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42(1 / 2)

加入书签

老:当时化学和化工分得不是很清晰,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工业应用,一般统统归到化学这个范畴。中国非常落后,所有的化学工业就是从国外进口。我们最初筹备化学会的时候,其实是奔着化工方向去的,比如制碱、制糖、制盐等,但名字还是叫化学会。

记者:和兵工学会、核学会一样,化工学会也是百熙力排众议,成立起来的吧

吴老:你说的没。百熙和我们几个谈话,说欧美先进的科学理论,我们可以直接拿来;可是工业领域的,非得靠我们不可。化学也是这样,我们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造的化学工业,才能摆脱外国列强对于我们的枷锁。

记者:于是您便转入了化工学会

吴老:百熙说到化工的时候,怕我们大家不懂,便举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为例。最先说的就是衣。他说,我们现在穿的衣物,都是天然皮毛、纤维做出的,能不能运用化工技术,用简单的原材料造出人工合成的纤维,使得衣物既便宜又漂亮呢我的老家在江苏嘉定,小时候看周围人家养蚕,辛苦非常,结果养出来的蚕茧、纺出来的绫罗绸缎,却穿不到穷苦人身上,心中颇为愤愤不平。听了孙的话,我便决意参与组建化工学会,并投身到化纤领域。这一干,就年。

记者:吴老通过数十年的艰辛钻研,终于实现了百熙的梦想,真是功在千秋对了,您第一次见到百熙有感觉

吴老:在此之前,我也曾在报刊杂志上见过百熙的照片,不过模糊不清,只觉得非常年青、非常英俊的一个人。等见面之后,才他不仅年青英俊,而且温文尔雅,平易近人,让人如沐春风,是我这一生中见过最让人觉得亲近的。

记者:也是,百熙可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首吴老:嗤,其他几个人如何能跟百熙比百熙除了相貌英俊非凡,在道德、学术、功绩方面都是近百年来第一人。在我看来,其他几个人给百熙提鞋都不配,何以并称再者说,百熙也不是靠外表显名当世的呀记者:嘿嘿,这个紧接着在1907年圣诞节的,中国科技学会召开了第一次大会

吴老:这次大会意义非凡,因为百熙鉴于中国科学一穷二白的局面,在大会致辞中首次提出以项目带学科的口号,要求各个学会必须围绕一个或者数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展开全方面的研究,并用此机会培养新人。随后的两三天里,百熙几乎走访了所有的学会,和大家讨论应该研究的项目。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些项目的带动,中国科学的发展绝对不会有今天这么昌明记者:比如

吴老:比如机械工业协会的发动机项目,兵工学会的民三式重机枪项目,以及核学会的链式反应项目。

记者:您在随后的分组会上,出任了化工学会的常务理事一职

吴老:当时是“蜀中无良将,廖化作先锋”,连我这种中下之人都能做常务理事。

记者:吴老您过谦了据说,在最后选举中国科技学会的时候,百熙是全票当选学会首任会长的

吴老:当时参会人员有204人,投百熙的是203票,另有1张弃权。因为百熙学术地位崇高,在海内外都享有巨大的声望,可以说是众望所归,被公推为学会会长的唯一候选人。百熙则觉得应该避嫌,便投了弃权。故而最客观的说法应该是,除了百熙本人之外,所有人都投了赞成票。

一六四、敢告云山从此始

一六四、敢告云山从此始

第一六五章柳花阵阵飘春水

一六五、柳花阵阵飘春水

为期三天的中国科学技术学会欧洲分会首次会议在1907年12月27日晚间落下帷幕,会议宣告中国科技学会欧洲分会正式成立,并制订了会章和组织机构,确立了学会的发展目标和计划,明确了各个分会的职责,选出了学会的主要领导人。孙元起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位被西方学界普遍承认和广泛赞誉的科学家,毫无悬念地高票当选学会的会长。

会议结束后,参会人员开始动身返回各自学校,作为学会的主要领导人却还不能走,接下来的事情更加繁杂:清理汇总会议资金的使用情况,制定开年学会的经费预算;收集各学会的章程和联系方式,印刷成册,分发给各位会员,还要留下几份,等以后寄给美洲分会和日本分会;筹建学会会刊编辑部,准备印刷出版会刊中国科技

孙元起的假期只有三个月,从十一月中旬从武汉启程算起,现在已经一半。在剩下的一个半个月里面,还要横跨大西洋、美洲大陆、太平洋,根本没有多少富裕。所以交待学会诸人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主要报刊上呼吁成立学会支部后,急急忙忙踏上前往美国的客轮,赶赴it和耶鲁大学。在那里,还有一大班同事翘首以盼呢。

长话短说,在六天之后,孙元起顺利抵达纽约。因为紧迫,他顾不上长途旅行后的休整,便在同事陪同下来到耶鲁大学。

从1904年离开美国算起,孙元起已经三年多没有来到元素实验室。但同事们没有因为孙元起的离去而停下手中的工作,除了依照孙元起的指点做一些实验外,也利用粒子加速器做出很多杰出的成果,比如用粒子轰击铋靶合成原子序数为85的元素砹、在锕227的衰变产物中了原子序为87的元素钫、用粒子加速器制造了多种已知元素的同位素。这些成果,使得这间实验室在仅仅成立六七年之后,声誉便足以媲美老牌的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

实验室同事听说孙元起要来,都放弃了年假,聚在会议室里。孙元起刚进门,热烈的掌声便席卷而来。

寒暄已毕,实验室美方主任德库拉教授便开始汇报这几年来的工作进展,然后,他便直截了当的问道约翰逊,实验室未来几年的工作打算是”

尽管他一去数年,但依然还担任实验室的中方主任,闻言便笑道哪有一来便指手画脚的道理我还是想先听听你们的计划吧。”

德库拉教授也不客气,拿出一页纸递了在的数年间,实验室结合着和你对元素周期表的描述,对已经的各种元素进行检测。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在铀之前至少有3种元素尚未被,所以我们想在未来一段,拟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加大实验力度,严格检测,争取把元素周期表给补齐。这些便是我们大致拟定的几种实验方案,请您过目”

早在1899年孙元起撰写从原子、原子结构到元素、元素周期表、分子及化学反应本质即后来简称化学原理的小册的时候,就“设计”了3年英国物理学家莫塞莱的实验,证明光谱特征线的频率和元素的原子序数具有内在关系,明确作为周期律的基础不是原子量,而是原子序数。这个实验被严格证实后,迅速被学界所普遍接受。元素实验室同时就是用这种方法,现在元素周期表中存在的空缺。

孙元起接纸张,原来空缺的是原子序数为61、72、75的三种元素。因为经常翻元素史,孙元起自然是这几种元素为到现在还没被:原子序数为72、75的两种元素倒是天然存在,可要想它们,除了方法对路、仔细分析外,关键还得看运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