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9(1 / 2)

加入书签

。那一刻,他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就在这时,康格太太和thoas敲响了实验室的大门。卢瑟福开门一看,看见自己的学生领着一位中年贵妇,以为是慕名来访者,便要拒之门外。thoas连忙说明来意。卢瑟福一听是论文的事儿,作者还是yorkjohnson,兴趣来了,连忙请进屋,取出论文仔细阅读。

卢瑟福这个大牛是何等了得读完便知道文章的价值,吩咐把论文重抄了一遍,叫来自己的一班朋友,一边实验,一边讨论;原稿则附上自己的推荐意见,让thoas送到nature杂志社。

nature杂志社里面的编辑看了,却和原先的thoas一样,拿不定主意。他们素来严谨,对不知道正确与否的论文一向持谨慎态度,即便有卢瑟福的推荐,也只肯在“读者来信”中登出。好在粒子散射实验并不难做,卢瑟福很快在实验室中验证了论文中的数据,并迅速报告了自己的结果,进而推定yorkjohnson关于原子结构的猜想是合理的。

nature、science都是周刊,这两篇论文相差不过一两个月,但却成功的建立了一个微观的原子结构模型,在西方物理学界引起极大的反响,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卢瑟福听了康格太太对于yorkjohnson这个中国人的描述,对他非常好奇。知道康格太太和儿子thoas要来中国过圣诞节,于是就一道来到中国,打算由此再转道加拿大。

到了美国驻华使馆,康格先生单知道孙元起现在任教于京师大学堂或某一所中学,却也不知道孙元起的具体住处。等了几日,卢瑟福有些呆不住,只好先去询问丁韪良先生。丁韪良是个热心人,而且对物理也兴趣盎然,就自告奋勇的领了大家前来。

说了半晌,孙元起总算明白了大家的来意。卢瑟福在说话间,四下打量了这间屋子,见有几具简陋的实验仪器,很犹豫的问:“这里是”

孙元起也有些尴尬:“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以前,我在一所中学担任物理老师,所以这间屋子算是我的实验室,或者说是教室,嗯,一个简略的stituteofhysicaresearchandteachg”

卢瑟福疑惑更重:“那您的实验数据如何得来”

“实验数据你说论文的数据么”一转眼,孙元起便想好了答案,“我在美国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实验,只是没有一个合理的结论。最近才想到一个符合实验结果的猜想,方写出论文来。”

之后,卢瑟福又问了一些物理问题,好在这些答案不需要孙元起杜撰,便一一为他解答。

时近中午,这群不速之客起身告辞。孙元起本想留他们一块儿吃饭,他们估计看到屋里只有主人孤家寡人一人,便婉拒了。同时,康格一家和卢瑟福都邀请孙元起在圣诞节前后去使馆一趟,盛情之下,只有答应。

卢瑟福的这次来访,孙元起随口说出了“irt”这个名字stituteofhysicaresearchandteachg,物理研究与教学学会,这个后世最有名的物理学研究机构就在不经意间出现了。它为世人所知,则是在两个月后的科学人杂志上,一位记者采访卢瑟福,卢瑟福在介绍最近物理学发展的时候,首先提及irt的yorkjohnson。它是中国第一个物理学研究所,而卢瑟福则有幸成为“访问”该所的第一位国际学者。

至于irt的成立时间,则众说纷纭,具有代表性的有三家:一是认为成立于1898年8月16日,也就是孙元起入住该四合院的第一天。持这种说法的,主要是私立经世大学kgshiuniversity的校史研究者。他们认为,经世大学的最早实体就是irt。这样,他们的校史就比著名的国立北平大学长了那么几个月。证据嘛,便是孙元起发表在science上的作者单位。

一是认为成立与1898年11月初,这种说法先后出现韩蘧、陈骥德的日记和回忆录中,因为韩蘧、陈骥德是irt创办的当事人,所以他们的观点为官方所采用。

一是认为成立于1898年12月,也就是国立北平大学成立前后。这种观点是国立北平大学校史研究会提出的,并一再申明:孙元起发表在science上的通讯地址“kgshiuniversity”,是美国公使康格先生的一个笔误;irt最初是北平大学的一个研究机构,与北平大学密不可分。证据irt的旧址就在北平大学院内,还用证据么

接下来的几天里,孙元起出于对卢瑟福的崇拜,或者说其他什么原因,先后数次到美国公使馆拜访。在讨论过程中,孙元起总是在不经意间提到了后世对于原子结构的看法,让卢瑟福惊叹不已。

在圣诞节后的一天下午,卢瑟福郑重的对孙元起说:“york,你对原子结构的天才性认识,已经在science和nature上先后刊登。但在我们交谈过程中,我发现你有更多的发现和更深刻的理解,这些成果足以震惊世界,使得自然科学的发展更加迅速。可是你为什么不把他发表出来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