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68(1 / 2)

加入书签

孙元起是被新社会教育成功洗脑的国家主义者,同时作为清政府要员,认真阅读过盛宣怀的奏折,认为中国要想发展,全面整顿铁路交通大有必要,故而在心底里对铁路干路国有政策非常支持。自然而然,也就对因一己私利而阻扰铁路国有的四川三股势力没什么好感。

正是因为保路运动愈演愈烈。这才有了孙元起入川。

孙元起带领第四十四混成协的一个标精锐进川,自北而南且抚且战,最终成功入主成都。执掌四川大权。在此过程中,三股势力也多多少少给孙元起一点情面,并没有极力反抗,所以他们自认为有恩于孙元起,都希望能在新政府中分一杯羹。

既然他们识相,孙元起也不为己甚,毕竟入川过程中确实受惠不浅,而且新政府也需要各种势力的鼎力支持。但和他们见过一次面之后,孙元起就彻底失望了:且不说四川士绅的老奸巨猾,也不说革命党人的热血冲动。光看四川袍哥的奇特打扮,就知道他们是“竖子不足与谋”:袍哥的口号是反清复明,眼看武昌起义成功、四川各处兵起,自以为光复中华成功,便开始恢复汉家衣冠。可是满清统制中国已经二百六十余年,大家早已习惯于长袍马褂。谁还记得汉家衣冠是什么模样袍哥又是没文化的无业游民,根本没有能力去考究明代人穿什么衣服。好在“伐柯者其则不远”,川剧舞台上的古代英雄、巴蜀庙宇里的各种神灵就成了他们的取法对象。只见袍哥舵头们一个个腰佩宝剑,脚蹬花靴,头扎英雄结,身披英雄氅,内穿蟒袍,招摇过市。在孙元起看来,他们根本不是来议事的,更像是来参加总督府举行的化装舞会

杨度在他们走后也大摇其头:“以前看后汉书,里面说更始帝部下皆冠帻,而服妇人衣,又说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裤,还以为是虚诞不实之词。现在看来,真是史不我欺以古度今,既然更始帝最终兵败身死,那么这些袍哥也难成大事”

章士钊、杨永泰等人也齐齐点头,一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样子。

但这些人却没有自知之明,见没有如愿以偿,便隔三差五找到总督府来。恰好孙元起此时遇到禁卫军围攻经世大学,哪有闲工夫理会他们直接吩咐门卫道:只要是他们前来拜访,一直婉言谢绝。谁知他们却锲而不舍,纵使闭门羹吃了无数,依然不改初衷。这不,听说经世大学解围,又急吼吼地登门拜访来了。

门卫听了孙元起吩咐正要退出书房,杨度急忙阻止道:“且慢”然后对孙元起说道:“百熙,这些人都是川中头面人物,婉拒他们一两次还好,要是一直避而不见,他们必然心生怨怼。我们现在手握强兵,他们也许会隐忍不发。一旦我们派兵入藏,川中空虚,他们很有可能勾结外敌伺机作乱。所以我们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长期悬而不决。”

孙元起眼睛一转:“皙子,你这是攘外必先安内之策”

提起攘外必先安内之策,我们下意识会以为这是常凯申同志的独家发明,其实这句话最早可以上溯道春秋齐桓公在葵丘之盟上提出的“尊周室,攘夷狄”,二千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圭臬,像西汉晁错、北宋赵普、明代于谦都有引述,本朝太祖也说过类似的话,那就是著名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理论。

常凯申当年被后人诟病不已的计策是先对日妥协、全力剿共,然后在削平逆粤、抵御外侮,其实是很有见地的。可惜他没有善始善终,为形势所迫组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果在“攘外”成功不久,自己也被昆仑同志攘到外面的小岛上去了。

杨度笑道:“不错,正是攘外必先安内。所谓长痒不如短痛,我们必须要尽快解决这些后顾之忧。至于如何处理,请他们进来之后,百熙你听我说话便是。”

孙元起点点头,吩咐门卫道:“去把四位客人请进来吧”

杨度站起身:“百熙,我们也出去迎接一下吧打一巴掌之前,总要先给个甜枣吃不是”

孙元起带着杨度、章士钊迎出门外,远远看见蒲殿俊一行四人,拱手大声说道:“蒲议长、罗议长、尹总办、张学监,四位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蒲殿俊等人急忙快走几步,正欲依礼下跪参见,却看见孙元起刚剃不久的寸头,惊愕之下有些不知所措:“没想到总督大人居然如此支持革命,属下不知是应该给大人鞠个躬,还是依照西洋礼节行握手礼”

孙元起笑着牵过蒲殿俊的双手:“蒲议长何须客气你我年岁相仿,不妨以兄弟相称,何须拘泥虚礼来来来,诸位屋里请”

奉上茶水之后,孙元起又主动告罪道:“前些日子孙某有些要事处理,对诸位难免有怠慢之处,还请恕罪。今天就以茶代酒,向四位巴蜀贤达俊彦陪个不是”

蒲殿俊等人连忙起身:“不敢当、不敢当蒲某等不知轻重缓急,三番五次冒昧来访,应该先向大人赔罪才是。属下得知清廷不顾天下物议悍然围攻经世大学,也是义愤填膺,曾在报纸上大声疾呼,号召各省咨议局同仁致电摄政王,要求立即息兵弭和。不意大人前日突然派出飞机胁迫皇宫,迫使清廷主动退去,经世大学安然无恙,真是可喜可贺所以我等不揣冒昧,特地登门庆贺。”

孙元起道:“诸位真是有心了孙某才疏学浅,初临贵地,以后少不得要借重诸位乡贤,到时候还望不吝赐教”

罗纶冷冷地说道:“孙大人学问深邃,蜚声海内外,尤其是著书立说、创立学校,功在千秋。只是此番主政四川,厘军治民,察官举吏,不知准备施行何等仁政,惠及巴蜀万千齐民”

罗纶这句话似褒实贬,明里暗里讥讽孙元起只懂教育,不懂政事。杨度顺势接过话头:“我家大人下车伊始,人地生疏,至于如何施政,正想向诸位请教”

第二八一章恶竹应须斩万竿下

果然,蒲殿俊、罗纶二人听罢脸色大变。

蒲殿俊急忙说道:“大人,蜀中四面环山,自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谚语。尤其是东下,长江水道夏季冰雪消融,江水暴涨,滂沱横溢,行舟每有倾覆漂没之险;冬日冰雪封山,江水枯竭,礁石露出,行舟又有触礁毁船之虞。而陆路则需要翻越大巴山,道路崎岖险峻,难以输运重物。修建川汉铁路乃是大势所趋。

“铁路修通之后,不仅可以使得以后出川不再受制,而且加强四川与湖北乃至湘、赣、苏、皖等地的交流,乃是大有益于巴蜀民众的好事情。孙逸仙先生在宣扬革命精神时候,也经常讲到以后国家官员上自总统、下至职员,都要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大人初临四川,万众翘,正当除旧布新,为百姓谋福祉。当此之时,不妨以兴办川汉铁路为施政后第一件要事,让川中士绅百姓感受大人惠民爱民之心”

杨度微微一笑:“蒲议长,我家大人已经说过,川汉铁路既已改由商办,以后政府不再插手。如果我家大人在把兴办川汉铁路作为施政后第一件事,那这条铁路究竟是商办官办还是官绅合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