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51(1 / 2)

加入书签

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那些混世魔王也未必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他们自有他们自己的独门绝招,那就是攻下城镇之后不管贫富,都把所有的粮食财物吃光、抢光、烧光,然后裹挟壮丁再走。

被裹挟的壮丁最初必定是十二万分的不愿意,可是家里粮食没了、钱财没了、房子烧了、土地荒了,回去只有饿死,跟着队伍还多少有口饭吃,若是表现积极,甚至能捞得吃香喝辣的机会。混世魔王还会现身说法晓以利害:你们一日从贼,终生是贼,回去也会被砍头示众,还不如投靠我们努力拼杀,赚个封妻荫子的前程。有时候,这并不全是谎言。

就这样,造反大军裹挟的壮丁越来越多,每到一地就如同蝗虫过境,赤地千里,鸡犬不留。最终结局只有两个:他们杀遍了天下人,造反成功;他们被天下人所杀,造反失败。但无论如何,结果都是全国人口骤减,土地、财产重新分配,之前的土地兼并、贫富分化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然后等待下一次大起义的爆发。

第三八九章文章不写半句空

杨永泰听说张镇芳是去平定白朗乱匪,心中顿时安定下来,又笑着问道:“军制改革之后,河南省陆军编成一个师又一个旅,共计三旅15000人,分驻豫东、豫北、豫南。此外,中央第二混成旅驻扎在南阳,镇嵩军计三团一营共计3000多人,驻扎在洛阳、陕州、汝州所属的豫西22县,还有前清巡防营改编的地方武装。现在全省兵力不下三万,而且大半都是训练有素、武器精良的北洋嫡系,如果他们要是真想剿灭白朗乱匪的话,只怕不费吹灰之力吧”

林伯襄点点头:“白朗乱匪势单力孤,断难媲及当年的捻匪,而北洋军又远胜当年的湘军、淮军,想要剿灭自然易如反掌。但现在值得担心的不是何时剿灭,而是如何剿灭。如果北洋军打定的是以邻为壑、驱虎吞狼之计,那孙先生可就要小心提防了”

走在前面的孙元起听到“孙先生”三字,下意识地回过头来:“伯襄校长,有什么指教”

杨永泰连忙把林伯襄担心出现的情况告诉孙元起:“伯襄校长觉得张馨庵可能会用以邻为壑、驱虎吞狼之计,将白朗乱匪赶到临近的省份。大人你也知道,白朗匪军现在豫西一带,向北越过黄河便是山西,向西越过潼关则是山西,向南则是湖北的襄阳、郧阳一带,我们必须要小心提防才是。”

“有劳伯襄校长提醒,孙某一定会命晋、陕各省谨守门户,不让乱匪有可乘之机”

孙元起在前世的历史教科书上并没有见过白朗的名字,所以对他也没有太大关注,更多的是把关注焦点集中在北洋军的后续动作上。严防他们趁火打劫。杨永泰、林伯襄的担心也大致如此。但在真实历史中,“白朗起义”却是民国初年一件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大事。

首先因为它声势浩大。这次叛乱从宣统三年1911十月开始,到民国四年7月白朗战死,前后持续达三年半之久,数次摆脱北洋精兵的围剿。期间转战河南、安徽、湖北、山西、甘肃五省,攻克过五十多座城市,几乎是所向披靡。

其次是它影响深远。河南都督张镇芳和护军使赵倜因为围剿不利,被袁世凯革职,另行委任陆军总长段祺瑞代理河南都督,常驻开封。统一指挥鄂、豫、皖三省两万多正规军对白朗军兜剿。而白朗军的浩大声势也引起了国民党人的注意,江苏讨袁军总司令曾写信派人与白朗联系,要求配合讨袁;孙中山也曾给白朗写信联络,并有不少革命党人奉孙中山之命,筹划以军火支援白朗军。据说孙中山所派沈参谋甚至建议白朗夺取四川为反袁根据地,后因川陕军队拦阻才中途退回。

当然。白朗军的影响不仅是在国内,还波及到海外。因为白朗军在攻城略地过程中,经常会焚掠教堂、殴杀传教士,致使各国使节对白朗军大为不满,不断向袁世凯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迅速剿平白朗军。他们不仅给袁世凯出谋划策,制定剿匪方略。英、俄两国使馆还派武官到前线观战,声言要派兵进行军事干涉。

但在1912年10月前后,几乎没有任何人会想到白朗军将来会如此风光,所以包括河南都督张镇芳在内,大家对它都有些漫不经心。

孙元起问杨永泰道:“畅卿,这回改组河南省委还算顺利吧河南是中原腹地,意义重大。此次国会选举除了参议员十人是各省统一之外,豫省众议员名额达到32人之多,仅次于直隶、江苏、四川等省,影响犹在广东、湖南、湖北等省之上。不知我们新中国党在此能否有所斩获”

杨永泰道:“赖伯襄、闇斋李时燦等诸位仁兄前辈帮忙。此次改组非常顺利。对于即将到来的国会大选,新任湖南省委主任委员闇斋先生表示至少要争取一到两个参议员席位,众议员席位则争取在5个以上。根据大家的推算,应该问题不大。”

孙元起道:“我对河南省委的希望就是能在参众两院席位上取得零的突破,若是能有更大收获。那自然多多益善;如果一时半会儿打不开局面,你们也不必心浮气躁,毕竟河南风气如此。再者说,我们立党执政也不是为了这场国会竞选,而是有我们自己更宏大、更高远的追求。所以大家不能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走向极端,影响我党以后的长远发展。”

杨永泰、林伯襄等人皆躬身答道:“我等明白。”

孙元起笑道:“大家不必如此拘谨,如果在竞选中有什么问题难以解决,不妨和我明说。如今我就是个闲人,或许还有些薄面,最适合替大家排忧解难。”

林伯襄也笑道:“我等岂敢劳动孙先生大驾至于竞选,只需孙先生到全国各地走走,多发表几篇演说,选票自然就会投过来,哪还会有什么问题”

杨永泰却道:“孙大人要想拉选票,何须伯襄兄所说的那么麻烦只要孙大人写篇文章论证一下,说此次国会竞选投票给新中国党候选人才是最科学的选择,然后发给science或者nature杂志,保证全国绝大多读书人都会在投票时认真考虑这一结论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