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96(1 / 2)

加入书签

话,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不是么”

托尼脸色有些不好看,说话也不客气起来:“约翰逊,你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我,则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你知道科学家和商人的区别是什么吗”

孙元起态度也严厉起来:“托尼先生,我作为远东广播集团的第二大股东,现在正式向你提出三个建议:“第一,抛售掉集团购买的所有橡胶股票;“第二,利用集团在南洋的记者,调查各橡胶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第三,就橡胶股票暴跌的可能性及相关后果咨询有关经济学家,如果有必要,尽快在中华广播公司播出预警消息。

“如果你在短期内没有做到,因而给集团造成重大损失的话,我将考虑联合部分股东,在董事会上提出对你的不信任案。”

孙元起可不是在危言耸听。

在远东广播集团,孙元起一人就占了26的股份;莉莉丝的11,可以视同孙元起持有;此外,伯格曼先生还占有17的股份,是公司第三大股东。虽说伯格曼先生是托尼的父亲,但只要孙元起给他的甜头足够多,他是完全不介意在这个问题上坑害儿子一把的。

三个人,54的话语权,足以让托尼在远东广播集团的地位摇摇欲坠。

比起失去橡胶股票获得的利润,显然失去集团统治权更令人难以容忍。托尼在孙元起的威胁下,不得不低头服软。

huish

第二三五章浙东飞雨过江来

两人很快返回上海,把手中的橡胶股票清仓。i尽管很多人对他们在此时抛售股票的行为大惑不解:这不是把会生金蛋的母鸡拱手送人吗但这种疑惑显然丝毫没影响他们接盘时的热情。

孙元起还让莉莉丝给孙多鑫、孙多森哥俩捎去口信,希望他们如果购买橡胶股票的话,最好尽快退出来。至于他们具体会怎么做,孙元起就不好干涉了。

除此之外,托尼还派出了集团中最有能力的几位记者赶赴南洋,对蓝格志、薛纳王等几家著名的橡胶公司明察暗访,看看究竟如何。

蓝格志拓植公司是英国人麦边1903年在上海设立的,号称公司经营橡胶种植园,开挖石油、煤炭,采伐木材,其实就是个纯粹的皮包公司。在国际橡胶价格上涨之后,麦边发动了攻势,花钱请人在上海的中英文报纸上大肆吹嘘“橡胶时代”的到来,蓝格志公司的商标长时间地占据了中外大报的头版。

麦边还每周召开一次董事会,每次都拿出“从产地拍来的电报”,像模像样地向董事们报告近期的橡胶产量。不仅如此,他还每3个月就给购买蓝格志股票的“股东们”发一次红利,每股可拿到12两5钱银子。在他一系列鼓动和操作下,蓝格志公司的股票价格被越炒越高,面值约60两银子的股票很快突破1000两一股的大关,并且还一票难求。

至于薛纳王公司更是个骗局,它也效法蓝格志每季度就给股东发股息,一股7两5钱银子。还声称薛纳王公司出产的橡胶质量比蓝格志公司更好,到了最后,股价居然超过了蓝格志。

这些橡胶公司都曾在中华广播公司做过巨额,在托尼心底里,完全相信它们信息是真实的。他此次派出精兵强将,不过是想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给孙元起一个教训,让他以后尽量不要干涉公司的正常运营。i很快,调查就有了结果。这几家著名的公司要么在南洋的种植园才开始整地栽树,要么甚至连块地都没有。所谓的橡胶产量,完全是向壁虚构;所谓的红利股息,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

看完调查报告后,托尼浑身冰凉:要不是已经脱身,真相曝光后,自己岂不是死得很惨

事关重大,托尼不敢自专,赶紧拿着调查报告直奔北京。孙元起皱着眉头看完报告后,问道:“如果橡胶股票泡沫破裂的话,会对上海乃至全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托尼搓着手说道:“非常致命我们通过上海商务总会进行了大致调查,所有橡胶股票中,华人大约买了80,在华外国人抢购了剩余的20。很多华人不满足于在上海抢购,还调集资金到伦敦投机。上海虽然号称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由于集中财力投机橡胶股票,目前已经无资可融。市面上的流动资金,尤其是钱庄的流动资金,都被橡胶股票吸纳殆尽。

“估计华商在上海投入的资金约2600万至3000万两,在伦敦投入的资金约1400万两。中国政府可支配财政收入也不过才1亿两左右,一旦橡胶股票泡沫破裂,巨额银两外流,会让政府运转失灵,财政状况恶化。工商业则因为资金短缺,购买力下降,会受到致命打击。像远东广播集团的业务、华熙味精厂的味精销售等,预期都会出现大规模下滑。”

“真是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啊”孙元起狠狠地把报告摔在桌子上,“天上会掉馅饼么如果要掉,那也是个陷阱可恨这帮人已经掉进陷阱里,还对着馅饼流口水。古人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果不其然”

托尼顿时局促不安起来,等孙元起停止发飙后,才小心翼翼地说道:“虽然如此,不过我和莉莉丝还好,毕竟已经顺利从股市里脱身。即便橡胶股票泡沫破裂,下半年经营困难,之前在股市上的盈利也足以弥补亏损,不会影响今年的分红。i”

孙元点头:这也算是难得的好消息了。只是不知这次股灾要闹多大、闹多久,看来经世大学近期就要压缩开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托尼接着说道:“约翰逊,我们广播公司还要预警消息么”

“当然要”孙元起斩钉截铁说道,“我马上会给军机处写一份密折,汇报此事。另外再写封私信,你帮我带给上海道台,让他秘密控制住那几家皮包公司的主谋,防止外逃。

“你现在就回上海,回去之后,马上把信交给上海道台,随后撤下所有橡胶公司的,然后过一两天,再预警消息。”

孙元起的举措,不可谓不尽心,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他和托尼密谈的时候,关于橡胶股票泡沫的传言已经在上海滩散布开了。道理很简单,那几个记者虽然签署了保密协议,可谁家没有三大姑八大姨买了橡胶股票呢既然买了,本着“亲不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道义原则,总得透露点风声吧最后,还一再叮嘱:“这是机密,不能随便外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