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70(1 / 2)

加入书签

国会竞选中完全没有达到原先的预期,宋教仁组建纯粹政党内阁已经成为奢望。孙元起本以为遇刺之事已经被自己一翅膀扇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没想到历史的车轮还是顽固地沿着原来的车辙前进。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历史书上应该明确指出了宋教仁遇刺的幕后真凶是袁世凯及其亲信。难道这次还是袁世凯和赵秉钧

虽然孙元起心中疑惑,但与仇亮是初次见面,不可能直接坦诚相告,反而肃声说道:“记者先生莫要胡说就孙某所知,袁大总统对于宋遁初是极为欣赏的,早在赵智庵出任内阁总理之前,就极力推举他出任内阁总理,由于宋遁初坚拒不就才没有达成;宋遁初在同盟会中也以亲袁派著称,足见两人关系莫逆。

“赵智庵与宋遁初在内阁中也并无大衅,即便有所争吵,也是为国家公义,并非个人私仇。据称宋遁初在北京任职期间,因为住在城外不便,经常留宿赵智庵府上,足见两人关系之亲昵。如今北上组阁乃是国之大事,何人胆敢威胁阻扰记者先生莫要胡言乱语,须知国家法律俱在”

仇亮却借用宋教仁的话回答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孙元起闻言霍然站起身来,大声喝叱道:“你究竟是何人”

仇亮起身对着孙元起深鞠一躬:“在下姓仇名亮,字蕴存,湖北湘阴人,清末曾留学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与青海徐又铮徐树铮都督、湖北蒋雨岩蒋作宾旅长等是同届同学,回国后在清政府军咨府任职。民国成立后,又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军衔司长。政府北迁后,放弃官职从事报业,现为民主报主笔。

“因为都是湖南同乡,在下早在光绪三十年1904便与宋遁初结识,共同参加推翻满清的民族革命。光绪三十一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在下忝列其中,并担任湖南分会会长,与宋遁初交往益密。去年国民党成立,在下曾作为同盟会代表,陪同宋遁初参与谈判事宜。所以对于宋遁初的情事比较了解。”

孙元起又凝眉问道:“那你今日来访所为何事”

仇亮不敢隐瞒,连忙答道:“宋遁初之前因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之事得罪部分党内同志,近来又因国会竞选失利,导致沪上部分老同盟会员群情激奋,指摘宋遁初不谙党务居心叵测,认为他一不提倡中山先生极力鼓吹的民生主义,二把三民主义名称从政纲当中剔除,显然是想架空中山先生;而且认为宋遁初丢弃同盟会根本,去和反革命官僚妥协,以图在短期内掌握政权,是同盟会第一罪人。所以他们积极谋划,企图在宋遁初北上之前除掉他,以儆效尤。在下此次前来,就是恳请孙先生帮忙,将宋遁初救出上海”

当初孙元起与宋教仁曾在内阁共事过一段时间,说实话,孙元起对他的印象并不大好,觉得他年少气盛、锋芒太露,权力欲又极强,很容易招人嫉恨,他得罪党内同志也在情理之中。至于救不救他,孙元起颇为踌躇:“仇先生,这种问题难道不应该先去向中山先生求助么”

第四零七章根居隙地怯成形

“唉”仇亮微微叹息一声。

尽管没有明言,孙元起却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心中惊骇可以想知,脑袋里更是一片混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孙中山要对宋教仁下手是两人积怨已久,还是一时忿恨是政见不同,还是争权夺位是宋教仁罪有应得,还是孙中山蓄意谋害是历史课本错了,还是自己这只蝴蝶造成的

无论如何,孙中山在孙元起心中的高大形象开始分崩离析,并渐渐有轰然崩塌的趋势。

仇亮见孙元起脸色阴晴不定,只好默不做声站在那里,静等着他最终的答案。

孙元起在震惊之余,心中也是千回百转:到底要不要救宋教仁不救,历史很可能又会回到原先的轨道上,袁世凯继续替孙中山背黑锅,然后爆发二次革命。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凭借自己对近代史一知半解,在处理某些重大问题时占据一定的优势,尽管这种优势已经越来越少。但坏处也同样明显,眼看明年一战就要爆发,中国还处于尖锐的南北对立之中,以此等国力很难在战争中获利,甚至日本趁机侵占山东也难以抵御。

救,问题更大。就现在看来,宋教仁非常有手腕,在国民党内影响力很大,迫使孙中山只能采用暗杀嫁祸的手段除掉他;但他的影响力只局限于同盟会势力相对薄弱的北方,在同盟会根深蒂固的南方根本难以与孙中山、黄兴等这些前辈大佬相比,甚至很多同盟会老会员对他是视若寇仇,致使眼下他陷在南方难以脱身,乃至于有生命危险。

救了他,好处是一旦宋教仁北归。号称“国会第一大党”的国民党将会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北方国民党以宋教仁为首,因为没有兵力和地盘做保证,最终将沦为二流政党;南方国民党以孙中山为首,有枪有地盘。虽然依旧不失为南方第一大势力,但会因此元气大伤,短期之内很难和袁世凯、孙元起叫板。新中国党将接手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组阁执政。

至于收宋教仁做小弟,孙元起是万万不敢想的。惊才绝艳之人必定桀骜难驯、所谋者大,宋教仁如此锋芒毕露。连孙中山这个老革命都难以驾驭,孙元起又安敢将其置于卧榻之侧更进一步说,就算孙元起救了他一命,宋教仁会领这个人情不

当然,救他的坏处也同样明显。救宋教仁无疑就是狠狠抽了孙中山一计耳光,如果孙中山彻底倒向袁世凯的怀抱。那么孙元起和新中国党的境遇将非常糟糕。

想到这里,孙元起沉声问道:“仇先生,你来之前是否和遁初理事长商议过么”

仇亮抬眼望了望孙元起,然后默默地摇了摇头。

孙元起又问:“那你知道遁初理事长近期有何打算么比如回到北京之后。”

仇亮再次摇摇头:“月前在下曾与遁初在沪上见过一面,只是约略谈及北上组阁事宜,其余并未深谈,当时遁初已经隐约透露出对自身境遇的担忧。在下随后赴日本采访。发现情况确实相当严重,这才不揣冒昧前来拜会先生,希望您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孙元起沉吟片刻才答道:“仇先生,兹事体大,孙某一时间也难以决断。如果你不嫌弃,且允孙某思忖一日,明天再给你答复,不知可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