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32(1 / 2)

加入书签

底,我们总数超过八个师的兵力未必不能力拼五个师团的日军,笑到最后”说罢,孙元起站起身朝王士珍和曹锟深鞠一躬:“此事不仅关乎孙某个人兴衰。也关乎山东全省得失,更关乎中华百年气运,希望二位仁兄能以国家民族为念,抛弃成见,戮力相助”

曹锟、王士珍赶紧起身扶住孙元起,口中连称“不敢不敢”。

王士珍尚在犹豫之时,曹锟已经满口答应道:“百熙总理志在驱除外侮、复兴中华,实乃吾辈楷模。曹某身受国家重恩,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岂有袖手旁观之理我愿亲率数万虎贲,奉命跃马出塞,与日寇鏖战与白山黑水之间,纵死不悔”

王士珍见状也只好顺坡下驴:“承蒙百熙总理如此厚爱,王某敢不从命只是现在北洋各部着实粮饷两缺,从上到下都无米下锅,导致官兵纪律涣散、战备松弛,怨声载道,眼下根本不堪出关参战。还请百熙总理多多关照”

孙元起慨然答道:“只要北洋各部愿意出关御敌,军械粮饷方面孙某自然会厚此薄彼不过在这里孙某还是要提醒两位仁兄几点,根据我们综合国内外的情报分析,欧洲战事将在七八月间爆发,然后日本会要求德国将全部胶州湾租借地无条件地交付日本,以备将来交还中国。无论我方是否愿意提前接手,日本都会在八月底、九月初对青岛德军开战。

“如果战事顺利的话,估计我们会与日军在山东激战两三个月并决出胜负。如果我军战败,那唯有割让山东和赔款才能暂时了结此事,东北的相应布置自然落空;但若是我军战胜。或者两军相持不下,那聘卿兄和仲珊兄在东北就要提高警惕了那时候东北已经冰天雪地,孙某会给你们提前准备好防寒衣物,你们也要做好冬季作战准备,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

“当然。东北冬季严寒对于守军优势更大,尤其对于提前构筑防御工事的守军更是如此,因为一到冬季到处都会冰冻三尺,昔日松软如豆腐的土地也变得冷硬如铁,别说铁镐无法构筑工事,就是小点口径的迫击炮落在地上都是一个白点。所以你们要尽早动身出关侦查地形。挑选好易守难攻之处,趁着夏秋两季构筑好工事,然后以逸待劳,便可事半功倍”

在孙元起粗浅的认知里,无论是拿破仑攻俄还是元首侵苏,最初苏俄都被远征大军爆出翔来。可是苏俄冬季严酷的天气总能像日本天照大婶的神风一样,在恰当的时候帮俄国一把,让入侵者铩羽而归。东北的严寒或许没有俄国天气那么邪乎,但给军队行进、作战带来的巨大影响依然不可忽略。

王士珍、曹锟都听得连连点头。

孙元起不由得哑然失笑:“孙某只是一介书生,对于军事一窍不通,刚才说的那些不过是想当然耳,只能算是愚者千虑。希望能有一得吧聘卿兄和仲珊兄都是军中宿将,对行军打仗了如指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采择,完全不必拘泥于孙某的浅见。”

三人又闲聊了片刻,王士珍、曹锟才谢绝挽留起身告辞。刚走出大门外,曹锟便低声问王士珍道:“聘卿兄,你觉得孙百熙与大帅之间有何异同”

王士珍反问道:“仲珊老弟觉得呢”

曹锟咂了咂嘴:“小弟觉得大帅和孙百熙都是那种待人如坐春风、见面便能推心置腹的那种人,而且他们对于看中的人才都能不次擢拔委以重任。但要说区别的话,感觉大帅是和善中带着威严,而孙百熙是和善中带着真诚;大帅是用人要疑。而孙百熙是疑人要用;大帅是精明善断,而孙百熙是恂恂若不能。若是以三国人物来论的话,大帅如曹孟德,孙百熙则如刘玄德。不知聘卿兄以为如何”

王士珍忍不住高看曹锟一眼:“想不到仲珊老弟居然有如此识人之明,果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确实如你所言。大帅是精明善断、用人要疑,有如三国时的魏武帝,好处在于有他统领无往不利,坏处则是手下文武百官很难有人能够超出他的才能。孙百熙看上去是恂恂若不能、疑人要用,坏处是因人成事,遇到五虎上将、诸葛武侯才能成就一方霸业,遇不到这些英才便只能流落四方;但好处则在于手下文武都能超过他的识见,可以独当一面。

“不过在愚兄看来,大帅之所以赍志而没、孙百熙之所以能一飞冲天,还有几个原因不可忽视。首先是孙百熙一直以来都是以德字闻名天下,而大帅是以势字横扫天下;其次是孙百熙喜欢先攘外而后安内,我们大帅则喜欢先安内而后攘外。当然,最不可及的是孙百熙眼光独到,几乎每一步都走到了关键位置,比如赶上成立学堂,他能从白身踏入仕途;赶上废除科举,他一举扬名天下;赶上东北防疫,他乘机入阁练兵;赶上入川平乱,他正好一举夺得晋陕川三省

“走对一步容易,但走对每一步却非常难,所以大帅从光绪七年1881投军算起,仕途也算顺利,仍然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受命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光绪三十三年1907才算入阁,花费了长达二十余年时间。而孙百熙呢光绪二十七年1901刚刚踏入仕途,宣统三年1911春已经是学部尚书、进入内阁了,稍后便署理四川总督,前前后后才花了十年时间

“如果没有如此独到的眼光,孙百熙也不过就是个有德的名臣高士而已;但有了如此毒辣的眼光,再配上如此德行,招徕如此英才,那纵横天下谁人能敌今日一见,王某才明白大帅败得不冤”

曹锟明知故问道:“那聘卿兄打算就任参谋次长之职”

王士珍意气昂然:“次长什么的倒是无关紧要,老夫只是想驱车出塞与倭寇大战,一雪二十年前败军奔逃之耻”

第四九一章本来生死不相干

随着王世珍和曹锟出马,北洋各部出关的效率明显比以前快上数倍。等到五月初的时候,京城周边已经没有成建制的北洋军队。驻扎口外的第四十七混成旅作为首批装备坦克的部队,并在投入实战后取得辉煌战绩,本来是此次山东演习的重头戏。但因为拱卫京畿责任重大,一直拖延到此时才大举南下。

经过补充修整的中央陆军第三师在代理师长陈宧的带领下迅速北上,接替了大军走后留下的防卫空白。紧张了两三个月的经世大学也随即宣布解严,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尽管鲁豫苏皖交界地区演习正酣,枪炮声引得国内外为之侧目,但华北局势已经日趋平静,孙元起再也没有驻留太原的理由。在杨度、杨永泰等人力劝下,只好乘机返回京城,履行他内阁总理的职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