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节(1 / 2)

加入书签

林惠玉看过去,那是一条河鲤鱼,足有半斤重,此时正在苏明亮的手上摆动着尾巴,想要挣脱他的拑制。

她的脸一下子就黑了。现在是农历三月底,阳历五月,天虽然渐渐开始暖和,但水温还很低。

这个毛孩子,一看就是下了水了,这大冷水的下去摸鱼,万一脚抽筋,沉入水底怎么办?在苏家村,除了一条人工水库是队里的产物,还有一条河。苏明亮显然是不敢去水库摸鱼,那就只有去那条河里摸鱼了。那河可不是一般的深,那里是淹死过人的。

“苏明亮,我是怎么跟你说的?让你别去河边,你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因为生气,她的声音不免大了许多。

她这一喊,引起了苏家其他人的注意。此时家里也就太奶奶在家,苏耀宗和苏奶奶都去地里了。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太奶奶拄着拐杖过来。“惠玉,你正做着月子,不能生气,伤身体。”

林惠玉张了张嘴,一指苏明亮:“阿婆,您问问他,这小子干了什么。”

太奶奶将目光瞄向了苏明亮,以眼神询问着他又干了什么事情让他妈生气了?

苏明亮站在林惠玉的面前,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一动都不敢动。看到太奶奶望过来,扁着嘴欲哭不哭的样子:“太婆,我闯祸了。”

太奶奶一眼就看到了他手里的那条鱼,眼睛眯了起来:“是不是去河里了?”苏明亮老实地点点头,太奶奶说,“那你该骂,那条河淹死过不少的孩子,你姆妈不让你下河,那是为你好。”

苏明亮嘟着嘴:“我是看姆妈生了妹妹,家里的鸡汤也不多了,就想着抓条鱼给姆妈补补,才有口粮给妹妹。”说着,抬头看了一眼阴着脸的林惠玉,慢慢把身子移了过去,小声说,“姆妈,我错了,我不应该下水摸鱼。”

林惠玉沉着脸:“我让你别下水摸鱼,你认识到了错误,那你告诉我,你到底认识到了什么错误?”

林惠玉毕竟做了十几年的妇女主任,平日里处理一些纠纷问题,也积累了一些威严。当她生气的时候,板着脸还是很让人胆战心惊的,明亮就很害怕她生气。

“我……”苏明亮舔了舔嘴唇,“那河水深,我不应该去摸鱼。”见林惠玉的脸色并没有缓下来,又说,“还有现在天还凉着,水冷,万一抽筋了,没人经过的话,容易出事。”

林惠玉的脸色这才好了许多,但她这个小儿子一向调皮,每次教育他往往左耳进右耳就出了,所以她决定好好地让他记住这个教训。这样的事情,不能再发生了。

“知道还下水?”她沉着声音。

苏明亮说:“姆妈,我知道我错了。家里没多少粮了,肉和鸡汤还要给你补身子,我就想着去河里摸条鱼,也好改善一下伙食。我下水的时候,都计算好的,当时跟我一起下水的有好多人,不远处还有好几个大人在除草,万一掉河里,赶过来也快。”

他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姆妈饿着,看到村里的那些孩子下水,这才没忍住,想给家里改善伙食。却忘了,他妈一早就警告过他,不能下水。捉到鱼,一高兴,就奔家来了,也没想到这善后的事情。

林惠玉知道,明亮虽然调皮,但是聪明,做事情也有分寸,她才能那么放心。当时看到他摸了鱼,她就想到了他下水的事,就害怕他出事,这才生了气。万一真的出了事,这可怎么办?

不过,孩子还小,再怎么精明,依然有想得不周到的地方,限制他去河里,才是头等大事。这也是她板着脸生气的原因。

“我的乖孙哦,辛苦你了。”太奶奶对这个小曾孙是最疼爱的,看到他那么懂事,欣慰的同时,又心疼他。

苏明亮的脸红了红:“太婆,姆妈,下次我不轻易下河摸鱼了,我会想办法,即不用下河又能摸到鱼。”办法是人想的,总能想出办法来。

林惠玉也不忍责怪他,他把这话记在心里了,她也就放心了。眼睛看向他手里的那条鱼:“这鱼怎么那么大?”

也怪不得她惊讶,因为这鱼确实很大。在这样的灾荒年,他们平安县连着两年洪灾,田里的稻谷都被水淹了,粮食收上来的少。粮食少了,山上的野菜、田里的鱼和螺,能吃的都被乡民弄成了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苏明亮还能摸到这样大的鱼,确实让人意想不到。

苏明亮一脸的得意:“那要看是谁抓的。我是苏大夫的儿子,我阿爸聪明,他儿子能笨吗?我们一起下水摸鱼的,总共有十几个孩子,只有我是摸到这么大条鱼的,这运气顶天了。”

“下次别去摸鱼了,最近雨水多,河水涨得深,万一出事怎么办?”看了他一眼,“这难得出太阳,就在家好好休息。还有,别忘了看书,明天该去上学了。”

苏明亮本来得意的脸,顿时泄了气,“姆妈,你别催了,我知道。”

他最讨厌的,就是读书了,他坐不住。被老师拘在教室里,真的一天也呆不下去。

他随便应付两句,就跑了出去。他怕极了他妈那唠叨的样子,害怕她又逮着他不停的念叨,这才跑出去,眼不见为净耳不闻为清,就听不到唠叨声,也就不心烦了。

见他那个样子,林惠玉也很无奈。这个小儿子和大儿子不一样,东升从小学习好,都不用她催,就能乖乖的去上学,就是这个明亮,玩的时候跑得没影,让他读书的时候,却要三催四催。

太奶奶却觉得,男孩子还是需要皮实得好,如果太老实,容易被人欺负。

这一条鱼,足够做很大锅的鱼汤,正好给孙媳妇下奶。孙媳妇毕竟高龄产女,奶水也不是很足,是该补补了,否则曾孙女的口粮就没了。

看了一眼躺在摇篮里的曾孙女,太奶奶笑着出了房间。

此时,外面的天气很好,难得出太阳,已经有两天没有下雨了。

苏家村地势高,洪灾来的时候,虽然也有大面积淹水现象,但还不是特别的严重,至少没淹死过人。其他村就不一样了,淹死了不少人,更别说饿死的。

苏家村虽然也有饿死的,但大多数能撑过去。

此时,苏耀宗正和村民们在田里干活。

此时春耕已经开始,因为水涝的原因,插秧的时间被退迟。

“苏大夫,听说林主任生了?”跟他一起插秧的村民问他。

苏耀宗说:“生了,生了一个闺女。”

那村民张了张嘴:“你家已经有两个小子了,再生个闺女也没事。你家东升又那么争气,你也算圆满了。”

苏耀宗只是笑笑,没搭话。

此时,旁边另一个人说:“苏半成,你就不知道了吧?苏大夫这闺女可不简单,她一出生,天就放晴了,我觉得是个有福气的。”

那个叫苏半成的村民却撇撇嘴,心里想:再有福气,那也是个丫头片子,赔钱货,早晚是别人家的人。嘴上却说:“是啊,这不,连着两天放晴了,可别又下雨了。”

他一直在外面做短工,昨天才回村里,自然是不知道这档子事的。不过听他们一说,也挺稀奇。他情不自禁地又看了苏耀宗一眼,这苏大夫的命可真好,过继后这日子过的。

话头被挑了起来,大家就着这话题,开始聊了起来。从苏耀宗的几个子女又聊到了他们自家的孩子,倒是给沉闷的春耕中添了一份活跃。

时间过得很快,在这种闲聊中干活一点也不觉得累,很快就到了下工的时候。

苏耀宗背着手,慢慢地往家的方向走。

路过一个院子,他放慢了脚步,往那边看了一眼,那个院子传来了一阵打骂声,还有一个女人求饶的声音。他摇了摇头,脚步不停下,回了自己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