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节(1 / 2)

加入书签

次日,天高云淡,林仲超坐着马车,戴着御赐的黄金,出城来到安王军。

林暗夜听说来的人是林仲超,眼神一亮,自言自语道:“他总算是没有忘了我。让他进来。”

林仲超过来说明了来意,“皇上希望你去参加安王的葬礼,可是你若是过去了,一定会中埋伏,生死不能预测,这里是通往边关的便捷路线,你依照这个路线离开,就算皇上追过来,也不会有事。”

林暗夜看着这路线地图,没有说话。

林暗夜的一个谋士说:“我们凭什么信你?谁知道你是不是那个狗皇帝的人,这是不是你引我们入埋伏的诡计。”

“我父亲在边关时对路线很是熟悉,这自然不是假的。”林仲超看着林暗夜说:“暗夜,你我也算生死之交,一起经营康泰阁多年,我不会骗你的。”

“安王已经死了,你为何没能保护安王?”林暗夜痛苦地身体颤抖。

林仲超眼神暗淡,“是我没用,我保护不了安王。你可以怪我,可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护住安王军退回边关。”

林暗夜忽然抽出刀,架在林仲超的脖子上,“林仲超,我会杀了你。你不怕吗?”

“我问心无愧,所以,没什么好怕的。”林仲超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林暗夜盯着林仲超看了半柱香的时间。

有风吹过来,帐篷布被吹得翻飞。

林暗夜放下了刀,咣当一声,刀被丢在了地上。

谋士大叫:“不可相信他!”

林暗夜冷冷地说:“我信他!林仲超是不会骗我的!全军准备,今夜就撤退!”

林仲超拍了拍林暗夜的肩膀,“好兄弟!”

林仲超回去,却没有直接去告诉庆丰帝,他想给安王军的撤退留点时间。等庆丰帝反应过来,安王军已经撤退到很远的地方了。纵然庆丰帝想要追击,也是不能胜利的了。

山林葱郁,凉风徐徐,松柏之气笼罩着整个云华山。

黑压压的人群将山路都挤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挽联前后呼应,在一片绿色中显得格外显眼。

其中,摆在最前面的是皇上亲手书写的挽联,上书着“义胆忠肝光史册,名震四海祀春秋。”

震耳欲聋的铜锣声响彻云霄,安王亲眷们的哭声,也是充满整个山林。

闻着无不为之动容。

官吏们虽然也有出现,但脸上的表情大多平淡,跟亲眷们有天壤之别。

被亲眷们围着的安王的棺柩,是用上等的金丝楠木制成,通体被石漆封刷,又被刷成漆红色。四个底角分别包裹着纯金。

吉时到,被麻绳绑着的安王的棺柩被慢慢下放到早已准备好的墓坑里。就在皇后的陵园边上。

安王身前的铠甲佩剑也一同下葬。

随后,亲眷们各自抓一把黄土洒在安王的棺柩上,然后再把之前挖出来的黄土。给重新埋上。

事必,一群人还在四周种植了大量松树柏树,并悬挂上了红线绳。

第251章 皇储

戎马一生的安王就此安息,但这或许是安王最幸福的时刻,因为,从此以后,他就可以和皇后娘娘相思相守,永不分离了。

漆黑的夜,宫殿内烛火通明,摇曳的烛影随风摆动。因为厅堂太大,四角的暗处,已经看不清是什么东西。案上,翻开的书摆在正中。一杯还冒着热气的参茶则放在书的右手边。

庆丰帝头上戴着金二龙戏珠冠,穿一件黄色盘领窄袖衮龙袍,前后及两肩都金绣着团龙纹,外套一件无袖搭护,腰间一条红白玉带銙,脚上是一双粉底皁靴,林枫穿着一件朱红色窄袖蟒袍,衣襟处镶绣金线玄纹,外套一件纯白披风。腰间金色白玉腰带,上挂白玉饕餮腰佩,黑色的襦裤扎进锦靴之中,让笔直的双腿更显得高拔。

庆丰帝坐着,林枫站在面前。

“父皇,安王死了,此时正应该一举进攻边关。安王军群龙无首,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林枫垂手说道。

庆丰帝抬起头来,说:“既然他们已经退回边关了,就不容易进攻了。盲目进攻并没有胜算。还是算了。”

“怎么能算了?父皇,听说林仲超曾出城和林暗夜谈过,结果林暗夜反而连夜离去了。一定是林仲超搞得鬼。”林枫说,“父皇不可放过林仲超啊!”

“朕知道怎么做。超儿也是中了林暗夜的诡计罢了。”庆丰帝还是相信林仲超的。

因为,林仲超回来的时候,胳膊上有一个血窟窿,流血不止。林仲超分明已经努力过了,不然林暗夜怎么会伤他?

“父皇,那皇储之位呢?”林枫说,“满朝大臣都知道父皇已经答应安王,要尽快确立太子之位了。”

庆丰帝看向林枫的目光变得阴暗起来,“你怎么这么沉不住气?都说了,朕一定会把太子的位置给你的。你不相信朕?”

“儿臣不敢。”林枫被庆丰帝怂得还不了嘴,但是庆丰帝都这样说了,林枫还能说什么呢?当下,林枫回府,想到周仪知道不知道安王军的命运,便去别院找周仪。

结果发现周仪躺在床上,脸色苍白。

“什么?周云萝竟敢杀害本王的孩子?”

周仪哭着跪下,抓住林枫的衣摆,“千真万确啊齐王!小世子就这么没了!”

林枫见周仪哭得真切,就相信了,怒不可遏地冲过去,要杀了周云萝。

周云萝争辩说,周仪是骗林枫的,不信,可以问当时给周仪看病的郎中!

因为关系到自己的孩子,林枫很重视,真的依照周云萝的意思,去把郎中叫了过来。

可是,这个郎中先前已经收到过周云萝的好处,说那天周仪只是月事不调而已,根本就没有怀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