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7(1 / 2)

加入书签

先生当弟子呢,入门弟子那种”

“啊”孙元起张大嘴巴,差点没站起来:我这就带研究生啦

殊不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这种拜师学艺、师门传授的方式一直是知识传授的主要形式。这种拜入门墙的师徒关系非常亲密,不亚于父子。平日大家说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其实说的就是这种关系。

韩蘧见孙元起吃惊,立马解释说:“我跟家里说过,家里人都是非常同意的。而且我毕业了之后,家里老爷子也不让我现在工作。我又对物理很喜欢”

就这么说了一回,孙元起没办法劝,稀里糊涂就答应了。心想:就算找一个抄写员,帮自己整理课本和教材吧。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等一圈介绍下来,孙元起莫名其妙地收了四个弟子,嗯,招了四个“研究生”。从此,自己就可以过上“老板”的生活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看他们介绍完了,孙元起站起来,借用开国丞相的名言,开始对台下的学生开始最后一次授课:“这是我对你们的期盼。你们很不幸,生活在内忧外侮的时代,需要面对许多困扰,工作、学习都被局限。但你们也是幸运的,这动荡不平的时代,给了大家奋发的机会。今年是光绪二十五年,西历是1899年,很快就要步入二十世纪。在二十世纪的前半叶,中华大地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的,翻天覆地很多变化让我们措手不及,但是,我作为你们的老师、你们的朋友,有一个期望:就是你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国,背叛自己的民族。谁敢数典忘祖,谁就会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孙元起顿了顿,又说:“国家贫弱,民众蒙昧,这些都需要你们去奋斗,去启蒙。虽然政治对于改善民生、富国强兵有很大作用,同时,它也是最污浊、最肮脏的。学术上错了,改了就行;政治上错了,死无葬身之地,再也没有改的余地。如果可能,我希望你们能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对国家民族有益的人中华民族屹立在东方已经数千年,他不会亡国亡种,现在这些挫折,只会让以后的光彩更加辉煌这需要我们用汗水、用青春、用热血去灌溉。同学们,希望你们不辜负祖国和人民对你们的期盼”

孙元起说完。台下的学生都站立起来,热烈鼓掌。掌声响了良久,方才息下去。

第二日一早,韩蘧便和其他三个学生一块儿过来。

这一年在崇实中学教书,同时任教三个年级,而且很多学生上课时互相串,平时都是面熟,叫得上名字的没几个。随韩蘧一块儿来的,都是平日喜欢物理的,来的次数多,问的问题也多。一来二去,便认识了。那三个学生,周宗武,字师文,十七岁,张纯,字如素,十六岁,都是北京人;顾之麟,字元嘉,十六,是直隶人。

孙元起见了面,首先不管他们吃没吃,拉他们坐到桌边,一边吃饭一边谈。饭吃好了,也大致有了个章程。先让老赵再收拾一间房子。这个四合院有近三十间房子,老佟领着三个孩子住两间,老赵家、老郑家各三间,除去厨房、杂物间,剩下的都归孙元起使用。很多都是空置的,收拾出一间倒也不难。又让老郑去买几张桌椅。

孙元起把他们四个领到书房,大致说一下他的打算:“你们跟着我,我实在惭愧得紧。既然你们来了,那我只好勉力授课。因为我的水平有限,如果给你们开课,只能勉强开四门:物理、数学、化学和英文。老师只有我一人,又没有合适的教材,所以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我给你们上课,你们记录,然后整理成教材,以后可以提供给你师弟们使用。”

学生们都点点头,表示理解了。

孙元起又说:“在我这儿,学费什么的一概不收,也不要提什么束脩。如果你们家比较远的,可以住到院子里来。对了,我这儿有个小学堂,你们知道的。我平日要出去上课,照顾不过来。如果你们有时间,可以给他们上课,薪金我会照常给的。大家都在这个院子里,所以不需要什么课程表,随时安排、随时调整。大致上,上午先给孩子们上两个小时,再给你们上两个小时。下午同样如此。如果那天有事儿,就麻烦你们给孩子们上课了。”

学生们连连称“是”。

“今天特殊,你们回去准备一下。从明天起,正式上课,准备好纸笔。”孙元起打发他们走了。因为今天,孙元起也有事儿。

昨日,孙元起见到讲台上的三种初等物理教科书,才想起给孙家鼐老大人的教材只有上半部分。眼看京师大学堂这一学期已经结束,如果不赶快付印的话,恐怕下学期就没有教材用了。且好久没拜见这个“叔祖”,需要前去走动走动。所以,昨天下午已经嘱咐老郑准备了好东西,只等今天前去。

等学生走了,叫上老佟,雇了辆大车,赶往廉子胡同。

或许是天热,或许是不逢年过节,比起年前的时候,现在孙府门前明显没有什么人气。大车刚在府门前停下,里面的家人便隔着门喊道:“孙大人病了,不见客”

啊老大人病了那更得去看看

孙元起下了车,老佟已跑上前去,拍门叫道:“好叫里面的家人知道,这是孙大人的侄孙,前来探病。”

“侄孙”仆人们立马抢出,欢天喜地地问道:“是几老爷府上的”

老佟不知道怎么回答,回头望向孙元起。

孙元起和老佟都不知道“寿州孙氏”的显赫。清末,在安徽,寿州孙氏是仅次于合肥李氏的大家族,早年间比东至周氏还厉害些。孙家鼐兄弟五人:长兄孙家泽,道光十八年进士;二兄孙家铎,道光二十一年进士;三兄孙家怿,咸丰二年举人;四兄孙家丞;老五孙家鼐,咸丰九年状元,官至大学士。人称“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可见其人才鼎盛。只是这五兄弟的后代,多数都在上海经商,倒没有什么杰出的政治人物,后世便鲜为人知了。现在仆人问的,就是问孙元起是孙家鼐哪位兄长府上的。

孙元起只好含糊地说:“你说是京师大学堂的,叔祖大人自然知晓。”

早有一个仆人进府禀报,其他仆人把孙元起引起府里。待到孙元起到了书房,便看见孙家鼐穿着竹布长衫,端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并无一丝病容。咦,刚才还说老大人病了,现在不是好好的么

孙元起快走几步,上前磕头:“给叔祖大人请安。”

“起来吧”孙家鼐微笑着点点头,让孙元起起来:“今天是什么风哪,把百熙给吹来啦”

孙元起一阵羞赧,含糊说道:“听说叔祖大人病了,所以前来探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