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05(1 / 2)

加入书签

当然,顺带着让手下做几笔生意。

这还不如人家李薇仗义呢等孩子们都入了园儿,就赶紧的过来了,还专门关注了一下郡主府里的空间大小,许诺说,如果聘礼太厚重了,盛不下,完全可以挪一部分去她那里

要不说有个闺蜜好处多多,李薇一来,阿圆的笑容就没凝滞过,带上绿柳,这姐儿仨又开始一边闲唠嗑儿,一边飞针走线。

只有白承光是一大闲人,全身心等着胡家人上门,在院子里踱来踱去的不安宁不说,还跟嫁闺女似的紧张万分。

好在胡家小哥儿也是个心急的主儿,没到正午就浩浩荡荡率众前来,媒婆子反倒是个摆设,反正这喜事压根就没她的功绩。

胡不语这小子还挺会拍马屁,不言不语的一进“幸福苑”的大门,就得到了阿圆和绿柳一干人的满心欢喜。

为什么哩

这小子的聘礼不少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的是拉聘礼的车子太合心意了,一拉溜儿十六辆,都是擦的湛湛新的白氏出品的三轮车,没办法不让白家人满意。

有这份心意大家都开心了,于是没人再关注聘礼的多寡,白承光将军今儿对谁都抱着老拳施礼,铜铃豹眼再次笑眯眯。

胡不语今儿穿的衣裳可是真好看,明眼人瞄一眼就知道肯定是采莲出品,独特的设计让这个少年愈发显得玉树临风,能读书的人,还能做到不迂腐,让采莲遇到了也真是难得。

本来是要招待胡大公子和媒婆家丁吃顿午饭的,可是,胡不语听说采莲去看皮影戏,怎么能放心那一定得去看护才行啊

两个人可以私下里交往的事儿还是阿圆允许的,这会儿自然也提不出异议。

于是郡主府院子里摆满了各式聘礼,胡不语带领着三轮车车队呼啸而去,这门婚事基本上就算是稳固了,只等着按程序走完那些老套路,就可以跟胡县令夫妇再见面协商婚礼的事儿。

据说这一天朱阳县城热闹紧了,本来二月二就是个节庆日子,满大街都是寻求消费的闲人,皮影戏又是新鲜东西,几挂鞭炮一放就开了场,还竟然是免费欣赏

免费可比任何宣传都招人喜欢,皮影馆的那条道路彻底堵住了,白家二掌柜又叫人安置上爆米花机器,“嘣”“嘣”,一锅又一锅奇异的玉米花喷香扑鼻

一瞬间就把这机器给神话了,倒进去的时候是一小碗玉米,“嘣”的一声巨响之后,那就跟天女散花似的能装满一个大大的皮袋子,可以让孩子吃上好多天呢吧

笑的哭的抢的要的满大街都是啊,戏馆子里面跟着皮影戏过瘾,进不去戏馆子的人就在外面闻香味儿,本来可以心理平衡的。

可是小伙计认得主家的小姐啊,挤过密不透风的人群,执意要给采莲小姐送孝敬去,这下子戏馆子里面的人就更奢侈了,买一包爆米花喝一杯热牛奶,仰靠在座位上欣赏皮影,那简直是人生的最高享受啊

有时候,小城市倒比大京城更欢迎民间小剧种,观众们见识虽然少,可架不住热情,皮影戏上可见一斑。

总之这场演出非常轰动,同时出了名的就是神奇的爆米花,绿柳当即决定把自己的点心也分一部分给皮影馆,在里面卖吃的喝的非常容易。

白承光要返回祁阳县了,住了三天,他也惦记小儿子和亲娘,还要代替媳妇去照看他们呢

阿圆需要去齐家庄,查看一下盐碱地的改良,和齐老汉的收徒弟做皮鞋事宜。

“千万注意别再让水位过高了,盐分返上来会很麻烦,现在的田垄设计的很科学,但是,还得加强排水设施,每块田边沿上都得疏通水渠”,虽然阿圆基本上还得算是种田的外行,但是能够理解盐碱地的本质问题,那就能够针对本质去做处理。

还有一处不满意的地方,齐老汉收徒弟太严格了,这几天勉强就两个合乎心意的,这可距离目的地太遥远了

阿圆请老里正把所有的庄户都召集起来,围坐在齐老汉的院子里做一下发动工作,让齐老汉现场给大家也做了一番演示。

“乡亲们,我们齐家庄的盐碱地还得两年能看到效果,而且仅凭种地的话,最多就只能混个温饱,所以我琢磨着再增添一个营生,就是制作样式精美的鞋子出售,你们放心,做好的鞋子只要质量能过关,我就负责收下,按时按件数给大家发放工钱,我保证,获利肯定比种三倍的良田还要多”

其实归根究底就是这点儿问题,庄户们需要提前吃一个东家给的定心丸,知道销售没问题,那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最关键是齐老汉得解放思想,再继续原来的单人手工操作那可太落后了,还想着把每一个人都得教的跟自己的手艺似的才算出师,那得多长时间

s:

感谢、瑟秋、风风790830的慷慨投票票,二更到了

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水线工艺

负责购买做鞋的皮子、布料的伙计早就出发了,阿圆要做的就是彻底给齐老汉洗脑。

“老伯你得这样做,每一双鞋子的前期准备是你的任务,设计鞋样,规定几个号码的尺寸,剪裁鞋面和鞋底儿的模板,然后就可以指挥别人集体去做,用最简单的方法操作完成每一道工序”。

这其实就是一个先进的流水线过程,百十个村民如果真的能够按照流水线操作做鞋,那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最起码,数量上就会成倍的增长。

终于有一部分年轻汉子和姑娘们听懂了这个“流水线”概念,再经由他们的理解传播开来,百十个老少爷儿们开始摩拳擦掌,这样做的话,那就根本用不着惧怕齐老汉的手艺学不到了,一个人掌握其中的一小项技术就能够用。

“这就跟当初咱们端水灌地道一样,一个人一个人的依次传下去,既省力气又省功夫,活儿还能干的又好又快”老里正作了总结性发言,看起来现在基本上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最关键是齐老汉终于明白了,搓着一双磨着厚茧的粗手一个劲儿的感叹:“这样老儿带徒弟可就容易了,巧手的干些细作活儿,粗汉子就做硬实的,统一起来的鞋样儿制作也会很简单。”

虽然宣讲的有些口干舌燥,但是,阿圆这心里还是很甜蜜的,接下来再组织着庄户们琢磨点巧妙的制作工具,这个齐家庄可就能成为新时代的“做鞋之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