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56(1 / 2)

加入书签

,小的跟着老太爷、老爷到香山看红叶的时候,这里哪有什么人家完全是一片空荡荡的荒郊野岭。直到侄少爷您来这里盖学校,路边上才有几间马棚。这才几年时间眼看着人烟一日日地密集起来,成了个热闹的大镇子皇城根上的老北京人都说,先有潭拓寺,后有北京城。以前觉得有些玄乎,现在看看这里,不就是先有学校,后有镇子么”。

“这个镇子也不知是谁管的,倒是比其他地方开明许多,也更整洁些。”。孙元起到过清朝的不少集市,包括前门的大栅栏、武昌的九龙井街,总觉得这里更好。或许是敞帚自珍吧

“可没人管再说,谁敢来管街上随便一个老夫子,没准儿就是进士老爷:一个不起眼的学生,说不定就是哪家府上的少爷:更何况这满街的洋人呢所以官面上没人过来。听说曾有几个混混想到这里捞食,结果被学校保安队揍得屁滚尿流,以后再也没人敢过来了。就是因为没人管,开店的才更愿意往这里来,这里也更热闹。”。车把式可能经常来接孙多男、孙多烩那几个家伙,对这里倒是门儿清,“至于整洁,是因为商户们承学校的情,专门凑些份子钱铺了路,还请人专门打扫的缘故,所以干净许多。”。

商户承学校的情也是对的,除了受学校庇护之外,消费主力也是学校师生不是

俩人一问一答间很快穿过集镇,路一拐,便踏上了经世大学的土地。

第一八五章不钓鲈鱼只钓名

经世大学和经世镇的吵域非常明显。

与经世大学一线之隔的土地,早已被精明的商家买上,成为经世镇的黄金地段。尤其是最靠近经世大学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名为“邀月楼”的饭馆,高达五层。睛朗的夜晚,在三楼以上面朝经世大学的雅间里,可以看见山头明月璀璨、山间灯火辉煌。一边喝酒,一边赏景,最是雅致。当然,价格也是不菲。然而如果不提前十多天预订,雅间还没座儿而建校之初,孙元起便规定“土地归学校所有,不允许私自建房”。

所以经世大学的领土上没有一家商铺。当路两侧突然开阔起来的时候,双脚就踏上了经世大学的土地。路两旁的松树,是建校之初从山上移下来的,六七年过去,它们早已在这块土地上重新扎下根,旁边的野草也枯了又荣、荣了又苦,再也看不出丝毫移栽的痕迹。脚下的水泥路面,经过岁月的洗礼,有些破旧,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开裂。但这丝毫不影响学校的颜面,却如同男人身上的伤痕,是成长的印记。抬眼望去,学校的各种建筑错落地叠放在山顶和山腰间,原先最惹眼的终文楼已经变得泯然众人,只有外表斑驳的颜色昭示着这栋楼宇经历的风雨沧桑。京城士大夫间流传着一句老语:“树不粗,画不古,一看就是内务府。”

内务府油水最大,一单活儿就能富起好几家人。举个例子。传说光绪帝大婚时,洞房的门帘就委托内务府大臣的管家的一个关系户来做。关系户请来最好的绣工,用最好的材料,花最细致的功夫,最后交了差。门帘的工本成本价是五十多两银子,在那时已算是很铺张了。绣工狠狠心,报了一百两。关系户一咬牙,改成五百两。管家看了”说道:“太少,得改”。大家说,是得改,因为管家也要分杯羹。遂开了一千两。管家把账单呈上去,内务府大臣摇摇头:“看过邓选第二卷361页第11行吗”。管家大为羞愧,回去赶紧翻书,只见上面写着:“领导干部嘛,胆子要再大一点”。

于是仗着胆子开出了五千两的账目。这个数目未免太大,大家伙们都等着看大臣给减到什么程度,谁知大臣二活不说,提笔改成了两万五千两。宫里头见了,点点头:“这用度,才是皇家该有的气派”。马上如数支付。于是内务府大臣独得两万两,管家分得三千两,关系户分得三千两,所有绣工得到一千两。大家皆碍贞喜,个个都过上了好自子。正因为内务府来钱快,这些没文化的暴发户一旦有了银子,除了吃喝嫖赌,就会钱地盖大房子,再娶上几房小妾,屋里摆满金银珠宝,认为这就是大户人家的生活了。殊不知在真正的世家大族看来,这些恰恰是乡下土豹子的做派

什么是书香门第什么是世代答缨那得院子里栽着几棵祖先手植的老树”墙上挂着几幅名家题送的古画,书架上摆着几本先辈校读的旧书,门房里住着几家忠心不二的世仆,这才能显得传家久远如今,苍劲的古松、破碎的旧路、斑驳的老楼,所有的这些加起来,正好脱去经世大学原先的青涩和浮华,让整个学校显得成熟而稳健。书上说的没错,所有的优雅都是时间的积淀虽然春节临近,这条路上依然人来人往。城外山里面冬天的风可是硬得紧,孙元起又刚刚在车里小睡一觉,很容易着凉。车把式跟在身后招呼几回,请他上车坐着,孙元起只是不肯。这些年经常在外面,每次回学校都会觉得变化不小,总想用自己的双眼记住这些点滴的变迁。坐在车里能感受到什么

孙元起虽然有些小帅但这绝不构成走在路上被人围观的理由。要知道这年头街头拉黄包车的小伙子一个比一个帅。而且近几年经常不在学校,学生们大半不认识这位传说中校长。即便偶尔见过一面,也不会把眼前这个风尘彳卜仆、甚至有些胡子邋遢的青年人,跟自己心目中英明神武、无所不能的校长大人联系起来。看他身后跟着一个牵着马车的老仆”顶多以为他是过来借读的学生罢了。走了数百米,便看到念祖和怀祖兄弟俩在校门附近的小花园里玩耍。果然是亲兄弟”刚见面就能玩到一块儿。附近不远,薇拉正和莉莉丝一起逗弄着三岁的小丫头念蕾,赵景惠在旁边看热闹。

见到孙元起过来,忙站起身,微笑着福了一福:“先生,您回来了”。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孙元起在海外三个月,很多时候住的不比家里差,吃的也是美味佳肴,但总觉得不自在。回到家里,妻子儿女围着桌子吃顿团圆饭,再美美地睡上一觉,第二天起来,只觉得神清气爽。张元济、罗振玉等人也识趣,知道回来当晚是孙元起一家团聚的日子,根本没有过来打搅,只是派人送来几样土特产。等到第二天吃完早饭,几个人才联袂登门。客人来访,孙元起却丝毫没有做主人的觉悟,反而随手拿起棉大衣:“菊生兄、叔言兄、几道先生、静安兄,我们出去一边散步一边说,如何还别说,半年多没回学校,真有些魂牵梦绕呢”张元济笑道:“我们是客着打开门,请年长的严复先行。严复连连逊让:“薇生请。”王国维在后面说道:“饭后散步,最是养生。古人不说么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近年来经世大学在校学生数量猛增,学校的管理层也随之加人。王国维就是新增选的副校长,眼下还兼着图书馆馆长一职。说话间,一行数人出了半山居。孙元起随口问道:“这寒冬腊月的,学校里诸位先生的身体都还安好吧”刚从廉子胡同回来,老大人病怏怏的样子给孙元起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自然规律就是如此,每年最冷、最热、气温剧烈变化的时候,死亡威胁会比平时更大。相比之下,寒冷造成的危害最严重”老年人属于其中的高危人群。老话说的“年关难过。”可不仅仅指除夕要账,日子不好过建校之初聘请来的者宿大儒,现在不少都是花甲之年,比如杨守敬,过完年便七十古稀了:孙诏让、皮锡瑞也都六十出头。这些人年轻时读书用功过度,生活环境恶劣,营养再跟不上,落下不少病根。到了五六十岁”身体便垮了下来。

不知诸位意下如何”按照规定,学校里面的房子,一旦老师离任或病故,就要收回”不能通融。这对教师家属倒是有些苛刻了。所以孙元起想出了这个法子,希望对家属做出一些变相地补偿。众人听了”都连声称好。说句不好听的,按照孙元起所说的标准,他们这几个人都有希望把自己的雕塑摆在校园里。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书上,是无数读书人的毕生梦想,要想实现却又谈何容易眼下有一个机会”把自己的相貌留在石头上,接受后世学子的瞻仰,大家又怎么会拒绝呢严复也说道:“当年,我留学英国的时候”就曾听闻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诗人之角,有无数杰出诗人、艺术家、科学家的雕像”很多英国人都会去那里追念凭悼。就想中国何时能有这样的地方呢如果我们能开这个先河,相信对国人之教育熏陶,一定大有稗益”孙元起心想:有没有教育、熏陶功效,我不敢说:不过这个举措一旦推广,绝对能吸引无数想流芳千古的学看来此任教

有些学者,可不是白花花的银子就能请得动的,但如果能名利双收,很多人自然会忤然心动。从半山居下来,最先到达成蹊馆。成蹊馆作为建校初期最主要的教学楼,优美的造型早已成为学校的象征,不过因为后来陆续兴建众多的教学楼、实验楼,成蹊馆已经改变用途,主要用作学校各部门的办公场所。尽管今天是除夕,可校园各个角落依然晃动着学生们的身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