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65(1 / 2)

加入书签

越了世俗的想象,一举手一投足,全可以当成典范。

儿子都这般大了,那皮肤,还跟刚刚剥掉了皮的煮鸡蛋一般嫩滑紧绷,没有一点儿瑕疵,精致的五官,排列的很像当初身死的那个“豆腐西施”,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水光粼粼,眼珠如同最完美的黑珍珠,在水光中幽幽的转动。

却原来,天下的美女,都有相似之处的

看傻了的柴禾妞妇人,丝毫不觉得自己再次站起了身子,手里还捧着个茶杯,被施了魔咒一般向前移动了几步,嘴里喃喃着问出了声儿:“您这脸,是怎么保养的怎么可以这般细嫩美好”。

好吧,美容师的职业病,又犯了。

太后老人家最起码得有三十多岁了吧怎么可以让皮肤完美的赛过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简直太逆天了让做了好多年顶级美容师的阿圆,情何以堪啊

这个时代,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美容珍品,可以让人永葆青春的吗美容师怎么可以不知道怎么可以不追根究底问个清楚明白

“太后您用的什么护肤品天啊,眼睛周围也没有鱼尾纹,您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完美的一张脸,美,太美了太后,您可不可以允许民妇画一张肖像图不用太长时间,您就这样坐着就行,民妇要把您的画像挂在卧室里,朝看晚看,以您为榜样,在民妇到了这个年龄的时候也美成这样”

谁来管管这个疯魔了的妇人啊rs

第二百三十二章 画像

据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齐阿圆瞎猫碰到死老鼠,恰恰触到了太后心灵深处最微妙的那一根神经,其实也不能埋怨太后耳朵根子太软,任凭哪一个年龄大了些的女人,都受不了有哪个同性使用这样热烈的赞美之词狂轰乱炸吧

赞美之词每天都在听,太后耳朵里都要起了茧,那是因为它们毫无新意陈词滥调,且不具备这样炽热的眼光和疯狂的举动,都是自诩大家闺秀出身的小姐夫人后妃娘娘,中规中矩的瞧上一眼就得低头回避,太后的美,那一眼怎么能够完全领悟

此刻,太后的每一个脚趾头都想要插上翅膀飞起来,看向阿圆的眼神里面,全是遇到了知音的激动,甚至是感激。

“来人,上笔墨,哀家今儿个就让白夫人画上一回”

美容师摇摇头,眼珠子一瞬不瞬的盯着太后那张完美的脸,出声说道:“那种寻常的笔墨,不足以刻画出太后的美,民妇得亲自去制作一种工具,方能细致入微”。

你丫就直说要用木炭不就得了

看着阿圆的裙角儿,在宫人的带领下出了大殿,太后俏脸微红的对刚刚那个插科打诨的老嬷嬷叹道:“想不到,一个民间村妇,却能这般淳朴坦诚,怪不得皇儿喜欢,大概,也只有来自民间的村妇才能保存住这种真性情吧”

老嬷嬷跟着点头:“是啊是啊,这个白夫人丝毫不会伪装,虽然大大咧咧,却也不让人厌恶,刚才那两个没用的奴才,倒是有些得罪夫人了。”

“当着哀家的面,就敢暗下手脚整治客人,这样的奴才,留下何用逐出去吧”

太后一句话,那两个宫人就此“gaover”了。

没有人记起来起初是太后流露出来的对乡野村妇的不屑所致,善于登高踩低的宫人们就此长了个见识,别轻易对福瑞郡主不敬,这妇人善于报仇,更善于迎合太后的欢心。

而且,阿圆此行还打破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一个求见太后或者后宫娘娘的命妇小姐们,原来都要在甫一下轿就先塞礼物给引路的宫人的,所受到的待遇,根据礼物的大小多少而定论。

现在,最起码,在齐阿圆这里,你们是啥也得不到的了,除了教训。

大殿里,气氛轻松又和谐。

太后的右下方,一个女人抱着一个斜立的小木桌,四条桌子腿张牙舞爪,您看着姿态怪异吧没办法,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做画板,只能掂了一张宫女们吃饭用的小餐桌。

阿圆右手捏一根刚在御膳房烧就的碳棒,眯着眼睛飞龙走凤,心底里是对这张脸的无限狂热的崇拜,笔下,便是最完美最精致的刻画。

单单是这个肯不顾形象抱着木头破桌子,抓着黑木炭的造型,就已经让太后感动的很了,再看到她丢开木炭棒,十指齐用,用白嫩的手指肚儿在画面上揉搓轻按,然后把脸凑上去,张嘴微吹:“噗噗”。

这个傻呵呵的女人,终于把木餐桌从怀中放下,退后几步,揉揉眼睛,上看下看,再对着太后看,拍拍手道:“可以了,只不过,没有画出太后的美的十分之一”。

好吧,艺术家总得留有遗憾的,齐阿圆此后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容嬷嬷,扶哀家看看,快”太后激动了,顾不得坐了这么久,自己使劲儿先站了起来。

容嬷嬷手里举着大针给紫薇行刑的容嬷嬷阿圆一脚退到了墙面,“咚”,把脑袋碰到了。

她这里内心惊涛骇浪,那主仆两个却看得开心,刚刚这白齐氏还说什么比太后本人差远了,这其实,就是太后本人

这个时代的仕女画,还刻意在追求着“神似形不似”的国画意境,人物画像上面就做不到如斯惟妙惟肖,阿圆运用碳棒所绘的太后半身像,就如一个真人耀然纸上,立体感、肉感、光感,都在人物肖像中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正是这个时代的画风所缺少的。

太后的那张脸,因为太嫩滑,每一处转折面都用的手指肚过渡,从纸上就能感受出肌肉的水分,吹弹可破的样子。

绘画与摄影不同,摄影更倾向于真实的记录,而绘画,描绘的是作者内心的感悟,是经过提炼之后的精华。

太后原本这张脸上的一份落寞,一份常年埋在深宫的淡淡哀怨,和一份藏在眼底的杀伐决断的戾气,阿圆通通选择舍弃,在她的笔下,太后是鲜活的,二八少女一般的柔美烂漫,眼睫毛被加深拉长,透漏出几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嘴角儿微微的牵起,塑造出一个自信美丽尊贵的形象。

黑白灰最简单最平和的色彩,就这样,感动了一室的宫人嬷嬷,和太后本人。

“就像哀家初进宫时的样子海棠花开满了阡陌小径,花香盈袖,哀家弯下腰想簪一朵戴,一起身,官家沿着小径负手而来,金色的阳光洒在他的龙袍上,晃得哀家睁不开眼睛”。

永埋深宫的女子,有回忆,就是最幸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