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07(1 / 2)

加入书签

递给自己兄妹四人,自己却拿起了杂面馒头;

一直到前几天,先生到实验室看望大家,温和地鼓励,一再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

想到这里,赵景惠只觉得悲从中来,不禁放声大哭起来。

后面的学生不知道情况,眼看刘镜人瘫倒在地、赵老师痛哭出声,都知道孙先生是凶多吉少,也按捺不住,低声哭泣起来。四五百人一齐哭泣,哀声直冲九霄。

把孙元起送进医院之后,作为警卫队长的程子寅就蹲在墙角一声不吭,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听到哀声四起,他眉头一紧,双手紧攥,指甲刺破掌心,血一滴一滴地流下,他却感觉不到半点疼痛。半晌,把烟屁股狠狠拧熄,腾地站起身:“哥几个,走,活剐了那个王八蛋,给老爷报仇”

第二四二章纸船明烛照天烧六

当然,程子寅千刀万剐丁大成的想法并没能实现,原因有两:第一,1905年沈家本主持修订大清现行律例时,已经把凌迟、戮尸、枭首等酷刑永远删除,全部改成砍头了。泡书吧第二,在孙元起生死未卜的情况下,丁大成已经成为刘镜人、吴存德的救命稻草,根本不会允许程子寅胡来。不仅不能杀,还要好吃好喝地供着,等着上级过来提审,替自己洗刷过错。

吴存德最初向于驷兴递送折子时,孙元起还在医院里手术,并不知道最终结果如何。如果钦差大人伤重不治,自然一了百了;可要是恢复清醒,自己却夸大后果,那不是老寿星嗑砒霜找死么所以,信中只是含糊地说孙元起遇刺,目前已经送进医院救治,并没点明具体伤势如何。

等到傍晚时分,快马才从傅家甸跑到阿勒楚喀。于驷兴接到折子大吃一惊,却对孙元起伤情如何一肚子糊涂,只好连忙打电报去傅家甸询问。直到孙元起手术结束一个时辰后,总算得到具体消息。于驷兴不敢怠慢,急忙把消息上报。

于驷兴只是正四品的道台,没办法直接给军机处发电报,只有先向吉林巡抚陈昭常汇报。陈昭常也不是闲的无聊,天天守在电报房收电报。等他接到电报,已经是第二天凌晨。被吓一大跳的陈抚台不敢有丝毫耽搁,赶紧再向军机处报告。等军机处接到孙元起遇刺消息时。已经是第二天上午八点。

然而傅家甸的日、俄情报机关,早在孙元起遇刺半小时后就已经获知消息,并作为重磅新闻向国内媒体报信。几乎就在军机处接到消息的同时,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民众也从外国报纸上看到了相关报道。为了吸引读者注意。各大报纸的标题都非常刺目:青年寻仇,钦差遇刺钦差东北遇刺,疑与革命党有关

从博士到钦差,从荣耀到寂灭

钦差之死

一向尖酸刻薄的京津泰晤士报,此回更是极尽夸张讽刺之能事:“根据最新消息,被科学界称为东方神奇小子、牛顿爵士仇敌的孙元起博士昨日下午遇刺,身中三枪,伤势严重。目前情况仍然不太乐观。

“孙元起博士出身名门,据说和该国已故的副首相有着某种亲属关系,比如具有相同的姓氏。泡书吧尽管学者们已经认真研究了这位副首相的每一位妻妾婢女,但具体情况如何。目前依然困扰着很多考据派学者。

“孙博士早年留学美利坚,在散发新鲜牛粪味的北美校园里获得了硕士学位,这成为他后日辉煌的基础。学成归国后,恰逢京师大学堂建立。在副首相的帮助下,他顺利获得了一份教职。当然。仅凭一张西方的文凭无法让他飞黄腾达,所以他把目光瞄准了新兴却又生僻的原子物理学。

“在短短几年里,他编造了众多篇论文,尽管它们都非常的抽象奥涩。但看上去都非常优美。这也是孙博士的制胜秘诀。毫无疑问,如果他用浅近通俗语言来写的话。肯定没有一家杂志愿意发表,也不会有任何一位学者能耐着性子看完。而他用谁也不懂的理论外壳加以包装。效果就完全不同了:他的每一篇都得以发表,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引起争议和轰动。于是,他从硕士变成了博士,并且很是得了几个著名奖项。

“学而优则仕是这个远东国度并不优良的传统,即便是孙元起博士也未能免俗。每年他都会放下编造论文的工作,修个长假,借机学习一下某个远东古老帝国的政治知识。甚至因为要学的政治知识太丰富,忘记了论文编写。

“在副首相的帮助下,他很快成为了该国的教育部副部长。该国有一句话说,不幸有时会带来幸福,而幸福中也会埋藏着不幸。真是极富哲理的名言孙博士在成为副部长不久,副首相去世,他的仕途也开始暗淡无光,这次更是被派到边疆去负责焚烧尸体,直至被三颗子弹命中。

“听到孙博士遇刺的消息,科学界也会觉得悲伤吧虽然他给科学界造成了很多麻烦,却也带来了很多乐趣。当闹剧闭幕时,我们不应该感谢剧中的角色么”

因为这篇文章,京津泰晤士报很快在全国范围内遭到青年学生的强烈抵制,销路直线下降。几个月后,它被莉莉丝接管,改名政经日报,并逐渐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报。当然这是后话不提作为经营中、日两国广播业务的托尼,无疑是最早获得消息的几个人,第一时间就给远在北美经营公司的妹妹发电报,然后迅速和记者共同北上,抢夺第一手消息。

经世大学校园内很早就按照了无线广播,按照惯例,每天早上7点播报半个小时国内外要闻。在孙元起遇刺的第二天凌晨五六点,同学们如同寻常一样,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赶往广播电台挑拣早上播报的内容。在一堆五花八门的新闻中,赫然发现孙元起遇刺的信息。

本来大家还有些睡眼惺忪,这条新闻就像一瓢冷水,顿时把大家浇醒。几个学生面面相觑,第一反应是:这是条假新闻

可是那么多报社、电台会同时撒谎么

作为学校里最新知道消息的几个人,他们有些不知所措。广播室里静谧一片,人人脸色凝重。台长拧着浓眉,狠狠一拍桌子:“首先,这条新闻应该是真实的。其次,我们广播电台存在的意义,就是向全校师生及时播报全世界发生的大事。孙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更是经世大学的创始人,他遇刺的消息当然属于大事。所以这条新闻不仅应该播,而且应该马上播”

“可是”还有人有疑惑:万一是条假新闻呢万一孙先生只是受了点皮外伤,外国报纸故意夸大其事呢凌晨五六点正是大家睡意正浓的时候。孙先生又是全校师生都极为尊敬的校长,如果最后发现这是一则闹剧,哥几个还不得被人骂死

“没什么可是,出了事算我的”台长猛地一摆手,“陈潇客,你赶快调试好设备。陆垣,等会儿你来播报。我来综合一下各家报纸和电台的消息,五分钟之后开播”

几分钟之后。嘹亮的广播声划破了黎明前的宁静,播音员陆垣以沉重的声音念道:“紧急播报,紧急播报。综合罗斯社、日经社、日本广播公司、中华广播公司等多家消息,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我校创校校长孙百熙先生,于昨日午后二时许在吉林滨江厅遇刺。据目击人士称,孙先生被歹徒持枪袭击,身中三弹,伤势严重。被送至医院紧急抢救,目前状况不明。”

山下经世镇居民被学校熏染已久,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一听到山上喇叭响。就知道是早上7点钟了。现在被吵醒,也相对愕然:外面天才蒙蒙亮。怎么就7点了难道是阴天不少人开始摸索着穿衣下床。

全校师生员工两三千人,大多数还沉浸在黎明的酣睡中。突然被刺耳的广播声吵醒。本来都是一肚子火,恨不得现在就去拆了广播台。可听到播报的内容,不禁面面相觑:如果没记错的话,今天应该是1911年1月16号,可不是什么愚人节

广播台的播报一遍接着一遍,打碎了人们最初的猜疑,告诉大家这可不是什么玩笑,而是确凿无疑的事实。学生们从震惊中醒来,默默穿好衣服,顾不上梳洗,便顺着人群来到山下的广场,对着成蹊馆无言伫立。在那里,有孙元起的办公室,虽然他后做了校长、做了侍郎,但总会隔三差五的出现在那间屋里,思考着世界上最高深的问题,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