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7节(1 / 2)

加入书签

耶律纳兰躺在林暗夜的怀里,嘴角散开一抹微笑,“暗夜,我做不成你的皇后了。希望你跟碧华百年好合。”

张碧华也来到耶律纳兰的身边了。

“纳兰,你不要说这些花,你不会有事的。”林暗夜紧紧搂住耶律纳兰,心如死灰。

耶律纳兰把张碧华的手和林暗夜的放在一起,说:“碧华是个好姑娘,暗夜,答应我,赢取碧华。”

说完这一句,耶律纳兰断气了。

周瑜恒亲自写了一段话,作为这河道扩建的纪念,还找来了一个石匠,将这段内容,刻在石头上,然后,把整个石碑立在河道边。

因为河道得到了充分的处理,从此之后,在很长的时间段内,再没有发生河水泛滥,淹没百姓的事情。

周瑜恒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变得更加高大了。

有了百姓的大力支持,周瑜恒也变得更加大胆和细心,凡是能够造福百姓的事情,周瑜恒都是推进。

原本志远县里的排水设施很落后,几乎就没有什么排水设施,一旦遇上雨天,好多地方就会形成小池塘,小河道,严重影响百姓的出行和安全。

知道这个排水设施工程浩大,周瑜恒并没有急着开始实施,而是先亲自写了一个告示,把基本情况向百姓进行说明,也借机调动起了百姓的积极性。

此后,周瑜恒让一个副官专门去找相关的人士拟出了几个方案。

而周瑜恒则在几个方案中,挑选确定了最终方案。

只是,周瑜恒依旧没有马上开始实施,而是继续把方案也告示出来,让所有的百姓对这一进度都了如指掌。

如此,经过充分的说明和告示后,周瑜恒才正式开始改建,并创造性的提出了暗流井。

这个暗流井每百米就设置一个。深约八尺,而连接暗流井的,则是一条宽约三尺的渠流。

而在暗流井和渠流之上,统一覆盖了一层青石板。

平日里,百姓可以在青石板上来回行走,如履平地,而到了雨日,雨水就可以沿着青石板之间的缝隙,流进渠流里。

当雨水较多的时候,暗流井便可以储存起一部分雨水,而真正过多的雨水,则会通过渠流,流进县城的河道里,再流出去。

雨日之后,一切都恢复正常,只是暗流井里,储存了大量的水,可以很好的方便百姓洗衣做饭。同时因为有青石板为井盖,又有暗流井可以沉淀水质,这个水,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净化和保护。

修建一个全县范围的暗流井,需要很大的物力财力,而且很多百姓,并不十分乐意,因此,周瑜恒在县衙附近的小范围内先进行了尝试。

很快,这种新模式下的排水系统让附近的人尝到了甜头。

更多的百姓便真相要求在自己的家门口也修建这样的排水渠。

一个浩大的工程就这样一点点的推进着,在周瑜恒的亲自指挥下,几乎每个家庭的门口,都挖了一个暗流井。

因为周瑜恒提前考虑到了各个地段的高低不同,因此,所挖水渠的深浅也是不同,但求做到水渠里的水是一个水平的。不至于出现有的水渠里没有的局面。

第499章 东宫有变

有了百姓的积极配合,暗流井的工程的进度超过了周瑜恒的预期,甚至提前一个月就完工了。

当最后的水渠接口重新接回到县衙的时候,周瑜恒的眼眶竟有些红肿。

情绪激动的周瑜恒,当场对百姓说了一段话。

“感谢相亲们的支持,我志远县能够变的越来越好,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家的付出。我身为志远县的县令,向大家表示感谢。”

随之,周瑜恒向在场的百姓深深鞠了一躬。

“我们要感谢大人才是。”百姓中一个老者率先走出人群,一脸激动的说,“如果不是大人的勤政爱民,哪有我们今天的变化。”

“就是就是,这都是大人的功劳。”好多百姓随之附和道,而好多人,甚至都跪下来给周瑜恒磕头致谢。

周瑜恒赶紧让人把所有人都扶起来。

“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因为周瑜恒的好,吴国公府名声也跟着大好起来,这期间林仲超不在,太子生了病很少出面,所以,吴国公府的名望渐渐地,要大于太子了。

吴国公府。

院子里,洁白的栀子花开的满园,香气扑鼻。阵风吹来,香味像浪一样一浪又是一浪。水里的鱼儿似乎也被香味吸引着,不断的在水面来回游弋。

周瑾轩眉毛紧促,一个人下棋,可是棋子四散零落,根本沉不下心来。

周筝筝走过来,“父亲,这是女儿给你炖的枇杷百合汤,清嗓子润肺,父亲喝一口吧。”

周瑾轩叹了口气,“阿筝,你坐那,父亲真的是吃不下啊。”

周筝筝说:“听母亲说,父亲今天是连早膳都没有吃。父亲可有烦心事,不如跟女儿讲讲。”

周瑾轩忧心忡忡地说:“太子忽然得病,起病很急,太医过来诊治,说是出了水痘,谁都不能接近。如今林仲超不在,太子忽然得病,我只觉得不详啊。”

周筝筝略微想了想说:“太子得病,最高兴的就是皇上和林俊生了。”

周瑾轩说:“话是这样说,可是,皇上是怎么让太子得病的呢?不是还有华神医吗?”

周筝筝忽然想到了什么,脸色都变了,“不好了,华神医有危险!”

周瑾轩一怔,“怎么?阿筝你想到什么?”

周筝筝说,“事不宜迟,还请父亲马上接华神医和太子出宫,不然,就会被皇上加害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