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63(1 / 2)

加入书签

初来时,李岷琛曾和张之洞儿子拉拉扯扯。估计这老头看自己是老大人的侄孙,所以不依不饶。

见李岷琛、孙元起二人谦让,屋里其他的官员自然都不能先出门,只在边上陪着笑,却不敢插嘴。

孙元起知道自己斗嘴绝不是这个官场老油条的对手,不过自己也有优势,当下来到李岷琛身侧,凭着自己年轻力壮,半拥半推把李岷琛把门外让,嘴里还客气地说道:“李大人请”

见孙元起用强,李岷琛无法,只好把住孙元起手臂,笑道:“孙大人也请”

李岷琛、孙元起走出屋子没几步,四周官员便识趣地跟过来,不用唱名,自己就能找到合适的位置。众人围在码头附近,一边和周围人低声聊天,一边眼瞅着辽阔的江面。

李岷琛悄声问道:“孙大人,听说你是江苏人”

孙元点头:“不错,我是江苏淮安府的。”

李岷琛笑着说:“制台大人之前是江苏抚台。这么说来,你见面还可以称呼他一声老公祖喽”

“老公祖”孙元起不知道这“老公祖”是明清官场中对地方长官的尊称,但念在嘴里总觉得很别扭。

李岷琛又道:“话说制台大人来湖广前曾任四川总督,虽说未到官,但老朽这个四川人见了他,尊称一声老公祖,想来不算唐突吧”

“”孙元起心道:你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喊“老公祖”,也不怕人寒碜

李岷琛犹自不觉:“臬台杨大人虽说籍贯是云南蒙自人,却是在江苏奉贤长大,说来和孙大人还算半个同乡呢”

官场的庞大关系网,大概就是这样一丝一缕地编织而成的。

孙元起只好插句嘴:“藩台大人,听说臬台杨大人和制台陈大人是一齐过来”

李岷琛道:“嗯制台大人是贵州贵筑人,由江苏抚台升任四川制台时,顺道回乡省亲。上月初,朝廷改命陈大人为湖广制台,又改贵州臬司杨大人为湖北臬司,正好他们同在贵阳,便一道过来了。”

孙元起心里寻思:这恐怕不是什么好消息。总督、按察使两人同时赴任,路上沟通交流,总会有些香火情。换个角度来说,他们俩是后来者,面对已经在湖北官场上厮混数年的李岷琛、孙元起,肯定有所警戒,也更容易抱团。一旦出现龃龉,自己的腾挪空间无疑会少许多。

说话间,一艘客船出现在天际,先是个小黑点,然后渐渐变大,直奔码头而来。李岷琛整了整衣襟,肃手站立。孙元起也识趣地退后半步。

片刻之后,轮船停稳,就有两个穿着朝服的官员从搭板上走下来。这时码头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场面比孙元起赴任时候可热闹不少。刚才还步履蹒跚的李岷琛立马灵活许多,快步抢上前去大礼参拜:“湖北布政使李岷琛参见制台大人”

四周大小官员随着李岷琛这一拜,也全都跪倒在地叩头作礼。孙元起可不想鹤立鸡群,只有无奈地随大流。羊随大流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啊

跟在陈夔龙身后的杨文鼎自然受不得李岷琛、孙元起大礼,早已避在一旁。陈夔龙四周扫视了一圈,似乎在享受职权带来的无限风光,然后才上前扶起李岷琛:“诸位请起身,不必多礼”

来清朝这么多年,还是不习惯给别人跪下。听了这话,孙元起干净利落地从地上爬起来。其他官员见带头的藩台大人和学台大人都起来了,也赶紧跟着起身。

孙元起这才得空仔细这位“干额驸”:个子不高,皮肤却很白皙,面相甚是文雅,细眉细眼的,想他年青是定然是俊俏的后生。否则也娶不到那聪颖貌美的干格格啊只是没见到那位翻云覆雨的干格格,想来此刻应该藏在船里,装那足不出户、鲜见外人的贤妻良母吧

陈夔龙扶着李岷琛,随口问道:“听李大人口音,应该也是云贵川人士吧”

不知是老头儿有帕金森综合症,还是紧张激动,李岷琛一部花白的胡子抖个不停:“回禀制台大人,下官是四川安县人。大人曾任四川总督,下官还得尊称你一声老公祖呢”

陈夔龙哈哈大笑:“我这四川总督并未到任,却算不得准”说完喊过身后的杨文鼎:“杨大人,来来来我是贵州贵筑人,藩台李大人是四川安县人,杨大人你是云南蒙自人,看看,我们云贵川齐活了。”

陈夔龙是正二品的总督,自然可以随便说笑,杨文鼎这个正三品的按察使却不能,急忙见礼:“杨文鼎见过陈大人”

孙元起见他们闲话已毕,才走上前来朝两人拱拱手:“湖北提学使孙元起见过制台大人、臬台大人”

陈夔龙一脸笑意:“想来这就是闻名大江南北,蜚声国门内外的百熙先生吧久仰久仰只是没想到百熙先生却年轻如斯,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杨文鼎也说:“孙大人的名声是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孙元起连连逊谢:“大人谬赞了。”

陈夔龙问道:“孙大人,您贵庚是”

“不敢称贵,下官是光绪二年1876出生,今年已经三十有三”

陈夔龙啧啧赞叹:“我是咸丰七年1857生人,光绪二年我刚中举不久。至于我三十三岁时,不过是正六品的兵部主事,孙大人却已经是从二品的学台大人了。唉真是不能比啊。”

李岷琛在一边插话道:“说来也巧,下官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制台大人比学台大人年长19岁,下官与制台大人相比也痴长19岁。不过下官三十三岁还未成进士呢至于光绪二年,我已经三十九岁,却只是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他边说边摇头,想来觉得自己在“谁能比我惨”大比拼中实力最雄厚。

杨文鼎接着说道:“下官生于咸丰二年1852,光绪二年我刚举副贡,在此前一年,制台大人已经是贵州乡试的解元了。三十三岁的时候,我两次会试败北,一直在李文忠公幕下帮忙,此后也没能成进士。所以,制台大人和藩台大人不必妄自菲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