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16(1 / 2)

加入书签

监们宫女们每个都能分到一小把儿品尝,马公公做大善人做的上瘾,非得又回了郡主府运回了十车爆米花逐一送到,据说,还扔下了五十两银子给铁器作坊,不收就急。

徐管事也在这次宣传活动中得到了普遍荣誉,连带的三轮车夫们都得了赏赐,聪明机灵懂得借势而为,就是一个管事的最高境界。

满京城都在滔天议论神奇的爆米花的时候,郡主府里又没其他动静了,除了大白天爆米花机器捂不住惊天震地的巨响,让周围的邻居们知道,那香甜的食品还在制作当中。

但是为什么却始终不见出售呢

灶房里总是传出来一股子甜香,熬好的糖汁用来粘成大米球儿,或者直接放入模具里碾压成玉米花、大米花的四方块儿,晾凉了,切成小小的长条儿,码放起来。

当所有品尝过的人都能赞一句“好吃”的时候,郡主府的蛋糕房才摆出了新产品,论斤卖,十文钱就能买一大块玉米花条,丢给刚长牙的小孩子,可以抱着啃半天。

阿圆正在设计三轮车的新装备,木匠师傅们和铁匠师傅再次合作,如何在车厢上最安全稳固的加载上爆米花机器,还包括皮口袋的加工和存放,制作人坐在何处加工,钱匣子收在哪儿等一系列问题。

奖金每天都在发放,刺激的师傅们恨不能一天当成两天使,脑子转悠的慢的师傅就安心做机器,每一个零件都不能含糊。

脑子快的整天琢磨郡主的主意,一个图接一个图的勾画,包括郡主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的煎饼果子摊位的设计。

没错,阿圆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在三轮车车厢上设计煎饼果子摊位,跟一组组合家具似的,方便摊主推车就走,随时支摊子做生意。

打烧饼、蛋糕房也能用这个东西,阿圆只是对师傅们列举了一下今后的研究方向。

s:

感谢褰裳、淡雨思涵、joycf的始终支持,有了你们,码字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第三百零二章 农夫“光”

没想到的是,第三天,爆米花三轮车成型,第五天,先造出了烙饼铁铛,并当场烙出两张煎饼之后,煎饼果子三轮车出了图纸,什么地方安放饼铛,什么地方放燃料全部井井有条,往日里,小吃摊需要收拾的零碎货儿,全部可以不出三轮车厢就准备就绪,同样,摊主只需要留在车厢上就能开始做买卖。

这是一条新思路,这么发展下去,还不知道得有多少摊位会转移到三轮车上呢

郡主府终于开始大肆出售三轮车,但是,销售方式是前无古人的。

购买的百姓只需要交付一成的定金,就可以把车子开走,还会有专职人员负责培训如何操作,不收取任何费用。

每天营业挣钱后,爆米花摊主或者煎饼果子摊主可以随时小额还钱,或者每个月一结算,越早还上就越便宜,出了一年还欠款的话,征收利息。

对于这些率先加入郡主府产业链的百姓,各项政策都很优惠,比如,可以随时在车厢的柜台上摆放蛋糕房的食品销售,便宜批发进货,统一价格出货。

这样就不需要自己在京城各个地方开分店了。

但是,蛋糕房现在一大早就开始热闹,除了来批发蛋糕的,还有一个关键环节,是郡主府没有向外传授的一门技术炸果子。

果子就是油条,如何炸的酥软鲜香,是由郡主亲口传授后,厨子多次试验才领会到的绝招儿。

煎饼果子三轮摊位,离不开这物事,摊主们总是一大早就赶来购买,然后奔赴到四面八方,在路口、集市口一停车,就可以等待财源滚滚来。

这是一只训练有素的队伍,用多少料,收多少钱都不能在城内更改,还要统一在身上套上一件白蓝相间的工作袍服。头上顶一顶同色的厨师帽子。手上要保持干净,每个师傅配两副手套,一副做食品,一副添燃料,还都不能动钱,任由客人把铜板丢进钱筐,蹦跶几下,就会自动落入被固定的很严实的钱柜里。

需要找钱怎么办您可以暂时把帐记上,钱柜上有装订好的本子,客人亲自写。等下次再来,还能优惠上半文钱。据说,这叫“会员价”,当客人肯在摊子上存放银钱的时候,就说明互相信任的程度,已经成为最好的朋友。

京城里面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白蓝相间的三轮车万分瞩目,摊主们卖着吃食。满脸笑容的跟顾客聊着天儿,光凭身上的衣服就觉得高贵了很多,何况那衣服上还刺绣着一个圆圆的“福”字

福瑞郡主家里的买卖,在做什么什么就火,几乎成了京城里外的一个定论。

然后,就可以引进外地的加盟商了,对不起,您得多交一部分加盟费,跟京城里面的买卖区别开来。

您还别怕挣的钱少。爆米花的利润有多大您还不知道吧

煎饼果子摊位要求就高了,首先您得买下油条的制作法子,培训什么的一丝不能含糊。

老韩家那间集市口的铺面,由无人问津的“墨宝斋”,演变成京城最受欢迎的“快餐店”,早上主要供应油条豆浆,中午包子面条加配二十几种小菜、咸菜和稀粥。

看起来只不过是小本经营,殊不知一天的其中盈利就能赶上“墨宝斋”一年的,就像包子,肉多不在褶子上,集市口的人流太集中了,从黎明到黄昏简直都歇不下来。

蛋糕房现在轻松点了,把油条果子的供应地点转换到了“快餐店”,卖的红火的摊贩们,有时候提前准备了二十斤油条都不够往煎饼里夹的,还要专门再请别人跑一趟采购。

两轮车已经在京城成为普遍代步工具,三轮车也要火了,郡主府的作坊里,匠师们笑得满脸开花,徐管事只恨产出的量太少。

阿圆把府里的事务都交给了徐管事,还有阿文,大包大揽的负责了菜园子的农夫劳作,自己与阿福阿东带着“小老三”奔赴杭州湾。

这一次,没有带男孩子,因为他们正在接受老神仙的调教,药澡三天就得泡一次,据说还要发功什么的帮助小身板克化药劲儿。

如今“小老三”更黏母亲,只要阿圆的嘴巴“得不得不”的说话,她就能始终目不转睛的盯着看,甭管意思明白不明白,都听得极端认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