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12(1 / 2)

加入书签

、发展还不够充足、培养的人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尤其是皇权思想和官本位意识,严重限制了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现在进入民国,可谓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所以前清的很多规章制度需要修改后重新颁布。比如教育宗旨令、学校学制令、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专门学校令、大学令、研究院令、授予学位令等,虽然这些可以通过教育部令的形式发布,但最好还是通过国务会议认可、由国务院颁发,这才能彰显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

“此外还有几个议题,比如对科学技术成果实行国家奖励、成立国家科学院、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事关重大,恐怕不止要国务会议认可,还得大总统府同意,由不得孙某不谨慎。故而教育部送来文书之后,我还要稍微过目一下,看看有无纰漏。”

宋教仁一副兴趣盎然的样子:“对科学技术成果实行国家奖励是不是类似于日本去年颁发的帝国学士院恩赐赏”

日本“帝国学士院”于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制定奖励制度,奖励那些在学术上有特殊贡献的论文、著书或者其他的研究业绩,奖项分恩赐赏由日本皇室亲自颁赐奖金给获奖者和学士院赏两种。1911年首次颁发恩赐赏,获奖者为木村荣,内容是地轴变动的研究特z项的发现。

“遁初居然知道日本的帝国学士院恩赐赏”孙元起不禁对宋教仁刮目相看:“不错,孙某的提案确实类似于日本的学士院恩赐赏,不过鉴于中国人口众多、英才辈出,国家奖励一方面限定在科学技术方面,一方面也要扩大获奖数量,而且注重物质奖励,以此鼓励年青人投身科学技术研究。”

宋教仁又问:“那你说的成立国家科学院,除了限定在科学技术方面、扩大会员名额,其他部分岂不是也和日本帝国学士院类似”

孙元起笑道:“遁初这回只说对一半准备成立的中华科学院确实是限定在科学技术方面,只不过与日本帝国学士院相比,不是扩大会员名额,而是缩小原因在于中国虽然人多,可是京师大学堂成立距今也不过才十多年,正规的科学教育却比日本晚了将近三十年,培养的人才还没有在各行各业取得显著的成绩,远远不够达不到国际认可的标准,所以只能缩减名额。”

宋教仁却道:“虽然我们在数量上比不过日本,但在质量上却远远超过。别说孙先生您,就是孙夫人都胜过日本帝国学士院会员多多假以时日,必定可以在数量上也远远超过。那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是怎么一回事现在全国军费剧增、财政吃紧,袁大总统昨天还声称国库已经入不敷出,哪有经费来办义务教育”

第三四零章不如桃李正无言

“先说说义务教育吧”孙元起道:“所谓义务教育,就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三个特点。一般认为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到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巨大作用,义务教育时间也由最初的3至6个月,发展到6年,甚至9年。

“与我们有一海之隔的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开始普及义务教育。根据他们的学制规定,小学教育共8年,前四年为义务教育。到1909年,义务教育延长到六年,国家要求所有的儿童都必须接受六年的小学教育。得益于此,学生入学率稳步上升。1872年底只有28的适龄儿童入学,然而到了1910年止,98的儿童进入学校,几乎完全解决了文盲问题。这也为日本现在的经济繁荣、国家富强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小日本对教育确实非常重视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在签署马关条约之后,明治天皇曾要求首相伊藤博文把所有的两亿三千万两赔款全部用于教育。当然,这只是中国人对于外国月亮更圆的一种美好想象,企图以此彰显教育在民族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并顺便给中国政府树立一个无比伟大的楷模、一个难以超越的偶像。实际上,日本政府只从中拿出了1000万日元作为教育经基金。约占全部赔款的28。尽管比例很小,但这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投入了。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本土被美国炸成了烂油条,民众伤亡惨重,政治也被美军把持,用“一穷二白”“举步维艰”来形容丝毫不觉得过分。虽然如此,日本政府依然于1947年颁发了教育基本法,把义务教育由战前的六年延长到九年。仅用一年时间,便在全国近乎100地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

呷了一口茶水。孙元起继续说道:“我国人口约为四亿。适龄就学儿童至少在四五千万以上。但宣统三年的统计表明,全国在校学生才160万人,学生入学率还不到二十分之一想以这样的国民素质来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无异于痴人说梦;而要以清末的教育经费来实行义务教育,也无异于杯水车薪。

“义务教育其实包含两部分责任,一方面是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是国家、社会、家庭必须创造良好的就学条件。中国历来有崇文敬学的传统,儿童、青少年都是非常愿意到学校接受教育的,关键是国家、社会、家庭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学校校舍简陋、老师稀缺。再比如家庭困难,难以支付学生入学的书杂费等。

“现阶段中国还没有能力普及义务教育,如果通过立法方式强制执行,使得贫穷人家雪上加霜,反而不美。所以我想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通过教育补贴的方式,诱使广大适龄儿童、青少年进入学校就读。具体方法是初等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教育、免费教材、免费校服、免费午餐,每人每学期提供两块银元的补助。期中、期末发放;高等小学之后实行精英教育,同意实施四免,每人每学期提供四块银元的补助。只不过每年要淘汰20,一直到初等中学毕业。”

宋教仁微微皱眉道:“那些被淘汰的学生怎么办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谁也不能确保自己每次考试都不失误。况且有些人是大器晚成,有些人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如果从高等小学就开始实行残酷的淘汰制,岂不是要遗漏无数英才”

孙元起道:“被淘汰的学生要是还想读书,可以去私立学校,也可以留级,只不过就无法享受当年的四免优惠。至于你说的大器晚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毕竟还是少数,在对于大多数人公平公正的情况下,我们短时间内也顾不了那么多。”

宋教仁思忖片刻又说道:“如孙先生所言,我国目前在校学生有160万人,若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实行教育补贴,除去免费教育、免费教材、免费校服、免费午餐,仅每年的教育补贴就至少需要640万元。如果十年之后全国有20以上的学生能够进入学校的话,这个数目将上涨到每年4000万元以上如此庞大的经费,孙先生打算如何筹措难道从国库划拨想来袁大总统是决计不肯的”

孙元起笑道:“若是从国库里挤出钱来兴办义务教育,袁大总统自然不肯。好在经费另有着落,他应该会顺水推舟同意的”

宋教仁好奇道:“孙先生打算如何筹措”

见宋教仁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孙元起只好如实相告:“经孙某与袁大总统协商,准备将川陕甘晋四省的赋税多少不论,全部移作教育经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