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40(1 / 2)

加入书签

容:“敬启者:为开展学术交流、加强研究协作、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计,今承孙百熙先生i示,于本年西历圣诞在伦敦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学会,望在欧学习理、工、农、医之中华学子踊跃参加。与会者请携带所在院校学籍证明”予以报销差旅食宿费用。特此。”

李经方看着这封署名“中国科学技术大会”的电报,沉吟片刻:“他们说是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中间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回禀老爷,小的也不清楚。”差人谨慎地答道,旋即又补充几句:“不过就小的所打听的几个人来看,他们确实是来参加那个科技学会的,并无其他意图。只是到时候开会时,究竟是否有违碍内容,小的就不敢妄言了”

李经方摸了摸唇上的胡子,问道:“这电报里面所说的孙百熙先生”应该就是前几日抵英的那位湖北提学使吧”

“是的”差人很肯定地点点头。

“这么说起来,老夫和他还算是亲戚呢既然如今他到了英吉利,老夫自然应当略尽地主之谊。”李经方说道,“那我写个帖子,你给我送到孙百熙那里,请他过么使馆一叙。”

李经方说他和孙元起有亲戚关系,这倒不是胡扯。合肥李文安有六个儿子,其中老大李瀚章、老二李鸿章、老六李昭庆。司治元年,李鸿阜年已四十”膝下无子,便把老六李昭庆的儿子过继了来”是为李经方。

寿州孙崇祖有五个儿子,其中老二孙家择、老五孙家翰。孙家择的儿子孙传拨,娶了李瀚章的女儿,生下孙多鑫、孙多森哥俩。按照道理,多鑫、多森哥俩得管自己母亲的堂弟李经方叫一声“舅舅”吧孙元起又自承和这哥俩是堂兄弟”既然人家叫舅舅,自己也得跟着叫吧这样一来,不是亲戚关系是啥

其实,在清末各大家族之间”就是通过这样的婚姻、司年等关系,构筑起一张密不透风的人际网”抵御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灾难。

当天晚上,孙元起从英国物理学会回来的时候,就看见有位差人站在自己房间门口。还待询问,那人已经利索地打了个千:“给老爷请安小的奉公使老爷之命,给您送上请帖。”说着,递上一封素净的帖子。

孙元起连忙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写得非常简单:“从甥百熙如晤:闻悉汝至英吉利,并获科普利奖章,不胜惊喜。据英人言,此乃学者无上之荣誉也,得其一已大不易,况再者乎凡我国人,皆有荣焉。芶得时便,可至公使馆一叙也。愚从舅经方字。”

“从舅”是个什么样的亲戚孙元起想了半天,也没太弄明白。只好对那位差人说道:“我明日下午有空,三点半钟到公使馆,还望转达公使大人。”

“小的明白,一定转达。”差人又打了个千,这才告辞而去。

孙元起自然不清楚孙、李两家的姻亲关系,怀揣着疑问,在第二天下午准时到大清驻英公使馆拜会。

李经方听闻外甥到了门口,急忙下楼来见:“哈哈,是百熙来了吧”

孙元起急忙抬头打量:来者五十多岁,穿着棉袍,神情颇为翼称。

最引人注意的却是他嘴上两撇浓重的大胡子,似乎这是他拥有“东方俾斯麦”之誉的老爹,传给他最具有德国风格的遗产。

他下楼倒是挺急,说话也是透着亲热劲儿,可快走进的时候,却刻意把脚步慢了下来。孙元起明白,人家这是等着自己上前磕头问安呢。尽管不情愿,毕竟人家是自己的“从舅。”只好跪倒在地,别别扭扭地说道:“给舅舅请安”

“啊呀,百熙快快请起这里是英吉利,我们舅甥俩于此不必拘礼。”李经方见孙元起磕了一个头,这才连忙上前扶起。

孙元起心中不禁有些愤愤:这老头也不厚道咦,为什么要说“也“呢

李经方不知道孙元起的腹诽,热情拉着孙元起向茶室走去:“现在这个钟点,正是英吉利人喝下午茶的时候。来来来,我们入乡随俗,一起坐下喝茶聊天。”

坐定之后,自有侍女沏茶。李经方又抽空问道:“你来之前,见过寿州中堂么他老身体可好”

“劳舅舅问,小甥今年六七月间拜见过叔祖父,他老人家身体硬朗得很”孙元起恭敬地答道。

李经方点点头:“寿州中堂乃是咸丰状元、司治学政、光绪帝师,历事三朝,人品学行,海内景仰如今国家多事,虽有典刑,亦不可无老成人。寿州中堂作为国之者宿,一定要善自珍摄”

“嗯,晚辈见到叔祖父大人,一定转达舅舅的意思。”

李经方旋即道:“百熙,你今年多大了”

“三十有一。”

“哦,瞧着却不像,估计说你二十四五,人们都是信的。”李经方喝了口茶,接着说道,“三十一岁便是从二品的提学使,这着实是让我这个做舅舅的汗颜啊年前,老夫还是四品京堂候补,出任驻英公使之前,刚好朝廷命改出使各国大臣为二品实官,这才侥幸爬到二品。如今和你一比,老夫真是无地自容喽”

孙元起连忙逊谢:“舅舅谬赞了,外甥这官来得容易,却算不得准”

“之前在上海的时候,我和你传拨叔父在一起聊天,他还说起你。说寿州孙氏在上一辈上,将家族几百年积攒的福气全都用尽,之后的两三辈人,只能靠着祖荫做点小官、或者经营点实业。没成想百熙你异军突起,不到三十岁就做到了侍郎。如今更是做了湖北提学使,要知道这个官职在四十年前寿州中堂也做过。如此看来,孙氏还是气运旺盛啊“李经方道。

事实上,寿州孙氏在孙家异之后衰落得非常快,第二辈上只有孙传拨、孙传桨两人进入仕途发展。孙传拨曾任江苏记名道、南京洋务局总办:孙传桨作为老大人的嫡子,也只做到陆军部郎中、四品京官补用。作为一个庞大的世家,只有四品官出来撑门面,实在是寒酸德不像样。等到第三辈上,出了一位次长孙多钰,才算让孙家在上海庞大的产业得以保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