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38(1 / 2)

加入书签

听我的住处,耗费了一大番功夫吧”

“呵呵,那倒没有。事实上简单得出人意料,因为打开今天早上的报纸,就能看到你下榻这家旅馆的消息。”

“有这等事”

俞同奎这时插话道:“先生,您可是继1847年赫谢尔之后,六十年来第一位获得两次的科学家;在科普利奖设立近二百年上,也是第六位获得两次的科学家。如果从国籍来说,你更是外国人中获得两次的第一人所以,伦敦各大报纸都竞相报道,事无巨细,包括你抵达的时间、下榻的旅馆等等。”

“呃”没想到,一不小心竟然成了报纸八卦的对象。“我的导师对我说,凭您在科学领域的卓绝贡献,获得两次科普利奖章完全是名至实归,不会任何人嫉妒或不满。假如你的理论得到更多地证实,甚至可以打破德萨吉利埃的记录。”俞同奎继续说道。

作为牛顿的助手、物理学家、牧师,德萨吉利埃johntheohisdesaguiers先后在1734、1736、1741年斩获科普利奖章,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最大的赢家。他的获奖记录一直保持到现在都没人打破,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人打破。师徒几个在此自吹自擂,传出去会不会让人笑掉大牙孙元起一阵恶寒,连忙转移话题:“星枢,你来找我所为何事”

“是这样的,”俞同奎连忙答道:“众所周知,现今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泰半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而反观欧美之所以科技昌明,背后离不开各种学术团体强有力的推动。譬如英吉利,早在1660年便组织建立了皇家学会,各种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也在十九世纪中期纷纷成立。就拿化学团体来讲,英吉利化学会成立于1841年,法兰西化学会成立于1858年,德意志化学会成立于1868年,美利坚化学会成立于1876年,连我们邻国,也在1878年成立了自己的化学会。我等在欧洲学习的游学生,深切体会到学术团体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便动议组织中国自己的化学会,以促进中国化学科学的发展。”

俞同奎一边说,一边从身上掏出几页纸,递给孙元起:“今年夏天,游学圌法兰西的李景镐兄最先提议成立化学团体,先后得到游学圌法、英、德、比诸国的同仁支持。最初,组织准备定名为中国化学会,后来一想,中国化学无论从研究业绩还是从国内外名望来说,先生都不做第二人想。我们几个后学末进在欧洲组建中国化学会,自称会长、,别说不服众,要是被国人知道,该笑话我等是于无佛处称尊了。所以大家决定改称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并准备于本月25日在伦敦召开成立会。“十月份的时候,听闻先生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大家不胜喜悦,准备等您到欧洲后和您联系,邀请您出席会议,商量成立中国化学会的事。只是我等一直未曾见过先生,无由拜见。最近获闻兄和您颇为熟稔,所以特地请他介绍,前来叨扰。”

看着手中的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章程,孙元起不由得想起三年前访问英国的事。那时候皇家学会会长还是哈根斯爵士,他就曾建议自己在中国成立一个类似于英国皇家学会性质的机构,以便于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

当时孙元起颇为心动。等回国后,才发现在大清组建学会是一个非常犯忌讳的事儿:康有为、谭嗣同等在变法前成立强学会、粤学会、蜀学会、南学会,孙医生在出国前成立农学会,章炳麟在骂光绪前成立群学会,唐才常在造圌反前成立群萌学会学会之类的组织,完全是慈禧g圌点,谁挠到谁死

即便学会前面加上“科学”俩字也不管用,要知道刺杀五大臣的吴越,是来自芜湖“科学图书社”;去年在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发动起圌义的核心组织,名字则叫“科学补习所”。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挂羊头卖狗肉都到了这份上,即便孙元起真组建一个名符其实的“科学会”,估计也难逃瓜田李下的猜忌。本着安全第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孙元起便渐渐忘了这一茬的事儿。

如今俞同奎又提起此事,孙元起不觉心中一动:如果在国外建立学会,应该没有那么多顾忌吧纵使有所妨碍,慈禧老奶奶也鞭长莫及啊,孙医生、康有为等人不都在活得好好的么再说,慈禧老奶奶还没长鞭啊

沉吟片刻,孙元起这才说道:“你们组建中国化学会,我是极赞成的;你们的成立大会,我也非常乐意参加。只是有个建议,希望你们能认真考虑一下。”

“请先生赐教”俞同奎赶紧说道。

孙元起道:“正如你刚才所说,中国的落后,很大原因是科技的落后,而学会的组建非常有利于科技的发展。如今诸位化学届同仁当仁不让,率先成立组织,善莫大焉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其他学科目前也有建立学会的必要,只是没有人意识到,又或者已经意识到却苦于无人组织。即便有人出面组织,也难免会因为会员少、变动大、联络不便等困难,导致半路夭折。所以我建议,不如现在大家一起动手,先把各基本学科的学会框架搭建起来,然后由各学会的主要领导组成一个中国科学技术学会,负责各项协调工作。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以后学会的运行,也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

“好主意”李复几击掌赞道。

“好主意”俞同奎也眼睛一亮。他旋即想到了几个问题:“可是,先生,我们只有几个人,其他学科的人没有到场便把学会建了,他们以后不同意怎么办而且组建这么大的学会,资金问题也难以解决啊”

第一六零章天边风俗自相亲贴子管理

孙元起早已想好答案:“中国在欧洲的留学生”主要是在英、法、德、比、俄五国。等会儿你们下去”便分头电报联络这些司学”表明负责来回路费食宿”请他们到伦敦开会。今天是7号”除了俄国太远”相信七八天时间”其他四国的学生怎么也该赶到伦敦了。他们如果不来”以后也就没资格说闲话”

“直”

孙元起知道俞司奄要说什么”便直接打断:“关于学会的经费问题”你们也不用操心。为了表并时学会工作的支持”我个人捐助一笔钱”足以保证学会在未来几年内的正常运转。”

说毕”从行李中翻出诺贝尔奖的奖金支票”随手递给俞司奄。一边问李复几道:“泽民”你买好回去的船票了么没买好的话”那就等开完这次会再动身吧”

“好嘞”李复几干脆地答应了。

俞司奄接过支票”票面上一连串的“口,晃得他直眼晕”好不容易稳子稳神”才确认金额是15万瑞典克朗”看罢手都有些颤抖。

尽管洋务运动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便在中华大地轰轰烈烈地开展”多少改变了一些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恍如福建、广东对于世界的认识”但在大部分人眼里”科举考试才是正途:欧美属于不服王化的蛮夷之地”加上中间隔有海疆万里”波涛不侧”自然视出国为畏途。出国留学的”一般家境比较贫寒在国内混得不很如意”想借留学改变人生,恍如鲁迅”再比如眼前的李复几和俞司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