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2(1 / 2)

加入书签

科学研究。在招考的时候,本来是分为本科和研究科两种,但看到试卷的时候,发现这不可能,因为绝大多数人只是高等中学的水平,所以只能调整为本科和预科。由此亦可见,我国科学与教育的落后。

落后不可怕没有认识到自己落后,又或者认识到自己落后而不去努力追赶,这才可怕所以,我们要知难而上,不惧艰险。学校草创,很多条件不具备,希望大家以学习为核心,暂时忽略这些生活上的不便。因为学校的老师都是it、耶鲁、麦吉尔大学来的博士、硕士,希望你们在学习上首先克服语言这一关,通晓英语;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所学校里,授课将采用自学、答疑、再自学的形式,突出彰显大家自我学习的能力;最后,大家要学会同学之间的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大家是同学、同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把疑问放过。你们的学习,要始终与实用、传授相结合。

弱者怀念过去,感伤现在,失望未来。强者忘记过去,奋斗现在,创造将来。站在二十世纪的头上,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也要为历史和国家负责。

国家兴盛,端在吾辈

第三十五章来共梅花溪上居

开学后,因为是第一学年,大学本科的学生们不分专业,都上同样的课程:工科数学分析基础、普通物理学、电子线路、化学原理、无线通信系统概述。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师资不足,另一方面这些都是学科基础课。另外还有一门英语课,因为每个人的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分配在高等小学、初等中学等不同的班级里面上课。这时候薇拉、莉莉丝她们帮上了大忙。

而预科班的学生,类似于高等中学,需要在一年的时间里,把高中的所有课程补修完,通过考试,才能顺利进入本科阶段。当然,如果某门在入学的时候就达到免修,也可以直接旁听本科的课程。

授课采用双人制,一群人围着孙元起和另外一位西洋老师。比如化学原理课,先有耶鲁大学的一位博士用英语讲述一边,学生们手里拿着中文教材,努力去理解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本来已经预习一遍,学生们在听课的时候,一方面要解决自己不懂的疑问,一方面也是学英语。孙元起就是桥梁,只有在一方不明白,或者双方都不明白的时候才出面解答。

学校因为有三十个新学生的加入,明显热闹了许多,操场有了奔跑的人群,教室里有讨论的同学,几乎每个角落都有笑语或议论声。为了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在比较静谧、优美的角落安有长椅,可以供学生们学习、休憩。

这些新来的学生,明显分为三派:一个是物理传习所的旧班底,因为中学就是崇实中学的校友,接受同样的教育,和孙元起的关系比较铁,很容易抱成一团。这些人除了本科、预科的,还包括高中里面的学弟,是势力最大的一派。他们多是接受西式教育,数理化发展平衡,素质比较优秀。另一个是胡勋、曾广锡、左功先、李国秉四个人的小团体,和孙元起也是熟识。他们更多的是接受传统教育,数理化中会有偏科,但上进心、好学程度却是极高的。最后一个,是其他的学生,不过有渐渐分化的迹象,根据个人情况,向前两派靠拢。

这在后来几届的经世大学中渐渐明显,由经世大学附属学校上来的形成“附校派”,由外地考入的形成“外来派”,两派之间常常有或明或暗的竞争。总体来说,附校派要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只有等到经世大学声名鹊起,形成全国统一考试之后,由于招生规模越来越大,附校派才渐渐式微。

孙元起本来还想教他们组织“学生会”之类的,看样子,他们更喜欢松散一点的组织。而且孙元起也不想学生之间有官僚气,便由他们去了。

每天傍晚,孙元起喜欢就着夕阳,在经世大学里徜徉,思考着编书、论文、学校等所遇到的问题。这个时候,薇拉、莉莉丝、艾琳娜、妮娜四个姑娘就跟在后面一起散步。这已经是经世大学中的一景。赵景范偷偷告诉孙元起,如今人人都说那是孙先生的四个洋太太

“孙先生好”

孙元起正在想如果建造一个电子回旋加速器,需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的时候,听到有人和自己打招呼,抬头看时,却是胡勋、曾广锡、左功先、李国秉四人,鞠躬的鞠躬,抱拳的抱拳。孙元起挥挥手,示意他们不必客气:“呵呵,你们来了这里,还习惯么上课什么的,有困难么”

“劳先生问,最初有些不习惯,现在却好了。”胡勋剃了胡须,显得年青不少,倒真有二十四岁的样子。

孙元起点点头。

李国秉却说:“当然,说到学校的环境、学校的教学,这所学校在大清算是顶尖的,可是,可是住宿和吃饭却差了点”

孙元起看到李国秉说话的时候,曾广锡捅了他好几指头,想让他别说,他还是说了出来,估计确实是有情绪了。便笑着解释道:“住宿和饮食,确实是个大问题。为什么不解决呢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学校初建,还没有具体规划,比如学生宿舍、食堂在什么位置。如果随便建造,会影响学校的长期发展,乃至重复建设。如今,美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正在实地勘测、编制规划,估计明年才会出设计规划图。第二,学校处于草创期,资金有些捉襟见肘,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口吃成胖子,那是不可能的。再说了,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面不是说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生活得苦一些,才能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去嘛”

“可可”李国秉“可”了半天,也没有说什么。

薇拉她们四个跟在后面,看见四个年青人围着孙元起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便由薇拉问道:“扬克,这位先生在问些什么”

“有关住宿和饮食的问题,”孙元起解释道,“现在学校的附属设施比较恶劣,所以有些不满。”

莉莉丝心直口快:“那你告诉他,等那里建好了,就有地方住了。”

莉莉丝指的,是在小山靠近宿舍、食堂一侧的山腰上,正在兴建的十二栋小院儿。因为国学院的几位牛人老师在年前年后就要到来,总不能住在低矮的土坯房子中,孙元起便咬咬牙挤出钱来,请oc事务所设计,在那个风景秀丽且不影响总体规划的位置建造了十二栋二层小别墅,独门独院,想来那些老先生们也会满意。之前,妮娜和莉莉丝也向自己抱怨过住宿条件不好,孙元起就指着那个工地安慰她们。结果莉莉丝便拿着棒槌当真了。

“好啊好啊那个地方风景真不错,如果住在那儿,这个学校就一切完美了”李国秉乐得只拍巴掌。其他几个人也一脸喜色。

孙元起张大嘴巴:对了,李国秉这几个家伙英语一级棒,完全能听懂他和姑娘们的谈话

孙元起敢对莉莉丝说,不仅是因为那些房子会有几套空余,还是因为这些姑娘会在11月底回美国,让她们住住也无妨。可,可这怎么跟学生说呢

支支吾吾半天,孙元起才说道:“恐怕要让你们失望了,那些房子是为即将到来的老师们准备的。在春节后,长沙王益吾、瑞安孙仲容、侯官严几道等国学院老师即将前来执教”

果然,这四个学生脸苦了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