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87(1 / 2)

加入书签

不奇。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宣统皇帝即位后,袁世凯被开缺回籍。其亲信也多被清洗出局。唐绍仪自然在劫难逃,于1911年1月被迫宣布辞职。退隐天津。直到袁世凯进京组阁,他才重新出山,担任内阁邮传大臣。

武昌首义后,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国家有土崩瓦解之势。在这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清廷一边调集大军稳固北方形势,一边意图通过和谈化解危机,于是袁世凯被任命为议和全权大臣,负责和谈事宜。袁世凯是内阁总理。自然不会亲自出面以身犯险。他一转手把唐绍仪委任为全权代表,将和谈任务交给了自己的铁哥们。

唐绍仪和袁世凯是铁哥们不假,但唐绍仪与与南方全权代表伍廷芳也关系匪浅。他们俩不仅是广东老乡,还是多年好友,都曾留过洋,又都曾在清政府外务部工作过,在世界大势、国内政局上颇多共识。而且唐绍仪年青时留学美国多年。心底里倾向共和制,名义上他是清廷代表,实际上却处处为革命党考虑。所以和谈氛围十分融洽,根本不像是敌对双方剑拔弩张的谈判。反倒像志同道合者在亲密磋商。

很快双方在停战退兵、清帝退位、国家政体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基本实现了革命党人的预定目标。让革命党从中捞足了好处,袁世凯则吃了不少闷亏。好在孙中山曾数次通电,宣称“以项城之威望,将来大功告成,选举总统,当推首选”、“文虽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明确表示要让位给袁世凯,袁世凯才安心让唐绍仪与南方继续和谈。

谁知在1911年的最后一天,孙中山突然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这才发现自己上了大当,赶紧撤销了唐绍仪的全权代表资格,南北和谈陷入僵局。尽管如此,南北双方在桌面下还有些往来,唐绍仪就留在上海做一些穿针引线的活儿,直到此次北上为止。

这番南北和谈,唐绍仪虽然多多少少忤逆了袁世凯的本意,但对国家民族来说却是功德无量,而且他本人也获益良多。比如他在和议期间和孙中山、黄兴成为好友,他的立场和态度受到革命党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为他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人选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他和孙元起同舟北上,不知是机缘凑巧,还是有意为之。但两人同为耶鲁校友,又都是袁世凯内阁成员,现在坐在一条船上,不可能不相互拜会。

孙元起刚在船舱坐定,正思忖何时前去拜访的时候,就听冯焕章在门口禀告道:“大人,邮传大臣唐大人前来拜访”

“快请”孙元起急忙起身迎了出去,只见门外站着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头顶瓜皮小帽,戴着眼镜,嘴唇上一抹浓密的胡子,想来便是唐绍仪了。当下赶紧躬身抱拳道:“见过梁大人孙某未能远迎,还望恕罪。”

唐绍仪可不敢托大,连忙扶住孙元起:“孙大人实在太客气了唐某虽然才疏学浅,却也曾在耶劳大书院求学数年,尽管未能毕业,犹自以耶劳学子自命。如果孙大人不嫌弃,你我不妨以校友兄弟相称”

孙元起谦逊道:“那是在下高攀了来来来,屋里请”

坐定奉茶之后,唐绍仪笑着说道:“别看我们耶劳学子在全国没有多少人,但在政界却声名显赫如今南方民国政府内阁中除了贤弟,还有财政部总长陈锦涛、外交部总长王宠惠;在北方袁项城内阁,也有外务大臣梁崧生梁敦彦、贤弟跟愚兄三人。幸好骷髅会会员必须要出身于美国东部的豪门世家,最好是从英国移民、带有贵族血统,否则不知多少人会以为是骷髅会入侵中国呢”

骷髅会,又称骷髅骨、优罗嘉俱乐部、死亡骑士团,是耶鲁大学的一个秘密精英社团,与哈佛大学的“坡斯廉俱乐部”、达特茅斯学院的“斯芬克斯协会”齐名。它创立于1832年,每年吸收15名耶鲁大学四年级优秀学生入会,成员包括许多美国政界、商界、教育界的重要人物,其中包括3位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老布什和小布什,2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及无数两会议员、内阁高官;多位耶鲁大学校长也都是骷髅会成员,而在1886年至1985年的长达99年中,居然有高达80的耶鲁教授来自于骷髅会

当然,骷髅会入会条件非常苛刻,包括要出身于美国东部的豪门世家,最好是从英国移民、带有贵族血统;要受过良好的教育,中学阶段最好在贵族寄宿学校上过学;要爱好体育,具有竞争精神,最好有军队服役经历等等。这些也为成员将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孙元起也笑道:“有我们几个现身说法做宣传,耶鲁大学的中国学子都要比往年多几倍,可谓劳苦功高。纵使我们不能加入骷髅会,至少学校也应该给我们每人发一张奖状才是”

不过孙元起却知道,论及耶鲁大学校友在未来中国的名气,唐绍仪、梁敦彦、陈锦涛、王宠惠这几个在政坛呼风唤雨的总理、总长,根本比不过一个造铁路的詹天佑。

唐绍仪道:“说起来贤弟还是耶劳的教授,应该由你召集全国各地耶劳学子组成校友会,如此既可以团聚华夏历届毕业生,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络,也可以互相帮助,推动校友在社会上健康发展,不愧母校教诲,不负中华学子之名”

孙元起道:“唐兄提议自然极佳,不过校友范围仅限于耶鲁,未免有些拘挛。不如取名为欧美同学会,联络全国留学欧美人士,以修学、游艺、敦谊、励行为宗旨,用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进步的思想理念,为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真实历史中,欧美同学会是在1913年10月由顾维钧、梁敦彦、詹天佑、蔡元培、颜惠庆、王正廷、周诒春等人共同发起,联合京津两地的留学归国学人在北京创建,最初旨在对抗当时人员众多、势力庞大的留日学生体系。

随着后来留学欧美之风盛行,归国人员影响日渐扩大,欧美同学会也随之水涨船高,几乎中国近现代绝大多数著名科学家都是这个社团的成员,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胡适、严济慈、陈岱孙、竺可桢、茅以升、卢嘉锡、吴阶平、丁石孙、马寅初、李四光、王淦昌、朱光亚等等。

唐绍仪连连点头:“好、好,就依贤弟之见”停顿了片刻,他突然说道:“近些日子,愚兄在上海的报纸和广播里听到贤弟不少高论,有些政见令人拍案叫绝,有些政见却让人大惑不解。如今旅途漫漫,不能愚兄能否请教一二”

孙元起急忙道:“唐兄请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