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节(1 / 2)

加入书签

穆教授看着小儿子从大儿子手里接过长柄的黑伞,忙应了声转身回去——幸亏家里头是兄弟俩,有些话他不肯告诉她,总归愿意跟他大哥讲才对。

她又一次庆幸丈夫当年的决定——自从沈砚行六岁以后,她不知如此庆幸了多少次。

“红围巾……是不是佳妤嫌弃你不够喜庆了?”沈砚行看一眼垂在他风衣两边的红色,语调故作轻快的问了句。

沈砚行脚步一顿,抿抿唇沉默不语,只表情柔和了许多。

沈砚书觑见他的神色,不由得微笑着摇了摇头。

半山公墓在h市北郊,坐落于森林公园的最隐秘之地,亦是山峰的最高处,四面皆能望见远处葱郁的林木,还有宽阔的河流。

流水汤汤,此地风景如画,若不是举目尽是一个个墓碑,或许会是个极好的休闲之处。

沈砚行和沈砚书一前一后走着,穿过一排接一排的墓碑,看见不远处的一棵凤凰树。

这个时节是不会有凤凰花开的,沈砚行忽然想起了很多年的那个夏天,这个墓穴的主人下葬时,凤凰花开得如火如荼,红得像一滩血。

他后来再没见过这样的凤凰花,热烈,又哀婉。

树下有两个墓碑,一大一小,大的那个刻着“爱妻顾门齐氏敏华之灵位”,小的那个是“爱子顾荥禺之灵位”,然而立碑时间上,却是小的比大的要立得早了一年。

沈砚行目光落在小墓碑的另一侧,那里应还有个墓穴,等待着主人百年之后归葬于此。

“一家人最要紧就是齐齐整整啦。”他突然想起这句话来,一种让人难以喘过气来的窒息感袭上心头。

但这种感觉只片刻就过,他连眉头都没皱。

辜俸清和冯薪先他们一步来到,冯薪正低头用袖子去擦落在墓碑照片的雨珠,辜俸清则站在树下,夹着一支烟,仰着头不知在看什么。

见沈家兄弟来了,他掐灭了烟走过来,过来和他们并排站在一处,四个男人,俱是一身黑衣,各自撑一把黑色长柄伞,彼此沉默着。

空气突然就凝重起来,连纷飞的雨也变得愈发无声,他们的腰弯下,气氛就变得哀戚起来。

雨水打湿了他们放在墓碑前的花束,照片上的母子长得极像,他们不约而同的想起他们曾经的模样。

“呐,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们哦。”

“好的,妈妈。”

你对别人有过承诺吗,承诺之后有努力去实现吗,即便那样,会让你连命都丢了,也愿意吗?

沈砚行低下头,遮住了眼底的光芒,这年头,做好人有什么好处呢,连命都长不了。

黑色长柄伞很重,他擎在手里,觉得手臂有些酸,他呼了口气仰起头,凤凰树的树叶落了,这样寒冷的地方,它居然也活了下来。

“杳杳灵凤,绵绵长归。悠悠我思,永与愿违。万劫无期,何时来飞?”他们想见的那人,永世都不会回来了。

沈砚行头一低,看见胸前的一抹红,他心头一动,伸手将围巾扯了下来,手一扬,围巾就挂在了树枝上,他抬头看看,心里莫名的就舒服了些。

手机铃声尖锐的打破了四个人默契的沉默,三双眼睛一齐望向辜俸清,他抿着唇听完电话,对三人耸耸肩,“连环命案,我得回去了。”

沈砚书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走了,“我们也回罢。”

沈砚行和冯薪都没意见,和他一起往山下走,走出了很远,沈砚行忽然停了下来,回头去看走过的路,露出了一抹极浅极浅的笑来。

冯薪察觉他的异样,也停了下来,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只看见一抹红色远远的映入眼帘,隔着飘摇风雨,仿佛是陈旧岁月里唯一的亮色。

他扭头看了眼沈砚行,目光在他的衣襟前一晃而过,“真好看。”

“……是。”沈砚行点点头,拍拍他的肩膀,“走罢。”

说罢他转身,大步的跟上了沈砚书,冯薪反倒落在了最后,他看着沈砚行的背影,那个瘦弱又容易受惊的孩子原来已经长得这么好了。

和他一起变化的,还有其他人,以及这个世界。

不变的,只有墓里那两位罢,也不知几十年后若是地底下得见,还敢不敢相认。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不是只有夫妻才会如此。

下到山脚,冯薪的车已经被辜俸清开走了,他摇摇头有些无奈,早知道就让他自己开车来好了。

“阿薪,快点,我们去佳妤家拜年。”沈砚行伸头出了车窗,提高了声音喊他。

他应了声来了,抬眼望去,那人已经没了方才的沉重。

怀念、痛苦,甚至是消沉,都只能是一时,下了山,终究还是要全副武装,去面对如狼似虎的生活,你赢不了它,就会被它抛弃。

“你们俩谁提议去叶家的?”冯薪在车里坐好,好奇的问了声。

“是我。”沈砚书笑着应了声,解释道,“爷爷认得叶老爷子啊,佳妤和我们又是朋友,过年去拜访一下也是应该的。”

冯薪听着这话,下意识就转头去看沈砚行,就见他面色柔和了许多,眼角有一条细纹显露了出来。

他将目光收回,“那……顺便去买点水果罢,总不好空着手去。”

这次拜访完全是突然决定的,突然到沈砚行竟是忘了事先告诉叶佳妤一声。

等到叶佳妤听见门铃响后跑来开门,就见大门外站着三个她意想不到的熟人。

她只看了一眼,就反手想把大门关上,沈砚行眼疾手快的伸手抵住,“怎么,不欢迎我们啊?”

叶佳妤一愣,“你们怎么会来?”

冯薪和沈砚书原也是被她的动作吓得愣住,此时回过神来,哭笑不得的看着面前正对峙的两人。

“来拜年。”沈砚行咂摸了一下,回了三个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