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09(1 / 2)

加入书签

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也不必刻意为了维持内阁存续而当和事老,应该明确表明我们的态度。比如袁项城试图改变责任内阁制。那我们就要与同盟会共同进退古语有云:乐不可极,极乐生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他袁项城今天能把责任内阁制改成总统制,说不定明天就敢把共和制变成君主制。所以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还要敢于斗争。”

张謇、汤寿潜都面色沉静地点点头。

又喝了一盏酒、吃了几筷菜,张謇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百熙、蛰先,还有一个钟头召开国务会议。这是我们新中国党第一次露面,尽量去的早些,别让人以为我们在恃宠而骄。”

孙百熙、汤寿潜连忙站起身:“啬翁说的甚是。那我们现在就动身吧”

很明显张謇低估了小轿车的速度,等三人从前门外的江南春饭庄赶到位于铁狮子胡同的国务院,时间才过去区区十五分钟。望着人迹略显稀疏的国务院,又看了看手中的怀表,张謇拍拍额头:“想不到这轿车迅捷如斯。居然远胜火车。古人所谓风驰电掣,想来也不过如是。老夫失算了”

孙元起笑道:“这还不算最快的我们经世大学研制一款飞机,每小时可飞上百公里,现在中华航空公司正准备利用这款飞机开辟国内航线。从上海到北京不过八九个小时,也就半天工夫。那才叫风驰电掣。到时候请啬翁、蛰翁乘坐乘坐,看看什么叫做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嚯”张謇、汤寿潜都不禁有些心驰神往。

半晌,汤寿潜才说道:“古人经常用日行一千,夜走八百来形容宝马良驹,汤某幼时读书读到此处,还以为是文人夸张臆造。现在与轿车、飞机相比,即便那种日行一千夜走八百的稀世大宛汗血宝马,也要瞠乎其后了。科学之威,由此可见一斑”

孙元起哈哈大笑:“既然如此,以后我们再造新款轿车便以宝马命名,如何”只可惜张謇、汤寿潜都不是穿越众,无缘领会孙元起话中蕴藏的恶趣味。

汤寿潜抚摸着车身锃亮的烤漆:“想不到世间还有这等奇物,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见两人颇有艳羡之色,孙元起道:“这款轿车是经世大学研发,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现在还没有在中国上市。若是啬翁、蛰翁喜欢,过些时日在下送你们每人一辆。”

汤寿潜颇为意动,张謇却有些犹豫:“只怕这轿车不大好打理吧”

孙元起坦诚道:“确实限于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不仅汽车轮胎、零配件要从美国原装进口,甚至日常使用的汽油、润滑油等都要用从外国购买,还得由专门的司机学习驾驶、修配。一旦出了大毛病,估计全中国也就只有经世大学有人会修理”

听完孙元起的描述,张謇连连摆手:“算了、算了这哪是辆轿车,分明就是个摸不得、碰不得的摆设嘛与其养辆华而不实的轿车,还不如多备几个轿夫,想来也不比轿车差到哪里去。而且老夫也不习惯坐车坐轿的时候,身边还有个下人。百熙好意,老夫只能心领了”

汤寿潜却试探着问道:“要不百熙哪天有了新车,把旧车和司机一起借给老夫用上几天老夫只是好奇的紧,想看看这轿车为何跑的比马还快。”

孙元起道:“那就如蛰翁所愿不过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是直接进去等着开会,还是找个茶馆什么的喝杯茶,等会再过来”

张謇道:“既来之则安之,何必来回折腾”

“也好,啬翁、蛰翁请”

今天是内阁成员首次聚齐,也是国务院成立的重大日子,作为内阁总理,唐绍仪来的比孙元起等三人更早。听说新中国党三名阁员提前到来,急忙迎出门外:“张总长、汤总长、孙总长,你们来的好早快快快,里面请。”

走在最前头的孙元起笑道:“孙某见过唐总理谁让我们新中国党成立最晚、根基最浅呢咱们比不上北洋系势力雄厚,也比不上同盟会历史悠久,所以只好笨鸟先飞,来的比大家早些。顺便借此机会博得唐总理的青眼,也好让你以后多多关照”

唐绍仪摇头道:“你我既是大学校友,如今又是内阁同事,何必如此取笑唐某大家都是明白人,谁不知道唐某这个总理是如何得来不是唐某有经天纬地、定国安邦之才能,也不是唐某有翻云覆雨、八面玲珑的才能,只不过在南北议和过程中恰逢其会,正好袁大帅和孙先生都认识唐某罢了。以后内阁事务,还要有劳各位鼎力相助”

孙元起道:“唐总理这话就有些见外了你是内阁总理,我和啬翁、蛰翁是内阁成员,本来就应该极力辅弼,何来相助之说再者,我们新中国党要求每位党员都信奉国家主义,我和啬翁、蛰翁作为党魁,更应该以身作则。所以请唐总理放心,我们一切会以国事为重的”

对于孙元起的承诺,唐绍仪有些感动:“那唐某就先谢过三位总长了其实唐某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并无适合担任总理这一要职,之所以觍颜出任总理,也是从大局的长治久安考虑的。袁大帅对我有知遇之恩,孙先生与我有同志之谊,百熙和我有校友之情,由于南、北、西三方对我均有极深的感情,如果唐某出任总理,可以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促进三方精诚合作,尽快达成国家的安定统一。

“而且在唐某看来,袁大帅的实力、孙先生的思想以及百熙贤弟的教育和实业,是我民国统一发展的三块基石,当然,这三者之间的矛盾也正不少。唐某这个内阁总理最大、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居中调和,极力弥缝,力争三方不至于因为某些龃龉而反目,促进整个国家和平稳定地向前发展。不过这只是唐某的一厢情愿,具体如何还得看袁大帅、孙先生和百熙贤弟三人的决断。”

孙元起暗暗叹了口气:看来唐绍仪也不是傻子,早已就看透了内阁内外的形势。只是他看透又能如何在没有能力改变的情况下,越是看透内阁形势,越会让自己感到无奈和苦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