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46(1 / 2)

加入书签

小姑娘倒是配合,别管天冷不冷,只要她娘给她扒衣裳。就立马开口乐,再丢进水里,四肢一蹬,别提多么欢畅。

连带的,那两个娃儿也陪着多洗了几次澡,虽然那肤色还是照旧,白嫩的那个老大更白嫩了,黑炭的这俩儿嘛,稍稍发红了一些。

李薇接过去女娃儿摇一摇,小丫头洗澡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张着无齿的嘴巴发着“啊啊”的声音。

“你看,长得多好看,等以后留起来了头发,穿上花衣服,那才叫美,你这个当娘的,就别瞎操心了,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用不着非得拾掇的白了才行”

李薇都要磨破嘴皮子了,阿圆可是坚决不听的。

美容院里混过的,自然知道女子的美丽的重要性,倒不一定得是外貌协会能通过才行,最起码,改造一下肌肤给孩子打个好基础吧

“等长大了,教会她穿衣打扮化妆,皮肤白细了,才更有效果一些。”

说到了专业理论,一旁的采莲攥了攥拳头,自从三哥离开,朱阳县的拉面馆没有开业,她的美丽坊,也始终关着门呢。

局势尚且不稳定,还得再等等看看。

阿圆经受了十月怀胎的磨难,人不那么虎了,每日里照看着三个小孩子,时间就挤得满满的,从来没再听她说起创业的事情。

可是采莲怀念她的美丽坊,怀念那种充满了斗志充满了激情的日子。

直到,袁县令和卢千总一起回来迷糊阵的那一天。

日头升到了正中,魏嫂子跟采莲和两个卢府的婆子一块儿给孩子们喂牛奶呢,阿圆在一边做着总指挥,屋子里全是小娃子的“啊啊”声和大人的哄劝与威胁。

那个老大,总是带头不配合喝牛奶,需要阿圆站在面前板着脸镇着才行。

喜庆的锣鼓家伙儿,就在这样的时刻,传了过来。

就像是哪一家正在迎亲一般。

可是,为什么听着动静,竟然奔向的就是此处宅院呢

采莲到底年纪小爱热闹,丢下汤匙就不讲义气的跑出去了,魏嫂子怀里的老大,高兴的手舞足蹈,终于不需要再吃硬硬的东西送进来的食物了

结果,李薇亲自跑进来呐喊:“阿圆,你还犯傻呢快快,换身衣服,有好事儿啦”

什么好事儿还需要换衣服阿圆果然犯了傻,这日子,阿文的科举结果出来了啊

等到终于换好了一身不带孩子味道的襦裙,前厅里,挤挤压压的全都是人,院子里,院子外面,也全是迷糊阵的老老少少,一下子,比过年还要热闹。

袁县令和千总大人正陪着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人,一一指点着地上和外墙的红砖,那个中年人手拿一柄拂尘,点着头听的还很仔细。

袁县令首先看到了阿圆,大踏步走上来拱手,声音低低的嘱咐了一句:“这位是御派钦差,先于探花郎白承祖之前宣旨册封你的,要照应好。”

难得袁县令这般世故一回,阿圆心领神会,扬扬宽大的衣袖,李薇比袁县令还安排的早,袖筒里塞着的银票额数,连阿圆都不清楚呢。

卢千总头一次对着阿圆笑面如花,黑脸膛也不跟煞神似的了:“马公公,这位就是探花郎的长嫂。”

阿圆的杏核眼儿立刻睁得老大,这是“公公”就是说,这个时代,还有太监

多么稀罕的物种啊

这个魂游天外的女人,完全不进入状态了,一双眼睛痴迷的盯着马公公的一张脸,真的没有胡须,一点儿都没有

肯割去命根子,进宫做太监的男人,阿圆窃以为都是被生活所迫,义无反顾求取一段新生命的受难者,他们在深宫中不男不女的苟活着,能混出个名堂来的,本身一定有非常坚韧非常顽强的一面。

马公公初始被人盯着看的一点点不愉快,都被这个傻女人眼睛中透露的崇拜和敬仰给消弭了,心里那叫一个熨帖,男人嘛,最喜欢的就是被女人崇拜了,即使他已经游离在男人的界限之外。

马公公飘飘然往前站了一站,以能够让这个花痴女人看的更清楚一些,不料女人一下子清醒了过来,不对,是半清醒了过来,左手伸进右手袖筒,拽出一张叠的四四方方的银票出来,很迅速的,很豪放的,就塞进马公公的手心里。

门外的李薇捂脸逃走,送礼的能当众大大方方就送吗你丫倒是捂着点儿啊

好在,离得近的都是聪明人,离得远的不知底细又看不清楚,卢千总得了卢尚书的指示,要维护探花郎一家,急忙也跳出来打圆场:“马公公,这就是内子的干妹妹剩下祥瑞三胞胎的白齐氏阿圆,从没见过公公这样身份的尊贵人,一定要海涵要海涵啊”

马公公脸上荡漾起笑容,深宫里见得最多的就是尔虞我诈、明枪暗箭,好不容易才得以换换感觉,跟一个想些什么都明明白白写在脸上的妇人打交道,怎么会不海涵何况人家这是在送礼,应该海涵的才是

“如此,请白夫人即刻接旨吧”

马公公的声音可真温柔啊,直听得在座的贵人个个身上起了小米粒儿。

门外的喧哗声登时止息,李叔和长老们也有幸在门外围观,却原来,还要接圣旨

袁县令和卢千总和屋子里的一干陪同,纷纷在阿圆身后跪倒,阿圆被袁县令扯了大袖子,方才领悟到,自己也要成为奴颜卑膝的一员。

屋子里一跪,外面的人也你挤着我我挤着你的齐刷刷跪倒了一片,封建王朝嘛,要有规矩一些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白齐氏阿圆,贤良淑惠,爱护教导弟妹有成,产下祥瑞福娃,为朱阳县带来丰雨甘霖,特赐一品诰封,赏凤冠霞帔,黄金百两。钦此”

马公公宣读完毕,把一幅金晃晃的卷轴卷起,交到阿圆手中。

“多谢”,阿圆的声音,被湮没在众人的宣誓般的洪潮中:“吾皇万岁万万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