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40(1 / 2)

加入书签

错,但在程序、证据上难免存在小的瑕疵,应当略施薄惩以垂范后世。鉴于黎元洪之前已经宣布主动辞去副总统、湖北都督、参谋总长等职务,现予留任副总统一职,参谋总长由黄兴暂领;免去段祺瑞陆军总长职务,权代湖北都督,陆军总长暂由段芝贵代理。

命令刚一公布,就引起了全国震动。

首先,不知袁世凯是急于求成,还是有意为之,这道命令在颁布之前居然没有获得参议院和国务院的副署。虽然命令之后缀了一句“所有任命将交由参议院、国务院予以追认”,但所有人都知道,命令一旦颁布就是木已成舟,参议院、国务院总不可能打大总统的脸吧

唐绍仪倒也硬气,闻听消息后马上留下一份辞呈,迅速离开北京前往上海。不过唐绍仪与袁世凯共事多年,知道他行事手段毒辣,所以他在辞呈只是委婉表示自己身体不适,恳请给假5日出京调治,只是总理职务关系重大,不能一日无人,请求大总统从国务员里指派一人暂时代理。

但谁来代理或继任总理一职呢引得众人议论纷纷。从目前内阁组成来看,有四个人最有可能:代表超然内阁的外交总长陆徵祥,代表铁杆袁系的内务总长赵秉钧,代表新中国党的教育总长孙元起,以及代表同盟会的农林总长宋教仁。事实上,除了凭空出现的孙元起外,在真实历史中陆徵祥和赵秉钧都曾出任过国务总理,即便是英年早逝的宋教仁,在遇害前距离国务总理也只有一步之遥。

袁世凯自然希望自己的亲信赵秉钧出任内阁总理,那样才能真正达到“府院一体”,却又怕在参议院通不过,毕竟在此之前刚刚摆了参议院一道。所以只好一面做出物色人选、改组内阁的姿态,一面声称内阁总理等孙中山、黎元洪、黄克强等到京后协商解决。

其次,命令下达不久,段祺瑞就在河南、湖北交界的信阳宣布接受大总统府任免,随即乘火车南下武昌,而原先驻扎在河南的北洋军各部重心也随之南移,对湖北呈半包围之势,并秣马厉兵,随时准备入鄂作战。豫鄂之间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大战好像一触即发。

由于襄阳、郧阳都与河南接壤,方维、蒋作宾等人不敢掉以轻心,连忙将攻略荆州府的湖北第一混成旅抽调至枣阳、光化一带,监视防御当面河南省的北洋军。原先对垒的鄂军不仅没有乘此良机大举反攻,反而也渐次撤回原先的驻防地,提高警惕,密切注视段祺瑞南下后的政局变化。

作为事件核心人物的黎元洪,闻听消息后思来想去,自忖南归之路已被阻断,返回湖北希望渺茫,但又不愿前往北京主动跳入樊笼,被袁世凯玩弄于股掌之间,便在正定府停车驻足,然后通电全国,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大总统府的惩罚,辞去湖北都督一职;但自身罪愆过重,非辞职所能消解,愿借副总统之名出洋周游列国,劝说各国承认成立未久的中华民国,以此将功赎过。

袁世凯生怕他到海外之后与孙中山、黄克强等勾结在一块儿,或者在列强元首面前大放厥词诋毁自己,哪肯同意他出国当下频频发电称赞他首义功勋,劝他尽快北上共商国是;与此同时,又命直隶驻军在正定周边严防死守,绝不能让黎元洪金蝉脱壳,在恰当时候甚至可以把黎元洪强拥上火车,直接送到北京。

至于黄兴,本来是不打算来北京凑热闹的,奈何孙中山被袁世凯迷惑得神魂颠倒,一天一个电报催他北上。黄兴拗不过孙中山的盛情,只好带着李书城、张孝准等亲信离沪北上。他还在途中,就接到了袁世凯任命他暂领参谋总长的命令。

在委任书中,袁世凯极尽阿谀之能事,称赞黄兴“奔走国是二十年,提倡共和,改革政体,热心毅力百折不回,出生入死艰苦卓绝,凡所经历中外公知,名冠军界众论翕然”,几乎把黄兴捧到了天上。然而黄兴早就看穿了袁世凯的心肝脾肺肾,对于暂领参谋总长之事敬谢不敏。

或许这也是袁世凯想要的结果吧

第三七三章高车大马满长安四

不管黎元洪有多不乐意,也不管黄兴对北上有多抗拒,最终他们还是在八月底、九月初先后来到北京,参加袁世凯、孙中山召集的“五巨头会议”。

在五巨头在北京聚齐的第二天晚上,袁世凯在大总统府举行盛大宴会欢迎孙中山、黎元洪等一行,并邀请国务院各部部长、在京高级将领、参议院主要成员、各党派主要领导以及满蒙王公作陪。宴席之上,宾主双方觥筹交错言笑晏然,浑然看不出丝毫芥蒂,但各自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那就很难揣测了。

孙元起作为与会者之一,之前曾陪同袁世凯以最高礼节迎接孙中山、黄兴、黎元洪等三人进京,如今又在首席叨陪末座,不过却懒得琢磨那几个人的心思,因为他此次与会的主要任务就是陪太子读书。

席间,袁世凯首先致欢迎辞道:“中山先生首倡革命,游历海外二十余年,于民族解放、民主共和、民生发展都具有精深独到的见解;克强先生努力践行,积极领导起义,出生入死,百折不回,是开创民国的功臣元勋;宋卿副总统素得人望,在湖北士绅军伍之间有口皆碑,武昌首义居功厥伟。这三位皆是袁某渴慕已久而难得一见的大英雄、大豪杰,此次能够在京城把酒言欢,袁某幸何如之

“在此之前,社会上谣传南北之间有种种意见,袁某与中山先生、克强先生、宋卿副总统、百熙总长之间有种种矛盾。今天我等在此欢聚一堂,把臂快谈共商国是。并无半点隔阂,则以往种种谣言不攻自破。曾文正公在家书中说道: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由家而国,如今我等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何愁国家不兴

“此次邀请中山先生、克强先生、宋卿副总统以及在京的百熙总长举行会谈,除了袁某想一睹诸位尊颜之外,还因为眼下国内外形势纷纭复杂。内则战乱不息,藏蒙独立,政令不一,财政匮乏;外则赔款不断,债台高筑,外交孤立,国防薄弱。民国如此民不聊生、国势危急。袁某忝为临时大总统,每日里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所以想向四位领袖以及在座各位贤达请教,能够解救国家和人民于水火。

“袁某现在谨以薄酒,对中山先生、克强先生、宋卿副总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祝在座各位如松柏之茂,如南山之寿。如东海之福也请诸位能以国事为重,捐弃猜嫌,不吝赐教,补益国政,造福民生袁某见识浅薄。深望诸位有以教我。袁某无以为谢,唯有先干为敬”说罢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黄兴、黎元洪、孙元起等都公推孙中山作为代表致答谢词。坐在首席的孙中山也不多推让,随即起身说道:“今日承蒙大总统特设盛宴加以款待,言辞之间备极嘉许,文等在汗颜无地之余深表感谢我等或久居海外,对于国内情况了解不大详尽;或专注一隅,对于军政大事知之甚少,但只要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定当有所贡献,期于国事有所小补。大总统戎马倥偬数十年,善于练兵,尤其富于政治经验,担任国事乃是众望所归。相信中华民国在袁大总统领导下,一定可以实现伟大复兴袁大总统万岁中华民国万岁五大民族万岁”

由此可见,这次会谈的内容非常广泛,举凡国际的政治形势、军事动态、外交策略,到国内的军队整编、经济发展、党争消除、民生促进、内阁组成、国会选举等都在讨论之列。但眼下的当务之急却是协调各党派意见,先选出一个内阁总理,毕竟总理职位已经空缺了十多天。这段时间部长们只好天天堵在大总统府门口请示,闹得袁世凯也是不胜其烦。

究竟谁来担任内阁总理呢

宴席结束后,五人借着茶歇的间隙进行了短暂的磋商。袁世凯率先说道:“逸仙、克强、宋卿、百熙,唐少川前数日因病辞去内阁总理职务,到上海调养之事,想来都已获知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