口气。

她是先从冯婉的手中接过茶盏,而后是看着她,温声道:“三爷在书房……”她这话说完,见人一副不信的模样,便又压低了嗓音与人说道:“那位在老太太屋中待着,三爷再如何也得顾忌着老太太的脸面。”

冯婉听着这一句,不仅没有消气,反而更加气急:“带着这样一个女人上门,他还要什么脸面?明儿个整个长安城都会知道家里来了这么一个女人,他……”

她今日晕倒的次数太多,这会说起话来都忍不住咳了起来。

等到徐嬷嬷拍着她的后背,把那股子气平了下去,她才红着脸说道:“嬷嬷,你都不知道那个贱人才多大年纪,他做出这样的事,哪里还记着什么脸面?我看他就是被那个贱人勾了魂魄,连该有的体面都忘了。”

徐嬷嬷知道她心里的苦,因此也没说话,只是有她发泄着。

等她发泄得差不多了,才又同人说起话来:“夫人,老奴知您难受,可您今日实在不该和三爷这般闹的。”

冯婉一听这话,先前才缓和的脸色就是一变。

只是还不等她说话,徐嬷嬷便已开了口:“老奴知道夫人心里不痛快,可如今木已成舟,那个女人的身份,就连老太太也说不了什么,您就算再闹下去也闹不出什么。三爷原本对您心有愧疚,是要来同您致歉的,可您当着两位小姐和丫鬟婆子这般一闹,岂不是当着众人打了三爷的脸?”

徐嬷嬷说到这,看着冯婉脸上的余怒消散了不少,便又跟着一句:“您让三爷以后怎么面对两位小姐和底下伺候的人?”

冯婉听着这一字一句,放在锦被上的手也收紧了些,嘴里却还是忍不住说道:“他敢做出这么不要脸的事,难不成我还说不了了?”

“私下您怎么说都可以,可明面上您却得保全三爷的脸面……”

徐嬷嬷这话说完,却是又叹了口气:“如今可好,三爷原本是对不起您,被您这么一闹,径直就走了,好在如今那位是在老太太那,作不出什么乱,若不然,您岂不是活生生得把人往那处推?”

冯婉听到这,脸色终于是一变。

她原先放在锦被上的手,止不住是又绞了起来,目光却是放到了徐嬷嬷的身上:“那,那我如今该怎么办?”

徐嬷嬷听得这话,便同人柔声说道:“夫人明儿个好了便去同老夫人说,大大方方抬了那位做姨娘,日后见到三爷也别在明面上说些难听的话,您和三爷那么多年夫妻,三爷准是会回到您身边的,至于那个女的……”

说到这,她的声音也带了些阴狠:“凭她以前是个什么身份,进了咱们院子,左右也不过是内宅里的一个姨娘。”

“纵然她如今有了身孕又如何?您所育下的哥儿姐儿可都成年了,就算让她生下孩子,也翻不出个什么花样。”

先前冯婉气糊涂了,倒也忘了。

是啊,就算那个小贱人生下孩子又有什么用?她的哥儿姐儿可都成年了。

可纵然想明白了,她这口气却还是难以平复,只要想着前几日还看着崔氏的笑话,没想到风水轮流转,这么快就轮到她了,想着先前崔氏那副惺惺作态的模样,冯婉这心中更是暗恨不已。

“嬷嬷明儿个让我娘家兄弟来家里一趟。”

徐嬷嬷骤然听到这句,却是一怔:“夫人要做什么?”

冯婉耳听着这话,也没有抬头,只是沉着嗓音,道:“我要他去替我寻一个人。”

寻人?

“是谁?”

冯婉听得这一句,倒是终于抬起了头,屋中的烛火因为燃得久了也有些晦暗不明了,如今那昏昏沉沉的火光打在她的身上,也打得她的面容变得阴沉沉的……外头风声拍打着枝叶,而她看着人,沉声说道:“周慧。”

凭什么就她一个人后院起火?

她可知道,母亲一直在派人寻周慧的身影。

她不让她进府。

她便偏要帮人一把。

等到周慧进了门,看崔柔还能不能这么惺惺作态。

第51章

翌日清晨。

王珺正坐在铜镜前,由连枝替她梳着头。

外头如意便挑了帘子走了进来,她的手里捧着几支清荷,许是刚落了一场雨的缘故,那含苞未放的荷花上也添着些雨珠,垂垂欲坠得,瞧着倒很是鲜活。

待把那几枝荷花放进了临窗的一只写着“山清水秀”的窄口瓶中,她才擦了擦手,过来同王珺恭声说道:“先前奴路过正院的时候,瞧见三夫人领着丫鬟、婆子去老太太那了,没一会功夫,后罩房的那位便跟着三太太一道去三房了。”

王珺耳听着这话,倒像是早就猜到了一样,脸上也没什么多余的情绪。

倒是连枝握着玉篦的手一顿,压低了嗓音说了一句:“三夫人这回倒是没怎么闹,奴原想着她应是要同以前那样,回娘家去了。”

以往冯氏遇到些鸡毛蒜皮的事,同三爷吵完架都会跑回娘家。

这回,这么大的事,她却是忍了。

倒也稀奇。

“以前是小事,闹不闹得也碍不到什么事,如今人都进门了,又是那样的身份,三婶这般跑回去,反倒是如了别人的意……”王珺说这话的时候,也没什么情绪,只是从那簪盒里挑着簪子,眼瞧着最下一层的那支杏花簪子时,目光却是一滞。

可也就这瞬息的功夫,她便移开了目光,另择了一支珍珠步摇递给连枝。嘴里是又跟着一句:“把我前几日替祖母绣得抹额戴着,过会我去瞧瞧祖母。”

闹出这样的事,最头疼的还是祖母。

“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