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0(1 / 2)

加入书签

前面,可不知道韩蘧和潘咸的把戏。走过风雨桥,孙元起指着对面层峦起伏的山峰,对伯恩介绍道:“伯恩先生,你现在所能见到的山峰几乎都在校园范围内,就像刚才说过的,校园总面积达到3500英亩,如果没有规划的话,会给生活在这里的师生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是在市政设施完全是空白的情况下。”

伯恩先生点点头:“你说得对。”

孙元起继续说道:“我想交付给oc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工作,就是给出校园在未来十年到一百年间的远景规划,比如根据学校发展速度,给出生活区、教学区的建设进度和区域规划。并对近期的校园建设给出合理性建议。”

说到专业领域的问题,伯恩自然毫不含糊:“约翰逊先生,我大致了解你所托付的任务。不过,我们需要实地勘测,并需要学校的相应数据,然后才能做出双方都满意的设计来。”

“只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孙元起说道,“因为学校开学在即,现在学校的主体部分只有操场、一座教学楼,和一座图书馆。我想在明年4月份的时候,必须知道在哪个合适的地方建造一座舒适的宿舍楼、一座现代化的实验楼和两栋教学楼,以便于6月份开始施工,9月份前交付使用。”

伯恩在小本子上记下了要求:“我们会首先考虑你的要求。因为这块土地面积非常大,我们甚至可能需要花费2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前期的准备,然后回到美国完成最后的设计方案。”

孙元起知道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慢工出细活”的道理还是懂的:“嗯,我认可并赞赏你们这种谨慎而细致的做法。在你们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的时候,我会首先支付百分之三十的费用;等我拿到并确认最后的设计方案,再支付百分之五十的费用。至于最后的百分之二十,在之后的五年内付清。因为未来有太多不可确定的因素,随时可能某种因素导致设计方案必须加以修改。”

伯恩思考了一阵子:“你的付款方式是合理的,我会向事务所建议采用你所说的方式。”

孙元起送了口气,心想这样今年的财政算是不会出现赤字了吧

接下来的几天,孙元起先安排老赵带着几个附近的山民,陪着oc事务所的设计师漫山遍野地转悠。没有安排那些义和团残余人士陪同,一来他们不熟悉这山里面的情况,二来怕他们对洋人的仇恨还没有消褪,如果在深山里把这几个设计师给大卸八块了,孙元起找谁哭去

至于三所大学派来的所谓“助手”,现在既没有学生教,又不能让他们闲下来,只好让他们编书。当然,不是编译大学教材,他们都没学过汉语,如何来翻译孙元起既然打着“需要助手”的旗帜把他们招呼来,自然要物尽其用。

耶鲁大学、麦吉尔大学拢共五个人,都是研究原子结构的,可以组成一个小组,孙元起每隔一周给出一个主题及几个研究方向,他们讨论研究,到下周向孙元起汇报,孙元起作出评论:什么对、什么不对,什么误入歧途、什么理论错误,具体应该是怎么怎么样,一一向他们剖析。之后,他们回去思考,并就此形成文字,请孙元起改正。改定后,重新给出新的主题和研究方向。这些讨论结果后来编成了原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及若干前沿问题一书,以六个人集体署名的形式在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出版社出版。

it的四位助手,则专职研究一些孙元起提出的电子元器件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案,比如录音机、黑白电视机、太阳能热水器,能不能实现是一回事,关键是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即使理论上能实现,一方面有待回it的电子学实验室做实验,一方面还要等待科技的继续发展。

学校的讲堂,因为投入的钱最多,所以人力、物力也极大丰富,工程量虽然最大,却是最先完工的。等刷上石灰之后,放羊有一个月的孩子们重新回到了课堂,韩蘧、陈骥德这些老学生当老师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一年多没见,景字班的学生都是初中水平,倒是孙家鼐老大人的几个孙子辈,因为来得迟,中间又有一年多缺课去了西安逃难,现在还是小学三年级左右的程度。

那四位美国姑娘,除了文雅大方的薇拉可以给学生们上英语课,其他三个惹祸包都被孙元起发配到山顶的图书馆。图书馆修好后,派人把家里的书都悄悄地运到了山上。现在老佟过世了,翰林院被烧了,皇帝、太后跑到西安现在还没回来,估计这些书在官府档案中只能算是“焚毁”了事。殊不知,它们已经瞒天过海,到了经世大学的图书馆中。三位姑娘要做的事儿,就是把那些散乱的书凑成一套一套的,然后放到书架上。这是一个细致活儿,不认识汉字也没关系,只要根据封面的图案就可以完成,连最小的妮娜都足以胜任。所以姑娘们忙得热火朝天。

当然,孙元起这个“监工”还是要莅临现场的,主要是怕这些姑娘整出什么幺蛾子。还有,这些姑娘也需要咨询一些问题。比如原藏于京师大学堂的行水金鉴,共175卷,分为36册,她们就不知道如何排列顺序。这在藏书中,还只能算是部头中等的。

有一天,莉莉丝献宝似的来到楼下,不顾孙元起正在编译书稿,死活拉着孙元起上楼,看她们“最新、最重大的结果”。孙元起只有随她上去,便看见艾琳娜和妮娜站在大书架前,整整两个书架上都摆着同一种书。封面用粗黄布装帧,开本足有a3纸大小。孙元起惊讶得目瞪口呆:老佟这是从哪儿淘换来的

三个女孩看到孙元起吃惊的样子,感觉自己辛苦没有白费,相对展颜。

孙元起走到近前,随手抽出一册,就见封面上大字写着“永乐大典”,下面是双行小字“卷七千六百三”“杭字部”。打开,里面是白宣纸、朱丝栏,内容用工整的楷书精心抄写。永乐大典绝对是真的永乐大典即便孙元起从来没见过永乐大典,可心里早已确定这便是国宝永乐大典了。

后世的书籍中无数次提到永乐大典,均说该书散佚殆尽,百不存一。如今却落在自己的手上孙元起激动地问道:“这有多少册”

“六百三十二册”妮娜得意地说,“我数了两遍,绝对不会错”

“啊”孙元起张大嘴。

看到孙元起张大嘴巴的样子,艾琳娜开心极了:“这可是我们花费了几天工夫才整理出来的,或许书堆里还有,但绝对不会超过10本了”

“好,好,你们做得非常好”孙元起击掌赞道。

“那是”莉莉丝得意地翘起下巴,头后的马尾辫晃个不停。

孙元起拍拍三个人的肩膀:“你们的工作非常有价值我要用单独的一间屋子来存放这套书”

接下来的几天,受到鼓励的三个小姑娘再接再厉,先后从书堆中找到四库全书的底本两千余册,还有二十多种宋刻本、三十几种元刻本。至于明刻本,几乎比比皆是,总也有四五百种。

孙元起不知道版本知识,可认识字儿:看那些密密麻麻盖满朱红印章的刻本,再加上明清著名人士的题字,自然知道这些宋、元刻本书是如何的价值连城。为了存放这些珍若拱璧的宝贝,特意在图书馆第五层找了最安全、最适合的房间。最后,从书堆中整理出的四库全书底本越来越多,只好在四楼又找了几间屋子,才把这些书安顿下来。

至于那些数量最多的清刻本,只好委委屈屈地呆在二楼、三楼的书架上。老黄历、教科书则摆放在最下面的大厅。有些书,老佟收拾回来时就是破碎的,得拼合好送到城里的琉璃厂,请人重新修补装池好,再重送摆到书架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