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54(1 / 2)

加入书签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角度说,我们要北伐推翻清政府;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角度说,我们则需要保证经世大学的完整。民国建立之后,难道还要靠革命义士抛头颅,洒热血,行刺杀暴动之举我想,要治理好民国,必须要新民德、开民智、兴民权、鼓民力,而这些都有赖于教育今日经世大学在教育界的巨大影响力,绝不亚于武昌首义之与中国革命”

蔡元培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高,说到激昂处振臂高呼,几乎要声震屋瓦。黄兴似乎被激情所感染,自告奋勇道:“只要孙百熙先赞助二十万两军费,我湖北革命军愿与他联军北上,共捣黄龙”

陈其美不由心生鄙夷:黄克强,你这司马昭之心也太明显了吧你如今要枪没枪、要兵没兵的,怎么跟人“联军北上,共捣黄龙”让人家先赞助你二十万两军费,只怕是你等着这二十万两军费救命吧不说你拿钱之后会不会翻脸不认账,只怕等你把枪买齐、把兵练好,孙元起都能再盖一所经世大学了

当然,陈其美鄙夷归鄙夷,嘴上还是大义凛然地说道:“如果孙百熙愿意赞助沪军二十万两军费,我们也愿意旌麾北指,与诸位饮马黄河、聚首京师”

一直没说话的孙中山这时才出声道:“孙某回国路过香港的时候,曾与廖仲恺、朱执信等同志见面晤谈。他们认为,如今全国各省纷纷独立,但各地军政府之间颇有分歧,内部纠纷甚多。如果我北上宁、沪,将手中无兵可用,号令不出府门,最终无所作为。所以我应该先到广州,以广东为根据地,整训军队,然后举兵北伐。但我拒绝了他们的挽留,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孙中山旋即自问自答道:“因为我认为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是革命虽然风起云涌,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却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府统一领导革命,各省军政府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很容易被清廷各个击破,使得革命功亏一篑所以我拒绝了他们的挽留,北上京沪,而此行的最主要目的也就是组建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当然,北伐荡平清廷余孽、解救经世大学也很重要,但组建临时中央政府更加重要,刻不容缓因为只有建立国内拥戴、国际认可的中央政府,我们才能统一号令,集中财权,有资格与洋人谈判,避免外国干涉革命。”

一听说孙中山要组建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座众人顿时激动起来:虽然大家已经在地方上捞足了实利,但只要没有得到中央政府的认可,那都属于非法武装。再者,各位都是同盟会的大佬、各地军政府的都督,怎么也要在中央弄个总长、次长之类的官职过过瘾吧

就在众人互相恭维吹嘘之际,胡汉民大声说道:“依我看,其他的都可以商榷,但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一职却非孑民兄莫属”

第二七五章雄鸡一唱天下白八

蔡元培是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是体制内前途远大的有为青年。后受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影响,转而投身革命,组建光复会,成为驱除鞑虏的排头兵。1905年同盟会成立,光复会并入其中,他又担任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无论从家庭出身,还是革命经历,蔡元培都可以说是同盟会里响当当的人物。论资排辈,蔡元培绝对有资格进入内阁,担任排名靠前的某部总长。

但内阁就那么十几个位子,你占一个,对别人来说就少一个;你占了前面的位置,别人就只能往后排。既然蔡元培必须要进内阁,大家自然希望他能往后排排,让出前边的空位。而且蔡元培这些年兴办教育也确实声名显著,担任教育总长名至实归。当下大家齐声赞道:“展堂兄说的没错,教育总长一职非孑民兄莫属”

蔡元培却道:“诸位抬爱了,蔡某实在愧不敢当依在下看,当今中国最合适担任教育总长只有孙百熙,蔡某不才,愿意主动请缨,在教育部帮忙做些拾遗补缺的活儿。”

众人这才想起西边还有一位大佬需要安抚,就凭他在奕劻、袁世凯两届内阁担任学务大臣,师徒手中掌有四川、陕西、山西三省之地,新成立的中央政府中就肯定少不了他,而且位置不能太低。这种在中央享有大名、在地方占有实利的人物,大家谁都不愿意得罪:因为他们在政府决策中往往占有很重要的话语权,他们或许不能帮你办成什么事,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你办不成什么事。所以一时间都有些失声。

孙中山自然记得他派冯自由与孙元起达成的协议,此时笑道:“孙百熙担任教育总长自然是极好的,不过孑民兄也是众望所归。好在孙百熙目前还担任四川总督,一时半会儿脱不开身,所以他可以挂着教育总长的头衔,在四川处理地方政务;孑民兄担任教育次长。在中央政府全权处理教育部的相关事宜。如此一来,就可以两全其美了。”

“总长取名,次长取实逸仙兄的这个方法好”众人又齐声赞颂,旋即趁热打铁问道:“对于其余各部。逸仙兄又有何高见”

孙中山却顾左右而言他:“刚才教育总长、次长之说,不过是孙某私下建议而已。如今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尚未成立,孙某不过是一介普通公民,怎么敢胡言乱语,将各部官职私相授受”

陈其美道:“孙先生自青年起矢志推翻满清,数举大义;在海外奔波劳苦一十六年,备尝艰辛。如此劳苦功高。被推举为大总统乃是水到渠成、名至实归。现在拟定各部总长、次长人选不过是未雨绸缪,怎么能说是私相授受呢”

孙中山摇了摇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临时中央政府虽是过渡性机构,但作为未来政府的雏形,关系匪浅,不可马虎从事。孙某个人愚见,组建临时中央政府的第一步是以筹委会名义致电各省,请各省尽快派代表到上海商讨筹组临时中央政府事宜。考虑到时间紧迫。有些省份非常偏远,一时难以赶来,只要两省以上代表到会即可开始讨论提案。最后讨论结果交全体代表通票通过即可。”

浙江都督府代表姚桐豫立即问道:“那各省代表名额如何分配”

在西方实行议会选举的国家,议员名额分配方法多种多样,很多是根据各行政区的面积大小或人口多少来分配的。如果按照这两种方法来分配的话,浙江都会很吃亏。

孙中山道:“全国二十二省区,每省都督府和咨议局各派代表一人出席会议,投票表决时则每省一票,超过三分之二的代表与会则投票有效,与会代表三分之二票数赞成则议案通过。”

“好”

“同意”

“赞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