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03(1 / 2)

加入书签

候来到了北京。当下便问道:“学长什么时候到的北京”。

詹天佑放下茶盏:“今年三四月间就到了北京,本来想来拜访的,结果听说你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奉旨到西北考察去了只好等些时日。这不,一听你回来,就急吼吼地寻了过来”。

孙元起听出一点意思来了:“学长有什么事情但得我能帮得上忙的,绝不推辞”

詹天佑闻言大喜,抚掌赞道:“好,不愧同出自“光明和真理,的校门有学弟您的帮忙,大事可定,我无忧矣”。

听他这么说,孙元起反而一头雾水便询问道:“还不知学长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呢”。

“看我心急的,都忘了告诉学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詹天佑拍拍脑袋这才慢慢向孙元起介绍事情的来龙去脉:“近年修建关内外铁路即京奉铁路,经费略有盈余,于是在两个月前,兼任督办铁路大臣的袁项城宫保奏请筹建京师至张家口之间的铁路。

“袁宫保此议修建前往张家口的铁路,并非一时兴起乃是老成谋国之见张家口在居庸关外,地当京师西北,为华北通往内外蒙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争,乃是北疆重镇。故而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谁知修建铁路消息一传出英、俄两国就为争夺修路权闹得不可开交。曰本人雨宫敬次郎也上书袁宫保,说什么中国人无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请曰本技师较为稳妥。几个列强相持不下,最后没办法,只好签署协议,先让我们自己修这条京张铁路。

“其实,这个协议暗藏着他们的如意算盘,就是他们吃定我们中国人没有能力来修这条铁路,存心想看中国人的笑话,最后我们还得回来乞求他们帮忙。袁宫保也主张自己修建,于是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在月前成立。在袁宫保的保举下,任命陈平叔为总办,我为会办兼总工程师。

“我受命以后,亲率工程队勘测定地形,发现京师、张家口之间,中隔高山峻岭,土石工程量极大,还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尤其是居庸关、八达岭一带,层峦叠嶂,石峭弯多,在我国已经修建的铁路中,以此为最难。即便是在欧美,此等工程也是极端艰巨的所以,有些外国人声称,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未出世。

“我心里是憋着一口气,决定排除万难,也要把京张铁路修通的。可èng府拨款有限,工期紧迫,加上袁宫保又力主自修,要求不用一个洋工。所以我只好来求助学弟您了“孙元起这才明白,原来奠定詹大牛赫赫声名的京张铁路现在才可使修建。随即又有些困惑:“学长,修建铁路不是需要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交通规划这类的专业人才么可是这些,我们学校一个也没有啊”

“没关系。”詹天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求助学弟的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事为眼下迫切要做的,就是设计路线和计算工程造价,这会有大量复杂而繁重计算任务。我知道学弟的大学里有专门的数学系,相信该专业的学生对于那些复杂的计算,一定比较在行。所以想向学弟借一些数学系的学生”

孙元起不假思索地点点头:“这没问题”

经世大学素来以经世致用、学以致用为宗旨,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习。眼下的京张铁路,就是最好的实习单位。相信学生在这个实习过程中,一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见孙元起同意,詹天佑很高兴:“至于第二件事,就是想和你合作,在你们大学组建一个铁道交通的专业。要知道,通过初步预计,京张铁路的工期长达六年。而且这只有二百多公里长的铁路,需要分成三段来修建,最先完成比较容易的丰台至南口段,其次完成康庄至张家口段,最后完成难度最大的南口至康庄段。

“我的初步设想是,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负责出资,你们经世大学负责教育,现在立即着手准备筹建专业、编写教材,并在今年下半年就招收相应的学生。因为第一段工程离学校非常近,学生在你们学校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到工地参加实习。争取经过两三年的培i,学生都能基本达到西方工程人员的水平,然后全部投入到最苦难的康庄至张家口段铁路的修建中去。这个设想你看怎么样,学弟”

孙元起思付片刻,觉得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有一个问题,师资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

“这不成为问题。我之前在修京津铁路、萍酸铁路的时候,认识不少优秀的工程师,到时候可以请他们过来授课。”看来詹天佑在来此之前,已经考虑得非常全面,“况且,我还听说学弟和耶劳大书院的关系非常密切,到时候你请他们派一此老师过来也行啊”

前些日子,孙元起从西北回来,在一堆信件里面发现了耶鲁、it的回电。他们首先对孙元起坚决反对美国政府要求续约的立场表示理解和同情,并承诺利用学校的影响力,积极推动美国政府废除该条约:其次,则希望孙元起能继续按照计划赴美,通过与美国政府面对面的交涉,来达到废约的目的。

孙元起自然能感受到他们的拳拳盛意,在申明自己立场、寄送相应的工作计划同时,把经世大学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情况告诉他们,希望他们在废除条约之前,能够通过派遣留学生的方式,保持顺畅的学术交流。只是不知道自己此举,会不会影响到双方长达三四年的友好合作。

至于詹天佑所说“请耶鲁大学派遣老师过来。的事情,恐怕还要看耶鲁校方随后的反应,才能知道究竟可行不可行

詹大牛又和孙元起仔细商量了一此合作中的细节问题,婉拒了留饭的邀请,拿着半包雨前龙井,才心满意足地去了。

第一零七章我未成名君未嫁

一零七、我未成名君未嫁

送走詹天佑,已经是近中午时分。因为要举办毕业坐的散伙饭,孙元起在办公室稍微收拾一下,便来到学校的食堂。

还没走到食堂门口,孙元起就看见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张元济等几个老师则做在树阴下乘凉,见到孙元起,便起身招呼大家:“百熙校长来了。”。

“抱歉,抱歉,我来迟了,劳大家久等”。孙元起朝在场诸人拱拱手。

罗振玉摇着折扇:“不是你来迟了,而是我们这些莱餐来得太早。”

寒瞎一阵子,见大家都已聚齐,师生五十余人便互相谦让着步入食堂。

食堂大厅里早已摆好五六张桌子,桌上布满各色冷菜果碟,酒盏碗筷排列整齐。看来张元济和食堂为此准备良久,不说菜品荤素搭配、南北兼顾,连座位上都枯好姓名纸签,这样一来,大家就不用太多客套,按名落座便是,省却无数麻烦。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今日这顿散伙饭断然少不了此等杯中之物。等大家各自斟完酒,作为副校长、校务委员会主任,张元济起身致祝酒辞:“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

“今天,我们在此欢聚一堂,既是庆祝同学们四年学习结束,学业有成:也是欢送同学们奔赴四方,为国家民族的强盛而奋斗。

“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赠送给同学两句诗: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

“最后,为学校的万世不衰,为老师的身体健康,为同学们的似锦前程,请大家满饮此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