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36(1 / 2)

加入书签

好研究的”。

“他说,他正在研究太阳为什么发光发热”。

“如果他研究成功,岂不是人类可以自己造个太阳哦,天哪他的研究真是太令人吃惊了。”。

孙元起自然没有听见两位八卦众的对话,应付完记者,便随着李复几一行前往旅馆。途中,他和李复几坐在一辆车上,接着刚才的话题:“泽臩民兄,恭喜你论文答辩通过这样一来,你便成为了中国在欧洲取得哲学博士的第一人”。

“呵呵,谢谢百熙先生。第一人什么的就算了,学生在您面前,真是班门弄斧啦。”。

“对了,你论文已经答辩完,打算什么时候回国”。

“既然学业已经结束,我准备近期就回国”。李复几苦笑道,“只是回国以后去哪里工作,实在令人踌躇。

“你不是研究发动机么那还愁找不到工作”。发动机可是高科技,产泛涉及军工、民用,这样的博士应该到哪里都不愁没饭吃的。

李复几一脸苦涩,摇了摇头:“正因为是研究发动机,所以才在大清找不到饭吃。先说造船,中国的轮船,吨位大些的都是出资请外国船厂建造:吨位小些的,倒是自己可以制造,可发动机向来都是进口,从没有自己研制的先例。至于其他机械,诸如各种蒸汽机、内燃机也都是从外国进口,自有维修技师。我回国内,顶多也就做个维修技师。可雇佣一个博士,薪金足以抵上好几个熟练工匠,估计人家还不大乐意聘我呢”。

这就是高科技高学历人才的悲哀:高科技精尖的研究范围,限定他们狭窄的就业范围,通常可选择空间非常小:高学历的培养成本,加重了他们的心理预期,对薪酬、工作条件等往往要求比较苛刻。他们一旦失业,会很难找到合适的下家。从这个角度来说,环境工程、生物医学的博士,反而不如中文、数学的本科生好找工作。

“母校南洋公学倒是希望我回去开办机械学科”。南洋公学在牺年已经改名商部高等实业学堂,但李复几还是习惯自己原来在校时的称呼,“可学校里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谈何容易尤其是发动机的设计与制造,涉及到材料学、力学、热学等诸多方面,单凭我一人,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且现今中国,根本没有谁愿意投入数以万计的资金,支持这种旷日持久却可能是徒劳无功的研究但我又知道,发动机对于国家的工业基础非常重要,中国已经落后多多,现在如不迎头赶上,恐怕以后差距会更大,乃至无力追赶所以我左右为难,心中彷徨无计。”。

孙元起郑重地说:“作为经世大学的校长,我诚邀你到经世大学工作”

“谢谢百熙先生的好意我对国内学校有所了解,知道经世大学的学术研究氛围是中国最好的,甚至物理、化学、电子等领域的研究居于世界前列。只是,学校地处京师,附近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并不适合发动机的研制,因为发动机是基于钢铁冶炼铸造的。从这一点来说,京师甚至还不如上海,毕竟上海离汉阳钢铁厂更近些。”。

见李复几婉拒,孙元起丝毫不以为忤,接着说道:“我之所以邀请你,是因为经世大学具备如下三个条件:首先,经世大学在三年前已经成立了发动机研究所,眼下已经有近二十位学生。或许他们水平层次不齐,但有不少已经初步掌握相关知识,胜过你在别处从零开始。”。

看来,经世大学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发动机研究所成立丢年多,居然外界都没有得到消息。

“其次,你到研究所后,学校会给予你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一点,我可以向你保证”。

“至于你说北京附近没有钢铁厂,这一点你也不用担心。你到学校后,先和研究所的司事磨合一段时间,互相讨论,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并开展初步的研究。相信在你们拿出自己的发动机设计方案前,京郊已经建好了一座钢铁厂”。孙元起信心满满地说道。

第一五七章变化纵横出新意

一五七、变化纵横出新意

“建钢铁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李复几怕孙元起不了解情况,善意地提醒道,“就我在英国的见闻,看似一块普通的钢铁,它的生产必须要经过地质勘探、矿山开采、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诸多生产流程,背后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这些东西,可不是单凭一己之力就可以改变的。不说别的,在京城附近建厂,光一个铁矿石就没法解决。您打算从湖北大冶运送矿石过来还是从汉阳铁厂购圌买粗铁,自己重新冶炼”

孙元起在湖北前后也呆了一年多,听闻不少有关汉阳铁厂的事,自然明白这个年代兴建铁厂的不易:1890年汉阳铁厂在总督张之洞主持下兴建,到1893年9月正式建成投产,前后实际支出达到了五百万两白银结果还因为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圌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铁厂一度陷入困境。几死几生,才换来今天的辉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