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元江那氏(3)(1 / 2)

加入书签

被阳光晒久的皮肤呈现出一片红晕,壮硕的纳西族妇女脸上更显得黑红黑红的。朱明月扶着她的手下车,看到她满头薄汗,不禁道:“你怎么在外面等我不在屋里?这府门口连个遮挡都没有。”

“我一直在树干阴凉底下待着,倒也不碍事。就是我心里头担心着急,又不好去衙牢找你,只好在门口等着。”

“……帕吉美是不是不相信我?”片刻,阿曲阿伊皱着眉道。

府门口两名守卫瞟过来几道眼光,朱明月跨进门槛的身形一顿,转身看向她道:“你因何会忽然这么问呢?”

“帕吉美是养尊处优的富家小姐,却从曲靖随军千里去藏边互市,风吹日晒,翻山越岭,一路上啃的是洋芋,睡的是帐子,没嫌弃过也没喊过苦……就冲这点,我愿意跟着帕吉美、照顾帕吉美。但是去监牢提审犯人这样的事,根本不该帕吉美一个姑娘家去做,而帕吉美却是自己一个人去了……”

操着不甚流利的汉话,阿曲阿伊说得结结巴巴。

原来是因为这个。

而那些话从没有人跟她说过。

朱明月感动于她的体谅和直白,目光不由得柔软下来,“我一个人去,是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刑讯逼供过程中的种种方式,会让人觉得无比残酷、冷血,以至于无所适从,但那其实只是为达到目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手段。”

听说是一回事,亲眼所见又是另外一回事,没有必要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阿曲阿伊听得似懂非懂,却在这番话中明白了一点:“原来帕吉美并不是不相信我。”

朱明月蓦地笑了,原来是她想得太复杂,而她只需要自己的一个认可,“最纯粹的想法往往能够还原一件事最本真的面貌,世人却总是想得太多。是啊,我并非是不相信你才一个人去的,而下一次你若愿意,我求之不得。”

……

经过两日的沉淀和缓冲,等朱明月再次抵达东川衙牢,外监和内监显然是做了适当修缮,与上一次的破旧不堪大不相同。独自被关在内监里的张三待遇也提高了。别的犯人一日两餐喝的是馊水、吃的是发霉的馒头,张三却是白面肉包子,很大,两个就能吃饱,给他的是五个,外加一小盆荠菜汤。

以至于每次李柱端着饭盆进来,张三都以为是最后一餐,吃完就要行刑了。

“看沈小姐年纪这么轻,又一副月貌花容,跟那黔宁王是什么关系?”

“小的知道,那黔宁王少年得志清贵显赫,是西南边陲少有的位高权重的主儿。但有句话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元江府真的不好惹。”

隔着一道铁栅,里面的人翘着二郎腿坐在稻草堆上,大口吞咽着包子,吃得满嘴流油,另一只手端着那菜汤,嚼两下,又津津有味地喝起来。

铁栅外,一袭蓝裙白衫的少女就坐在梨花木敞椅上,足下踏着的是一方纯白的毡毯,衬得鞋履别致,莲足纤纤。埋头翻阅的姿势,只露出白皙若腻的额头,目不转睛地在看那本由张三口述、李柱代写的名讳册子,一页一页,唯有纸张沙沙作响。

跟她一道来的是阿曲阿伊,此刻就在衙牢外的马车里等着她,孙姜氏派给她的侍婢连翘也来了。一行三个女子来监牢这种地方,倒是相当惹眼。

“要小的说,还是沈小姐不清楚这里面的门道。别看走货是个下九流的行当,其实里面弯弯绕多得是。要不小的给沈小姐透一点儿内情,小姐得过且过,也让小的早早脱身怎么样?”

正滔滔不绝、自问自答的男子,捧着饭盆一边吃一边念叨,不亦乐乎。哪里还有之前在衙署时的狼狈和绝望。恢复了体力和精气神,也恢复了一贯的无赖痞相,三分调侃,七分狡黠。

半晌,却见少女阖上那本册子:“我对整件事的确是一知半解,但是我不想知道内情,也不关心这里面的门道,而你所谓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这上面落笔成字,全部是废话!”

张三咬着包子的动作一滞,视线中的少女冲着他扬了扬手里的名册,眸似冷星:“两日的时间已经富富有余,可经你供认的这些名讳、这些事,看似详细,数量众多,内容精彩,与云南十三府商贾遭抢的事却没有半点关系。你是在浪费我的时间知道吗?”

张三在朱明月冷漠的目光中感到一丝胆怯,眼珠子一转,哭丧着脸道:“小姐实在是冤枉小的了,像小的们走货这种买卖,人多且杂,小姐让小的供认上线下线,小的能想到的、知道的,都老老实实告诉给李牢头了啊……”

李柱不知细情,两个白昼下来听得津津有味,等张三讲完了,还觉得意犹未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