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72(1 / 2)

加入书签

纵使他舌灿莲花又能如何

段祺瑞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北洋三杰”可不是徒有虚名。他在湖北大刀阔斧整顿黎元洪辛苦编练的鄂军,重新布防全省军力,对鄂西、鄂北一带虎视眈眈,给蒋作宾、刘明昭等人带来巨大压力。正好之前他曾两次出任陆军总长,这次便借着组阁的名头把他调回北京。

农林部是个清水衙门,类似于打酱油的角色。之所以让陈振先出任农林总长,无非是想给北洋系三个席位,却有不想给他们那么多的权力,最后只好给个有名无实的部门充充数。

杨度面色稍缓:“给袁项城三个席位,其中两个颇有实权,他应该会比较满意的。”

孙元起又道:“国民党方面我打算给他们两个席位,一个是教育总长,拟由蔡鹤琴蔡元培出任;一个是司法总长,拟由宋遁初出任,如果宋遁初不愿意入阁的话,便改由王亮畴王宠惠出任。共和党方面给他们一个席位,即交通总长,拟由程雪楼程德全出任。”

从这几个月的表现来看,蔡元培担任教育部长非常称职,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如果必须挑选一个继任者的话,孙元起首选蔡元培。至于王宠惠,虽然与孙中山关系密切,在政见上和蔡元培一样比较偏向南方,但他是货真价实的耶鲁法学博士,应该明白公平公正的真谛,担任司法总长还是合适的。

共和党的程德全资历虽然不及袁世凯、孙元起,但也称得上是“三朝元老”。早在清朝,他便担任过黑龙江将军、署理黑龙江巡抚、江苏巡抚等要职;辛亥乱起、革命军兴之后,眼看清廷覆亡在即,他毅然与革命党人推诚合作,成为第一位反正参加革命的清朝封疆大吏。此后,他曾担任江苏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内务总长等职务。民国政府北迁后,他又被袁世凯委任为江苏都督,完成对江苏的统一。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组建政党活动,这其中便包括与章太炎成立中华民国联合会、与黎元洪组建政见商榷会、参加共和党等。

这份组阁草案是典型的“排排坐,吃果果”,不仅包括了国会中排名前三的国民党、新中国党、统一党等,还包括了没有组党却大有影响的北洋系,基本上是见者有份、利益均沾。当然,孙元起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谁让新中国党在国会中才占30多的席位呢如果不拉拢多一点同伙,只怕很多议案都难以在国会中通过

好在新中国党自己把持了5个席位,加上陆徵祥没有明确政见,蔡元培与孙元起关系密切,王宠惠和孙元起是耶鲁校友,段祺瑞、程德全等人也不是特别犯拧的角色,就算以后有政党意见不合,也不至于闹出内阁倒台的笑话来。

所以杨度皱皱眉头后也默认了这个方案:“姑且如此吧我也知道百熙你也是为难,为了取悦各方,才拟定了这么个撒胡椒面的方案。不过百熙下次再组阁的时候需要注意,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对于各大政党既要拉拢一批,也要针对一批,有取有舍才能有所处于常胜不败之地。”

孙元起苦笑道:“怎么,还有下次”

第四一零章为报春风且莫吹

不知是山田纯三郎和洪述祖、应桂馨还没有商议好具体的暗杀计划,还是应桂馨、黄郛等人没想到新中国党会突然插手此事,又或者是空中营救这种手段太高端,让他们完全不知所措,总之营救宋教仁的行动异常顺利。几天后,孙元起便在京郊机场见到了这位搅动全国的政治天才。

大概在漫长的飞行旅途中已经将回京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周全,宋教仁又恢复了往常自信的笑容。只是这段时间在上海坐困孤城,身形明显清减不少,再加上高空航行的寒冷,脸被冻得白里透青青里透紫,笑容里显然夹带着三五分牵强的味道。

见到孙元起前来迎接,宋教仁的笑容又灿烂几分,急忙快走几步迎了上去:“有劳百熙兄屈尊迎接,宋某实在愧不敢当”

“遁初太过客气了孙某月前便翘首南望,期盼你能早日北上做一欢晤,谁知因它事牵连,今朝才得以相见,真是好事多磨”孙元起执住宋教仁双手,一语双关地问道:“京师初春虽然风沙颇大,但烟柳初萌、草色鹅黄,应当略胜沪上风物吧”

宋教仁面有恧色:“教仁才疏学浅,一时为俗务羁绊,接信之后未能即刻北上拜会,真是失礼之至幸而百熙兄襟怀似海大肚能容,不仅不以为忤,还派专使到沪上迎接,使得宋某得以脱离苦海。一念及此,教仁便惭愧不已”

孙元起知道此刻并非深谈的时机,便笑着说道:“遁初一路风尘仆仆,旅途劳顿,想必精神疲倦已极。今日还请先回旅馆稍事休息。明天孙某再替你接风洗尘。”

第二天中午孙元起在新中国党招待所再见宋教仁的时候,他已然变得精神焕发器宇轩昂,看来安全的环境、舒适的睡眠已经让他从上海的梦魇中恢复过来。两人见面自是一番寒暄不提,然后宴席开始,大家推杯换盏起坐喧哗。等到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谈话才正是步入正题。

孙元起率先问道:“遁初,此次北上你有何打算”

杨度、杨永泰、仇亮等人闻声都停止了喧闹。宋教仁放下酒杯,长叹一声才答道:“宋某为革命奔走十余年,总期藉此国家走向民主富强、民族摆脱专制愚昧,在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浇灌下,幸而革命取得成功。民主政体也触手可及。本以为足可告慰九泉先烈,谁知今日狡兔未死,竟然走狗先烹,宋某真是心灰意冷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宋某打算就此脱离政界。愿以此残生兴文办报,开启民智。”

宋教仁这番胡话孙元起当然是不信的,不过还是假意劝慰道:“遁初莫要自误中山先生乃是革命伟人,襟怀坦荡人所共知,此次龃龉必是有奸邪小人居间拨弄,才生出这场风波。遁初只要平心静气地在京城静观其变,不出三两年时间。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宋教仁摇摇头:“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何况宋某孤身北上势单力孤,一旦事有反复,如何能说服党内同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