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终章(1)(1 / 2)

加入书签

布施老和尚所在的石窟,就内嵌在深谷之底的山壁间,窟外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极目远眺,只见千万沟壑,重峦叠嶂,翠绿如海,云雾重重。

白日里迎着天光,可见对面陡峭崖壁上开凿出的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山间的光阴轻歌曼舞,洞窟历久而斑驳,佛像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宛如一个巨大的轮回,宿命往复,生生不息。隔远望去,唯觉佛之巍峨,山之险峻。

朱明月和沐晟摔下来的那个凸出的残壁,则是在一座大佛的肉髻上面,与下面的栈道足足有二三十丈的距离。布施老和尚是顺着悬崖峭壁徒手攀援而上,又在蝙蝠洞外的树顶打了个绳套,将他二人装在筐里,系着绳索摇摇晃晃地顺下了石窟。

如果两人当时不是处于昏迷状态,也要被这一上一下的惊心动魄吓晕过去。这么比较起来,横过天堑索桥就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洞窟口的栈道上,少女拥着一件薄披风倚着栏杆,仰头静静望着对面悬崖的佛像。

那是一尊巨大的卧佛,整座佛像开凿于陡峭岩壁的西南端,从下往上这么看去,勉强可以看到卧佛的全貌,卧坐十二品莲台,骨秀清俊,睿智庄重,目光似乎是凝固的,面容之中有大彻大悟之后的平静和悲悯。

“两位施主不惜生死也要到对面去,莫不是就为了那座佛像?”

一个洪亮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少女拢了拢襟口,像是身后长了眼睛一样,温笑着开口道:“布施高僧何以见得?”

“从女施主你醒过来到勉强能够下地走动,不知有多少回来这里朝着对面的山峦出神,每次看的又独独是那一座佛像。”戴着黑色面罩的老和尚走到栏杆前,也跟着她一起仰头望去,摸着下巴道,“老僧对着它三十几年,也没看出有何特别,难道女施主悟出什么来了?”

少女轻笑不语,片刻问:“他醒了吗?”

“方才醒过来一会儿,看你不在就又睡了,老僧那药效果很好,美中不足的是后劲儿奇大,不让人昏睡上一两个时辰都不够。”老和尚扯了扯脖子上的黑罩,山间的潮气大,出汗后黏黏腻腻很不舒服,可这么一扯,露出大半张脸来,一半完好,一半残破,诠释了地狱与极乐的碰撞和融合,触目惊心。

“还是要多谢布施高僧的慈悲为怀,仗义相救,否则我二人性命休矣。”

朱明月昏迷了整整一天一夜,睡得相当沉稳,也是打从她来元江府后,两个月以来的唯一一个安稳觉——无需枕戈待旦,也无需提心吊胆,抛却了一切阴谋算计、思虑心防。待她一觉醒来,浑浑噩噩,不知今夕何夕。

当然,前一刻还身在湿热窒闷的蝙蝠洞,睁开眼睛却是幽光深邃的洞厅,面前还站着一个疤痕遍布惨不忍睹的半脸人,朱明月恍惚了一下,还以为自己是到了阴曹地府。

“先前沐施主谢过无数次,女施主要是再这么客气,老僧真不知要以何面对了!”老和尚调侃地道。

朱明月道:“布施高僧冒着被牵连的危险,救我二人于岌岌危难,并加以悉心医治,使我们最终得以保全。为了让我们能更快痊愈,更是不吝拿出了千年肉灵芝。此情此恩,岂是一个‘谢’字能够表达的。”

“什么千年肉灵芝、百年肉灵芝,那是什么东西?”布施老和尚故作不解地摸着脑袋,道:“老僧一介苦修武僧,可不会有什么太稀罕的宝贝。”

朱明月微笑道:“难道不是那特别的药?”

关于布施老和尚要喂他们俩吃药的事,沐晟跟她说过了,还说奇人异士的秉性多古怪,开玩笑也说不定,倘若有心加害也不会救他们,说完又连连叹气,满面愁容。朱明月被他说得云里雾里,索性去看了一下那煮药用的大锅,一掀开竹篾,隔着团团热气,赫然看见了吊在中间的一朵硕大“香菇”。

哪里是香菇,朱明月在宫里见过这东西,是肉灵芝!

“《始皇本纪》里记载过,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听闻东方有一种仙药,食之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派了方士名医徐福倾尽人力、物力去寻找,最终找到的就是肉灵芝。”人手形状,肥厚且润滑,色微红,状如肉;黄者如紫金,失一片复一片,乃是历代帝王才能享用的圣品,久食能轻身不老,延年益寿。另外,它还有一个名字:太岁。

“布施高僧不惜在‘太岁头上动土’,却非要让我二人误以为高僧与勐海的主人有仇有旧,会迁怒加害我们用以泄愤……这等良苦用心,岂不是故意要让我二人蒙在鼓里,以免觉得受此大恩于心有愧?”

肉灵芝这种东西,宫中仅存一朵,还是太祖爷时期传下来的,轻易不舍得拿出。先懿文皇太子缠绵病榻期间,太祖怜惜之,特命内侍取来撕出小片熬药,用以吊着续命,足可见是无价之宝,万金难求。布施老和尚却切下来其中的一个朵!这要是换成太祖时期,发现民间擅自食用更挥霍无度,不被杀头才怪。

老和尚又扯了扯面罩,嘿嘿笑着道:“女施主真是见多识广。不过老僧乡野之人,无意间在山间采得,只当那是一株长得过大的蕈子,平时也没什么机会熬汤尝鲜,你们来了就权当是招待一下,总比留着发霉强。”

哪里会发霉?若保存得当,那东西吃掉一片,自己还能长出来的。

朱明月哑然失笑,不知是该说他暴殄天物,还是心性豁达才好。

就在这时,远处的山峦间响起了梵音。起初声音很微弱,随着谷风飘飘渺渺地传来,时隐时现,到了后来,像是更多的僧侣加入了吟唱,声音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行,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

深谷中雾霭如烟,给山间的千百佛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当年悉达多太子在树荫下端坐静思,慈悯之心顿生,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毅然出家,苦修跋涉访求道法。经过很多年,太子放弃苦行,历尽艰辛来到迦耶山,在菩提树下禅定,当一日星辰照耀大地,终于豁然大悟,完成了无上正觉,此后世人尊称他为佛陀。

佛陀是四身五智的无上智慧者,奉献所证心得给世人,帮助众生解脱苦恼,是无量功德、大彻大悟的圆满,透过障眼浮云,看到苍茫的大地,发现彼岸的曙光;也是给予,是度化,是慰藉,是春风化雨,是普度众生。

布施老和尚很丑,甚至可以说是貌陋骇人,不得不终日戴着一个黑色面罩。他的脾气也很古怪,力大无穷,声似洪钟,偶尔发脾气还会吼着骂人。但是石窟中的僧侣们都知道,深谷外的村民都知道,他有一颗佛之心。

他经常赤脚穿梭在山上的密林间,徒手攀援在悬崖峭壁上,采集大量的草药,经过他的配制,这些草药往往会有奇效,因此医治好了深谷外的很多村民。他时常会在高危的栈道间穿行,随手捡回一些受伤的小动物,治好了再放生。

昨日的晌午,他去蝙蝠洞投食,发现了躺在里面奄奄一息的两个人,顺便也将他俩捡了回来。他给沐晟接上了好几处断骨,彻夜不眠熬了两大锅药。他冒着大雨顺着栈道出山,从山外的佛寺请回来比丘尼给朱明月的外伤涂药。

在他眼里,那肉灵芝就是一株大蕈子,能让这两个身受重伤的人很快就生龙活虎、活蹦乱跳的大蕈子。

人们无从猜测他脸上的伤从何而来,很可能是在采药时,不慎被毒蛇咬的;或是在河边救治濒死的野兽,反被撕掉皮肉。他有高超的医术,为何没能自医?也许当时他正赶着去村里给老人和小孩救命,也许他是孤身一人昏倒在荒郊野外……

他什么也没说,迈着蹒跚的步子回来了。伤了脸,他就给自己缝制了一个粗糙的黑面罩,套在脖子上,遮住大半张面容,然后继续穿梭在山间、栈道。村里的孩子有时开玩笑地叫他“鬼脸佛陀”,他总是呵呵笑着打一个稽首,“佛在汝心,何管是鬼是神?”

响亮的梵唱飘荡在深谷之间,仿佛是滋润的微雨,仿佛是安详的春风,让人感受到了温暖和精神的皈依。少女听着听着,忽然顺着栈道走了下去,直至走到离那梵唱最近的地方,面朝着那个方向,一双眼眸似能望断秋水——

这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石窟和石塔中,能唱诵出这种经文的,就只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